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韭菜”一向被视作牛市反指?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光是写下这个标题,德畅就已经开始嘤嘤哭泣了。

作为一株久经案板的老韭菜,我正式的投资生涯始于A股上一轮震惊世界的股市泡沫。

没有任何奇迹,我和99.99%的投资者一样,被市场的铁锤一顿爆锤,从新鲜韭菜变成一滩血泪模糊的韭花酱。

2015年股灾,已经成了永远刻在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的一道疤痕。

回过头来,我们可以云淡风轻地说,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一道坎。

只是对于太多身处其中的人而言,这道坎过于惨烈,它吞噬了无数中产半生积攒的财富。今天股民们谈起“天台排队”都是一副调侃的样子,但在当年,这并不是一句轻佻的俏皮话,它代表着真实的:死亡。

当时我还在公关公司上班,也是好死不死,那一年我们正服务于某互联网巨头。当年他们的金融事业部为了给自己的APP拉新,搞了一个奖品丰富的模拟炒股大赛,我是这个项目PR部分的负责人。

但其实当时我对股票、投资和证券市场一无所知,虽然做PR不需要真的懂炒股,但出于职业精神,我开始主动了解股市,也参与了那个模拟炒股大赛。

这一下子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模拟炒股软件上,超超随便买几个股票,第二天就能赚几千块。

这样的诱惑就是热巴穿着Bikini在沙滩上请你帮她全身涂上防晒乳。

试问,这谁顶得住?

就是接下来有海啸,以我们男人的尿性,也得先上去摸两把,哦对不起,是涂两下再跑。

我望着财务自由的美好彼岸,浑然不知前方的道路不仅有峭壁千仞,还有徘徊其中噬人的恶龙。

我,汉口巴菲特本特,义无反顾地开户了,开启了正式的投资生涯。2015年,我每个月的工资只有一万五,但那段时间我在股市里一天就可以赚到两千块。重要的是,除了动动手指之外,你什么都不需要做。

赚钱从未如此简单。

不是超超天赋异禀,而是疯狂的牛市之下,A股2600家上市公司,你可以闭着眼睛买,因为无论买哪家公司,都会赚钱。

无论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如何,业务是不是赚钱,管理层是不是优秀,赛道是否有想象力,是否具备高价值或深深的护城河,这一切都不再重要,股吧和微博上,充斥着暴富的传奇故事。

央媒公开喊出了“一万点不是梦”,那时每天打开QQ,新闻弹窗的财经窗口,都是某大学生炒股一个月,怒提宝马一辆,卖房炒股的人一个转身就斩获几千万。

人们因贪婪而亢奋,又因为亢奋而更加贪婪,卖房加杠杆齐飞。

唱空的人每天都被市场狠狠地掌嘴,三四月市场上还有警惕的声音,进入5月,牛,彻底疯了,连最坚定的空头也在懊悔的叹息声中转身做多。

和很多新韭菜一样,我也开始越买越多。“疯牛”给我这个买股票连F10都不按一下的小白痴,制造了一个巨大幻觉——

“麻鸭!我是天选之人啊!老子就是为炒股而生的,是那个注定要把资本市场玩弄于股掌之中的男人。”

我还记得当时自己仓位最重的一只股票是中国重工,我眼睁睁看着它从6块钱涨到12块钱,买入之后,它再度涨到20块钱。

而那个时候,几乎所有的重工股东都认为,这只票到年底的时候,能再度翻倍,涨到40块。

所有的逻辑都失效了,所有人都坚信树能够长到月亮上去。只要油门到底,绿皮火车也能突破音障,载人登月。

结果后来你懂得。接下来的几个月,我本人为中国的航母建设,可以说贡献了全部积蓄。

6个月之后,它的股价跌回原形。

而6年之后的今天,它的股价是4块钱。

图片上传中......

多年之后,我才体会到,对于初入“赌场”的人而言,最怕的不是你赌输了,最怕是你赌赢了。

在投资的世界里,糊涂地赚钱,危害性要远远大于“明白地亏钱”。

(二)

“当身边从来不关心股市的人开始讨论股票的时候,牛市来了;当菜市场大妈和保安大爷开始向你推荐股票的时候,牛市就到头了。”

类似的韭菜味段子,在每一次牛市结束之后都会被翻出来,而它也的确反复验证了一个几乎屡试不爽的规律:

新韭菜的亢奋情绪和疯狂行动,几乎每一次都是鲜明的牛市反向指标。

因为牛市期间,绝大多数的新韭菜入市,都是抱着投机的心态试图捞一把就走,这使得他们毫不在意企业的真实价值,投资策略中根本没有所谓的安全边际。

基本面研究是啥?

哥有高人指点,干就完事儿了!

仓位管理是啥?

别扯犊子了,满仓才能博出位!

投资组合是啥?

看我的眼睛,根本不存在!

因为我发现,新韭菜往往是:买哪只股票就会爱上那只股票!

新韭菜看好哪只股票,不取决于上市公司的业绩,行业空间和竞争格局,甚至不取决于这只股票的涨幅,而关键取决于他是否买入了这只股票。

这是心理学上,典型的禀赋效应。

所谓禀赋效应,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买车的心理历程。一个人在买车之前,基本上会将自己购车价格区间的所有车型全都比较一番。

但奇妙的事情发生了,一旦他选择购买了某款车,从挑选者变成了拥有者,这辆车身上任何的缺陷都消失了,他越看越喜欢自己买下的这辆车,甚至会站出来和网络上喷这台车不好的网友对骂。

真的,很多投资者会“爱”上自己所买入的股票,我认为这些投资者在“持仓滤镜”的影响下,已经基本丧失了客观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

即在他们看来,所有的消息都能被解读为利好,所有的利空都是短暂且不影响基本面的。

比如我当年看中国重工的眼神,20岁的高圆圆站在我面前也就不过如此了。

业绩不好、利润太低,缺乏想象力?太短视了,人家可是造航母的,咱可是要打造海洋强国的……

总之,当时我满脑子都是这样的公司才是中国的“核心资产”,树能不能上天我不清楚,但航母一定能上天。

在股灾开始之后,我像每一个新韭菜一样,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冷静审视所持股票的真实价值,而是一边骂一边筹集更多资金“抄底”。

总结起来,我几乎犯下了“新韭菜”所能犯下的全部愚蠢错误,这些所有的错误中,我觉得最关键的,也是绝大多数新韭菜都会犯的一个根本的致命性错误就是:

缺乏正确理性的价值锚。

资本市场里,任何伟大的投资策略都可以被简化成四个字:

高抛低吸。

每个人都听说过这四个字,但绝大多数新韭菜对“高抛低吸”的概念了解,连入门都算不上。

比如在买入时,到底什么是低?

低的标准是什么?企业股价为何低价徘徊?如何验证股价已被市场低估?是市盈率、市净率、每股收益还是每股净资产?低估背后的原因是周期、政策、行业空间、竞争格局还是公司自身管理问题?你验证低估的计算模型是什么?DCF模型的局限性是什么?高ROE的企业,估值几何才算低?

……

你瞧,仅仅一个“什么是低?”这样的问题,背后就蕴含着几乎无穷无尽的知识。

新韭菜往往对股价走势有着一种“精算师”般的执着,他们研究起K线图的姿态,像极了福利彩票站里,那些雕像般参悟500万财富密码的“诺贝尔玄学获奖人”。

新韭菜的执着在于,往往希望能买入在最低点,然后如上帝一般,在股价最高点卖出。若非如此,便抓耳挠腮,不得快活。

但致命的问题是,新韭菜根本不知道如何衡量一家企业的真实价值。

新韭菜的买入和卖出决策,一般都是凭感觉,或者“听别人说的”。

如果将股市比作战场的话,开枪很容易,但新韭菜就是那个只会扣扳机,但却从不瞄准的狙击手。

(三)

我们都囿于自身思维和认知的沟壑中。

如果你啥啥不懂,但牛市来的时候拎着钱跑到券商开个户,然后就突然觉得自己是股神本神了,那么恭喜你,这样的境界我一般称之为:

韭菜成精了!

在没遇到镰刀之前,“韭菜精”一直是觉得自己可以长成钢筋的。

“韭菜”是一种没有记忆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被收割的痛苦它能感受到,但不会铭记,下一场“降雨”到来之时,韭菜们依然会疯狂生长。

从2019年中旬开始,我才开始认认真真地研究投资这件事,摩羯座有个毛病就是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出个样子来,起码要对得起自己所付出的时间。

我开始报复性阅读投资领域的经典书籍,学习基本的财务和会计知识,将越来越多时间和精力放在研究、思考和观察上,交易的频率越来越低,从以前的一天不交易就难受,变成可能一个月只进行一两次操作。

很多老韭菜炒股八九年,但除了惨败的次数,他们和初入场的小白没有任何区别,相当一部分老韭菜连上市公司的财报都不看,甚至看不懂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这样的老韭菜在某个阶段也会赚钱,但他们既不知道自己因何而赚,也不明白自己因何而亏,只会在感谢庄家和咒骂监管之间彷徨。

凭运气赚来的钱,一定会凭本事亏出去。

读的书越多,复盘的波动和周期越多,我越感觉自己一无所知,我甚至不敢说自己已经初窥门径。

市场先生是一位性格怪异无从琢磨的神经质,不过,我喜欢这种必须保持终身学习的战场。

侥幸遇到了所谓的“慢牛”,2019年和2020年我的投资收益都很不错,大概每年能赚辆宝马3系,今年资本市场波动很大,很多人亏损,但我的基金和股票账户均保持盈利状态。

当然我的投资收益对真正的大神而言,可能连毛毛雨都算不上。但我很满意。所谓成长,应该以昨日的自己为坐标系。

新韭菜常常喜欢和别人攀比收益率,实际上这是一种极为危险的心态,它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你走向极端。

一年三倍者众,三年一倍者寡。谨记,复利毁于虚荣和喧嚣。

老韭菜的悟道,跨入投资门槛的一个典型标志就是“终于沮丧地放下了自己手里的锤子”。

而新韭菜的问题在于,他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手里正紧攥着一个锤子。

为什么有些“韭菜”明明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呢(杨笠凝视)?

所以亲爱的朋友,我不祝你账户一年三倍,我祝你学而不怠,终有所获。

只有如此,多年之后,我们才有可能不那么自信地对自己的投资收益说上一声:

我得到的,也不完全都是侥幸。

 @今日话题     $天奈科技(SH688116)$    $远东股份(SH600869)$    $西藏珠峰(SH60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