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人口断崖式下滑,会降低未来的内卷程度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2喜欢:1

文/草叔

2021.2.15

1.2020年出生人口断崖式下滑,会有何影响?

公安部近日发布的出生人口统计,引发了热议。2020年,公安部口径的出生人口数据为1003万,与2019年1465万出生人口相比,断崖式下滑。

不过这个口径有点问题,2020年的1003万是公安部口径的,2019年的1465万出生人口是统计局口径的(包括一部分没有去派出所报户口后面补登记的),若以公安部同口径来计算,2019年公安部口径出生人口是1179万人,那么2020年的1003万人,相比2019年,也是有大约15%的明显下滑的。

根据公安部同口径数据,我们可以预估,2020年统计局口径的出生人口数据,大约是1246万人。相比2019年,是有着显著的下滑的。

年份

出生人口(万人)
 统计局口径

出生人口(万人)
 公安部口径

1987

2550

1988

2307

1989

2432

1990

2391

1991

2258

1992

2119

1993

2126

1994

2104

1995

2063

1996

2067

1997

2038

1998

1991

1999

1909

2000

1771

2001

1702

2002

1647

2003

1599

2004

1593

2005

1617

2006

1584

2007

1594

2008

1608

2009

1615

2010

1588

2011

1604

2012

1635

2013

1640

2014

1687

2015

1655

2016

1786

2017

1723

2018

1523

2019

1465

1179

2020

1246(预估)

1003

表:2020年出生人口相比2019年显著下滑

出生人口下滑,自然引发了热议:

“太好啦!原来并不是我一个人不想生孩子,大家都这样”

“别催婚了!你看大家都不想生小孩了”

“躺平不生孩子是当代青年对抗这个残酷的社会最后的杀手锏”

日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社会压力这么大,不是小孩才是常态”

“过高的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看看,果然是这样”

↑主流的舆论,大致就是上面这么一种表现,以出生人口断崖式下滑,表达对青年人社会压力,高房价等社会现象的控诉。

但,除了以上描述的这些想法,还有一种想法:

现在干什么都要去抢工,因为“你不干总有别人抢着去干”,内卷程度这么大,是不是因为人口太多?

“现在出生人口越来越少了,好耶,那以后人口越来越少,竞争压力会不会越来越小呢?”

换言之:“出生人口断崖式下滑,会减少内卷吗?”

图:国内某知名问答网站提问“生育率下滑是否会使得未来孩子是easy模式?”

比如国内某知名问答社区,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人口负增长,会让15后,20后未来更轻松还是更艰难?”,“我理解生育率断崖下跌,我孩子未来面对的升学和就业压力都会小很多,所以会是easy模式吗?”,这也是“出生人口下滑,会减少内卷吗?”这个问题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2.这并不是出生人口第一次断崖式下滑

笔者身边有很多90后&00后网友,会认为“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出生人口断崖式下滑”。

但事实上, 这并不是第一次。

【1987年——2003年】那次出生人口断崖式下滑,就离我们并不远。

1987年全国出生人口2550万人,至2003年出生人口下降至1599万人,下降约950万人,堪称“断崖式下滑”。而在1987-2003年之间出生的人,是否能够感觉到“因出生人口断崖式下滑带来的内卷缓解”呢?

图:1987-2003年,出生人口也曾经历过断崖式下跌

根据对一些网友的调研,给笔者的直观感觉是:“1987-2003年间出生的人,虽然身处出生人口断崖式下滑的过程中,但不仅没有感觉到内卷缓解,反而感觉到内卷加剧了!”

3.出生人口下滑,会减少内卷吗?——从上一次出生人口断崖式下滑的经验来看,有点难

“内卷导致了出生人口下滑”,“教育”,“房价”等内卷过于激烈,导致了出生人口的下滑。

是一个很主流的认知。

但是,这个是否具有反馈效应,即:“人口下滑,能否缓解内卷?”

或者具体一点——人口下滑,是否能使得教育竞争不那么激烈,能否促使房价下降?

嗯……从上一次出生人口断崖式下滑的经验来看,似乎有点难。

以教育为例——

一般学生是18岁参加高考。故该学生出生于【T】年,理论上参加高考的年龄是【T+18】年,如1987年出生的人,理论上参加高考的适龄年龄是1987+18=2005年。或者说,2005年高考考生的适龄人口是1987年的出生人口(2550万人)

图:2020年高考适龄人口创新低,但高考报名人数创新高

适龄人口创新低,高考报名反而创新高。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2005-2020年,是上一波出生人口断崖式下滑(1987-2003)的新生儿参加高考的时间,从2005-2020年,高考人数的适龄人口,是在逐渐降低的,从2550万人,降低至1647万人,但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并没有随着适龄人口的降低而降低。2020年高考的人,对应的适龄出生人口(2002年)为1647万人,是近15年来的新低,但2020年高考报名人数,却创了近15年的新高,达到1070万人。

——这一定程度上说明:虽然适龄人口减少了,但是在减少的人口基数中,军备竞赛的整体投入和意愿加强了,竞争反而是进一步加剧了,内卷程度反而提升了。

这是全国的情况,再看一个典型地区——河南。数据更为夸张

河南作为中原大地大省,人口近亿人,其教育体现出来的情况,非常之典型。

1990年——2002年,河南省出生人口从214万,降低到119万人,近乎腰斩,可以说是遭遇了出生人口断崖式下滑,这和全国的情况也相合。

图:1990-2002年,河南省出生人口从214万下降到119万,近乎腰斩

但从河南省高考报名人数,反而是不断提升的,1990年出生的人,理论上是2008年首次参加高考,2002年出生的人,理论上是2020年参考高考。所以1990-2002的出生人数,对应的是2008——2020年的高考适龄人口。

图:2008-2020,河南省高考报名人数突破新高

而我们看到,2002年,河南省出生人口降至119万人,但对应2002年出生的人高考的2020年,报名人数创多年新高,2020年河南省高考报名人数达到了惊人116万人。——“出生人口的断崖式下跌并没有带来内卷的缓解”

图:2002年河南省出生人口创新低,但2020年河南省高考报名人数创新高

这里面还有一些颇有冲击力的数字,比如2020年河南高考报名的116万人中,只有“大约一半”是应届生高三学生。

——在河南,高考复读是非常常见的一件事,“河南考生人均上高四”已经渐渐不是一句玩笑话了,快要成为现实了。

还有一点是高中入学率,从2014年的初中毕业生和高中入学生的比例来看,全国平均的高中入学率大概是55%,也就是所谓的“只有一半人能上高中”。

但不仅是上海,江苏等经济发达,互联网发达的城市是这个样子,河南,广东,四川等人口大省,能上高中的比例,还不到全国平均的55%。

图:全国平均下来大概也是55%的人才能上高中,不是上海/江苏的特例

以上关于高考适龄人口和高考报名的分析还是只考虑了参加高考报名的人的数量,没有考虑报名高考的人中,军备竞赛投入程度的提升,如果再考虑这一部分,那其实内卷程度可能是进一步加剧的。

现行教育体系中,其实是考核的是“相对排名”,能考上顶尖大学,不是需要考多少分,学会多少知识,而是要“排在前几名“

比如在1990年代,有6个人参考,需要录取前2名,第二名的车而供给是75分,那么75分就是这个“人才线”,超过75分的人,算作是“人才”,可以录取好的大学。而到了2020年代,人口变少了,只有5个人参考了,还是录取前2名,感觉上录取率由33%提升到了40%。但实际上,因为军备竞赛升级,第二名的成绩变成了85分,“人才线”提升至了85分,所以实际上,虽然适龄人口变少了,但是2020年代比1990年代变得更激烈了——这就是“内卷”。虽然看上去适龄人口变少了,但是内卷渗透率提升了,参与内卷的人越来越多,且内卷投入的力度还加大了。

(实际上上文中我们也提到,2020年代,虽然适龄人口少了, 但就连参考报名人数也超过了 1990年代)

图:“内卷”是怎样形成的?

所以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现象——虽然整体适龄人口变少了,但是教育上的内卷程度并没有因此而缓解,在减少的人口基数中,军备竞赛的整体投入和意愿加强了,竞争反而是进一步加剧了,内卷程度反而提升了。

互联网上,大家都在喊着“躺平,躺平”,“佛系青年”,但实际上体现出来的情况,却是鸡血程度和军备竞赛投入程度与日俱增,竞争日益激烈,内卷在加剧——就像中学时候,班里有个人,总会说“有什么好学的,天天钻在这些题眼里面,还要不要生活了?搞好学习和生活的平衡才是重要的!”然后放学回家自己一个人刷题到深夜,最后考全班第二,“用嘴佛系,身体却不佛系”,“讲起来比谁都佛系,卷起来比谁都投入”。

4.出生人口断崖式下滑,会促使房价下跌吗?

除了教育外,另一个被广泛讨论的,就是房子了。

“生育率的下滑,和房价的高企有非常紧密的关系”,这个是个非常主流的观点。而在出生人口下滑的背景下有另一个观点在萌生:“未来人口下滑,房子没人接盘了,房价必然暴跌”。

嗯……从上一波人口断崖式下滑的经验来看,这个也有点难度。

不过房价内卷没有教育内卷上这么明确的数据验证,我们只能看一个参考数据。

因为房产是重要的资产配置手段,所以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M2,是考量房地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M2:广义货币供应量。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加上企业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它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通常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胀的压力状态。)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M2从2000年的13.5万亿,到2005年达到29.9万亿,到2010年达到72.6万亿,到2015年达到139.2万亿,到2020年底达到218.7万亿。而在2005-2020年这个阶段中,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房价迎来了较大程度的上涨,这个阶段中,中国的人口其实并没有显著的增长,都在13-14亿这个区间内。从这个角度来看,2005-2020年,房价的上涨,似乎主要不是来自于人口,而是来自于货币增发。

图:2000-2020,中国货币量M2增长约16倍

那么货币增长大概是个什么程度呢?以2005年的M2为基准1的话,2010年大概是2.4x,2015年大概是4.7x,2020年大概是7.3x。

也就是说,稳定性较高的资产,2020年的价格是2005年的7.3倍,是一个货币角度上的平均值,房产是属于稳定性较高的资产。也就是说,假如某地2005年房价是3000元/平,那么至2020年,房价达到22000元/平,是一个货币角度上的合理涨幅。

图:以2005年M2为基准,2010/2015/2020的货币增长倍数

实际上,我们只能大致看到,过去15年,房价的上涨,主要并不是来源于人口的变化,货币原因可能占到了更重要的一部分原因,但“因为出生人口下滑,导致房价下跌”,这个事情,可能暂时是比较难看到的。

不过房价是个更复杂的问题,地段不同,城市不同,不能一概而论,而且人口是在不断流动的,并不是出生在某个地区,就在某个地区买房。实际上很多地区,比如黑龙江鹤岗有大量的一套2万元-5万元的房子(单价仅约500元/平),但是大家并不觉得那个房价便宜。而鹤岗的房价下跌,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深圳的房价。

图:黑龙江鹤岗有大量2-5万元一套的房子

目前整体来说,房价呈现出一种“我想买的地方怎么总是在涨”的趋势,“黑龙江鹤岗房价虽然那么低,但那边的房价和我也没啥关系啊”这种状态,这个状态不知道会延续到什么时候,但是至少指望“出生人口断崖式下滑带来房价下跌”目前看来不太现实。

5.结语

从上一次人口断崖式下跌(1987-2003)的经验看来,出生人口下滑似乎并不能缓解社会的内卷——虽然适龄人口减少了,但是在减少的人口基数中,军备竞赛的整体投入和意愿加强了,竞争反而是进一步加剧了,内卷程度反而提升了。

指望“人口下滑带来的教育宽松和房价下跌”,目前看来是不太现实的,还是要认清形势,放弃幻想,努力竞争,砥砺前行。

全部讨论

2021-02-15 21:26

转出来推荐,逻辑非常清晰。

2021-02-15 20:11

草叔,请教一下,关于河南高考人数那个数据,116万,能否大概了解一下,这么多年来,河南本地大学招生名额的变化情况?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