基金在「回本」边缘徘徊,现在怎么办?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大家好,我是萝卜姐。

 

最近随着市场转暖,很多朋友的基金都回血了。

 

不过,进入7月之后,行情又开始了起起伏伏伏伏伏伏……

 

看到一些朋友说,刚回本就又把收益吐了。另一些朋友,则是还在苦苦等待回本。

 

 

为什么大家对于回本这件事如此执着?回本以后,基金到底要不要卖呢?

 

今天就来详细聊聊这个话题。

 

01 想要回本这件事,并非个别现象

 

追涨杀跌这个词,我相信绝大多数朋友都不陌生了。

 

一直以来,各种机构都在对大家进行投资者教育:追涨杀跌不可取。

 

因为跌下去的时候,往往是拣便宜筹码的时候,卖出反而是不合适的选择。

 

那么现在,基民朋友们有没有听进去呢?我们来看看一个数据。

 

 

根据券商的统计啊,最近两年市场下跌的时候,不但没有卖出,大家反而开始买入了。

 

比如2020年一季度,疫情引发A股暴跌的时候;21年春节后,抱团股瓦解阶段;还有今年1月市场因为俄乌冲突开始下跌的时候。

 

因此,在追涨杀跌方面的投教,可以说是很成功的。

 

那么,什么时候卖出的人更多呢?还是刚刚这张图,我用橙色圈了出来。

 

 

不难发现,赎回潮往往都出现在行情回暖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再看一个统计。

 

 

图里的结果很显然,基金收益企稳回暖一个月后,才是赎回压力最大的时候。

 

所以啊,出现大跌的时候不卖,而回本了就陆续开始卖出,这并不是个别现象。

 

现在,你也更能理解为何近期行情开始出现波动了,确实是获利卖出的投资者比较多。

 

为什么会发生如此现象呢?

 

其实并不难解释。因为绝大多数朋友都存在着一种【锚定效应】

 

大家都会把自己的成本线看的非常重,以至于很多投资决策,都会围绕成本线这个“锚”。

 

 

02 为什么要当心锚定效应呢?

 

这里想先问问大家一个问题:平时打开账户的时候,你最先关注的是什么呢?

 

是账户的盈亏情况,还是投资品本身的情况呢?我估计绝大多数的朋友,都会回答是前者。

 

现在很多平台啊,都把盈亏情况展示在最显眼的地方。

 

然而这样的做法,却可能会给我们造成一个问题:过度关注盈亏,从而忽略了投资品本身的质地情况。

 

生活中其实也有类似的例子,我最近就遇到了一个。

 

 

上周末,家里人发现卧室空调坏了,偏偏最近上海的温度相当爆炸,天天40度。

 

于是,我们就去商场买空调了。

 

我的老母亲看到4000元的空调,直呼好贵买不起。然而看到原价4800元,打折打到3900的,却说“赚大了,就它了”。

 

实际上,两个空调的价格和品牌都差不多。但商家就是利用了锚定效应,把商品的原价打了个折,就让商品看起来很便宜了。

 

我们通常看到原价,就会把原价当作心里的锚。不知不觉中,就“上当”了。

 

而在投资领域,比较典型的一个锚定效应,就是拿大盘指数(上证综指)作为买卖依据了。

 

去年有很多朋友一到3600点、3700点就开始卖卖卖。今年跌到3200、3300左右又开始大手笔买买买。

 

这样一来,锚定效应就加大了频繁操作的概率,更容易让我们错过更大的行情。而且,在3600点的时候,手上的投资品真的高估了吗?这显然是无法通过大盘的点位就能判断的。

 

所以整体来看,锚定效应在我们投资的时候,影响还是挺大的。

 

 

03 如何规避锚定效应呢?

 

1)开始投资之前,就要设置好自己的买卖规则

 

很多朋友在开始投资之前,都缺少了这一步。

 

这才会导致自己的投资,一直处于“脚踩西瓜皮”的状态。

 

你或许会发现,自己不论在什么行情下,都会有买卖的疑问,这就是没有设置买卖规则带来的影响。

 

像我的朋友小豪,他就会给自己设置年化收益率10%+指数高估的止盈规则。

 

有了这样的标准,并严格执行之后,你的投资决策会简单很多,也不会出现“为了回本而投资”的问题了。

 

 

2)清晰地明白,投资品背后到底投的是什么

 

搞清楚投资品的投资方向,有助于你找对背后真正的锚。

 

咱们手上的投资品,比如一个股票、一个指数,它背后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公司的业绩,以及未来的增长空间等等因素,这就是投资品的“价值锚”。

 

但股价以及指数点位的涨跌,往往会包含了很多情绪的部分。所以它就会像一条小狗一样,成天东奔西跑。

 

想要长期更加胸有成竹地获得盈利,就要去做牵狗绳的主人。因为你知道,不论狗狗跑到哪里,你只要抓着绳子,它就不会跑丢。

 

好了,有关基金回本的话题,就聊这些。

 

是否对你的投资有新的启发呢?喜欢今天的内容,记得给我点个赞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