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雷CFA:少赚好过亏,投资需要一点阿Q精神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56回复:75喜欢:508
导语:
入市20余年的@潘雷CFA 投资经历坎坷。从刚毕业觉得自己能战神市场,在A股折腾几年只折腾出一点收益,然后出国留学时候玩美股被杠杆基金虐、被重组股虐,玩港股被被涡轮虐。时光飞逝,让他意识到“少赚好过亏钱”。
看着2015年飙升的杠杆牛市,年初先是对冲随后便是早早的清仓了,即使2015年上半年只赚了10%,他也处之泰然。这些年他都遭遇了什么?让他这样淡定?


——正文——

“A股情绪化严重,抓住大机会可以财务自由”

问:您现在管理几位数的股票资产?您觉得在股市实现财务自由靠谱吗?
潘雷CFA:现在股票类资产七位数,占流动资产的9成以上。投资目标是长期取得比较稳定的较高的收益,预期收益大约年化10-20%,取决于市场环境(今年收益预期降低为10%)。
我认为在中国,靠股市实现财务自由是可行的。在成熟市场,因为投资的专业性很高,市场效率很高,暴利的机会较少,大部分人把投资股市作为保值增值为退休做准备的工具,而中国市场不成熟,机会较多,市场较为情绪化,才会给聪明的投资者更多机会,抓住几个大的机会就可能实现财务自由。

问:您入市多久了?入市以来的收益如何?
潘雷CFA:分为几个阶段:1995年大学毕业开始投资股票直到2000年出国,这段时间收益不稳定,有赚有赔,总体大约年化百分之十几;2003-2009年投资过加拿大和美国股市,投入资金不算太多,因为买了有杠杆的产品,赔的很厉害;2009年重新进入国内股市,投资B股,港股和A股,至今,年化收益大约百分之二十几。


“曾经以为能战胜市场”

问:能否讲讲您的投资之路?
潘雷CFA:1995年-2000年,最初步入股市是因为好奇和觉得自己比较聪明,可以战胜市场,那时主要是看股评,找热点,当时没有理论指导,没有成熟的投资体系,唯一比较好的是不追涨杀跌,高位及时撤退,几次股灾都躲过。这段时间形成我投资理念的雏形。1998年,我已经投资封闭基金、打新股等低风险投资的工具,当时封闭式基金属于新鲜事物,但是波动没有股票高所以被市场冷落,一直处于大约有两三成的折价,所以就买入做低风险投资;新股认购也非常火爆,打新股大概率都能赚钱。
2003年-2009年,主要投资北美股市,期间在读MBA,学的是金融方向,我自认为比一般投资者更有优势,但是投资惨败,主要原因是中国那一套不太适用成熟的市场,投资思想开始由选股票赚钱转向投资组合管理。印象比较深的是加航破产重组,个人在重组前介入,但是国外的重组是旧的股东承担巨大损失,后来仔细研究后止损,最终由1元钱跌到重组时的1分钱。那是巴菲特的名字已经家喻户晓,但是学不了他,因为无法对企业做那么深刻的了解,ETF指数基金开始流行,其低成本的优势使其跑赢80%以上的基金经理,个人也更注重分散投资。
2009年-2012年,2009年重新进入国内股市是为了获得稳定的长期收益,但投资港股涡轮小赚大亏,投资反向杠杆ETF大亏,投资体系更注意投资品种的选择,不再涉及高风险的投资品种。
做反向杠杆ETF一开始被ETF名字欺骗,没有做深入研究,其实这个只是短期工具,长期持有必然大亏,反向杠杆ETF不是像ETF一样,单纯的持有空头头寸,或者是好像长期的期货一样,看空可以赚钱;反向杠杆ETF其实是由一堆衍生品合成,只注重短期的表现,长期而言衍生品的成本很高,反向杠杆ETF其实付给了投行高昂的衍生品合约的费用,所以不能长期持有,由于一直等待市场转向,丧失了退出的时机。当时A股主要是打新股,B股和港股股票都是买入持有。
这些年,在港股涡轮和反向杠杆ETF亏的最多,当时是太过自信市场是错的,没有预料到市场纠错的时间可能非常非常长。仓位控制也做的不好,反向杠杆ETF由于当初市场是单向,好像最近的油价的暴跌,没有一个反弹出局的机会;港股涡轮的大亏主要是因为流动性不佳和做市商买卖点差太大,定价不合理。
2012年至今,重新开始重点研究A股,发现了雪球等投资社区,更注意控制风险,当时发现转债被低估,重仓杀入,可惜只赚了一小部分,错过了后面的大牛市;当分级A类被低估时,也重仓持有,后来由于股灾收益还可以;A股投资方面,最重要的转变是对行为金融学的学习,主要研究各种事件驱动的模型,和其他模型相结合。(PS:行为金融学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
这些年投资路上印象深刻的事情太多了,我对失败记得特别清楚,95年初入股市就经历大熊市,教会我股市赚钱之不易;97年香港回归股市走熊,教会我不能太相信政治事件,97年邓去世当天股市大逆转告诉我不能人云亦云和逆向思维,98年三道金牌告诉我A股一直是政策市,要时刻了解政策的方向和语调,2003年投资加航后来加航破产,投资美国某生物制药公司之后被低价收购告诉我重仓的危险,后面投资港股涡轮小赚大亏,投资反向杠杆ETF大亏教会我时间在投资上的重要性(时间不能是你的敌人,这两次我方向都是看对的,但是输在时间上),2004年加元对美元大涨(我当时看空加元),2004年石油大涨(我看空石油),2000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我认为人民币被高估),都告诉我宏观预测是非常困难的。


“现在:少赚,好过亏钱”

问:2015年收益如何?大股灾对您的投资思维和思考方面有什么影响?
潘雷CFA:2015年收益大概70%, 2015年股灾前收益一般,因为早已空仓,年初做了一些对冲,后面慢慢卖出变成仓位偏空,融券的亏损和打新股的盈利差不多抵消,前5个月大约收益只有10%。6月-9月的股灾期间都是赚钱的,6月股灾时抄底跌停的分级A,短期收益不错,之后因为一直是高抛低吸,所以2015年剩余时间收益还可以。6月到11月收益稳步向上,12月由于投资石油有小回撤。
股灾对个人的投资理念的影响是更要控制风险和加强对政策的解读,独立思考尤为重要
2016年开年回撤较大,大约亏10-15%,1月初港股、石油、A股全面崩溃,现金比例已经很低,很难进行平衡。

问:2015年上半年的时候,对这轮牛市起来没信心?
潘雷CFA:个人非常注重整体市场情绪,2015年上半年那波上涨太快,实体经济并不支持,而且当时场内场外的杠杆非常高,是这么多次牛市以来杠杆最高的,所以决定逐步减仓,个人已经经历太多次在牛市顶峰前卖出的经历,左侧卖出,然后把50%以上的资金投入分级A,因为分级B已经疯了,分级A是低估品种,虽然一度有10%-20%的浮亏,但最后盈利还不错,少赚好过亏钱是我一贯的原则。


“投资本质是概率,该做的是寻找好机会”

问:能否讲讲您的投资理念?您觉得投资的本质是什么?
潘雷CFA:我的投资理念主要有这几点:1. 逆向投资独立思考,就是霍华德马克斯讲的第二层思维 2.多策略投资组合以降低风险。3. 耐心、等待和纪律。
我觉得投资的本质按概率计算可以取得正收益,而赌博的收益率为负。所以投资的本质就是寻找好的投资机会。另外,对于不同的市场应该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例如,港股流动性差,交易费高,更适合买入持有低估的价值股;而A股流动性好,交易费低,波动大,做波段也可以。

问:您的投资风格偏向哪种?
潘雷CFA:投资风格为多策略并举:事件驱动投资(以行为金融学为依据,个人用的比较多的是定向增发模型,大股东增持/股权激励事件等)+趋势+价值投资(买入低估蓝筹,特别是港股)+资产配置+套利模型(如分级基金、可转债、停牌复牌的机会),将资金分为几份,每份采用上述不同的策略,根据时机的不同而更偏向于某一策略,即动态平衡。
事件驱动基本上从统计学的角度去盈利,选择大概率可以盈利的品种,低风险品种决定了长期持有可以盈利,价值投资长线可以获得惊喜,这几种风格的相结合,个人认为可以实现长期盈利。


“动态平衡,重点在于不同时候用不同策略”

问:您的动态平衡,更偏重投资策略而不是仓位方面?
潘雷CFA:动态平衡其实是不断的根据各种因素的变化进行平衡,例如根据市场情绪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策略,如小盘股低估时就会侧重事件驱动,大盘股低估时就会侧重价值投资,指数全面高估时会选择和大盘表现相反的低风险品种,如分级A,实在找不到投资标的就买货币基金或回购。

问:多策略的构成方法能讲讲吗?
潘雷CFA:长期资本的做法是根据统计学来决定某些债券高估某些低估,然后买入低估卖空高估的,他们选取大量的标的,而且覆盖的品种很多,这样相关性就很低,决定他们一开始回报非常稳定;个人也是采用了几种策略,选取非常多的投资标的同时操作,同一策略也尽量选多几个标的,很少重仓,一般牛市会小幅跑输,熊市大幅跑赢,震荡市跑赢市场,而且我的多策略的目的是绝对收益,因为其中包含了根据市场情绪决定仓位的部分。

问:事件驱动策略的逻辑和价值投资貌似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多种策略并行的话,会不会让自己容易思路乱?
潘雷CFA:事件驱动策略一般是中短期策略,依据统计数据决定何时买入何时卖出才会利润最大化,时间确定而买入卖出价格区间不太确定,而价值投资是低买高卖,是买入卖出价格区间确定但时间不确定。
多策略并行并不会造成混乱,要记录买入卖出的理由,但是不能混淆,例如事件已结束一般就应卖出相应标的,而不是像价值投资长期持有;价值股如明显高估就应抛出而不是像事件驱动标的等待事件的实现才兑现利润。

问:如果发行私募的话,你觉得多策略好还是单一策略比较好?
潘雷CFA:如果发行私募,多策略比单策略要好,私募比较注重回撤,而多策略的正确使用使回报更加稳定,风险更低,可能某一时期的回报会略低,但长期来看存活率更高。个人从长期资本的运作原理中学习了一些多策略的构成方法。


“低估就是下跌空间有限”

问:您是如何定义估值上的低估的呢?对银行股的估值您如何看待?采用PB或股息率的估值方法是否更加合适?
潘雷CFA:个人觉得低估就是下跌空间有限,长期会涨上来,银行股的估值非常难,个人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因为银行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太大,作为金融从业者,个人深知银行在整个金融链条上的重要性,长期还是看好中国的银行业的。A股看股息率不太合适,因为派息历史短,而海外一些品种,如公用事业股,REITs等,股息率就非常重要,PB非常重要,但是要了解资产的内在组成,有些资产已大幅贬值(如陈旧的钢铁制造设备),有些土地可能大幅升值,而这些很多都是以成本计在账面上,所以要分别对待。


问:股票池中股票您后续是如何跟踪的?主要关注哪些信息?
潘雷CFA:通过万得,巨潮,雪球等网站,定期追踪个股的公告、研报和各种评论。

问:您是如何将投资的理念与想法贯彻到执行中的?
潘雷CFA:我习惯将投资和读书的心得记录下来,定期回顾。大量的阅读会不断微调我的投资理念,我也会不断实验,实验成功后我会对该理念更有信心,例如,我现在采用的事件驱动策略都是个人有过多次成功投资案例的。


“看重职业发展,做定投就好了“

问:能否讲讲您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这些对您的投资有什么帮助或影响吗?
潘雷CFA:1995年-2000年,工作与投资无关,没有接受过正规全面的培训,只是读了一些投资方面的书,没有什么投资风格,只是比较保守。
2002年出国读金融MBA,也开始CFA课程的学习,这段时间获得了财务、估值和金融市场等方面的知识。但是只有理论,之前A股的投资经验与新的理论没有好的融合,所以这段时间的投资非常失败。
2005年回国,在一家美资金融咨询公司做投资咨询,参与过Enron等著名公司欺诈案的诉讼金融分析支持,更深的了解了美股市场和SEC的投资者保护体系,同时对各种估值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掌握。此时A股估值极低,但是国外的学习使我对A股的公司治理非常不放心,看图形过去5年一直是大熊市,没有入市意愿(当然也没有多少钱),错过一次好的机会。
2007年开始做风投和PE,有了很多和公司高管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也参与了很多实地调研,对投资企业有了近一步心得,有些行业更看重管理层的个人素质(如新兴行业),投资就是投人。不过这段时间工作非常忙,只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参与B股(收益还不错)和美股ETF(大亏)。
2012年去现在所在的公司做QDII海外投资至今,接触了更多的海外市场产品如港股IPO,海外高收益债等,这段时间没有之前那么忙,个人也可以有更多时间去研究股票和各种模型。奠定了个人的投资体系:多模型极度分散以减小风险;不断根据风险/收益程度在各品种之间进行平衡。
顺便说一句,如果更看重职业发展,可以用非常保守的定投方式,因为没有太多时间对股票和市场做分析研究

问:公司对工作人员个人投资行为是否有限制?
潘雷CFA:目前没有限制,不需要进行仓位申报,只是工作时间对使用股票软件的时间进行限制,个人一般是晚上和午饭时分析下一步的操作策略。


“海外市场资产配置,暂时只看好港股”

问:近几年不少国内投资者都加大了对海外资产的配置,有啥QDII推荐的?对于QDII该如何筛选呢?
潘雷CFA:个人不推荐大部分QDII产品,因为觉得目前除港股外的大部分市场(如美股,美债,欧洲股票)因为货币的宽松而估值过高,港股目前看好一些ETF,如国企指数510900,还有华夏恒生小型股指数,会受益深港通,不过没有QDII产品,只能通过港股账户购买,代码03157。


“公司研究,知道这几点就够了”

问:对于个股的分析,您觉得研究到什么程度算是研究够了?或是弄清楚什么因素就算可以了?
潘雷CFA:个人采用不同的方法,A股因为基本面不是太重要,个人一般就是了解大概,看看一些研报,有没有地雷就可以了。而港股投资一般会把研报,年报和行业分析都仔细看一遍,因为港股不看重概念,公司的基本面非常重要。一般会看公司的行业地位,价值链,公司成长性,护城河,股东情况 (管理层占比,基金占比),大股东进出,股票回购,公司回购,公司治理,公司财务状况(资产,收入,自由现金流),特别是债务到期情况,也会考虑市场状况,如市场情绪Momentum, 市场卖空量等因素。


“半仓长线,半仓波动”

问:能讲讲您的交易体系吗?
潘雷CFA:个人采用核心50%中长期持有,卫星50%中短期波段的交易策略,并且不断平衡组合,买入一般是分批买入,取决于上涨的速度,高估时一次卖出或是边涨边卖。另外,由于我的投资组合非常分散,发现一个可投资的标的,价格也合适,我会立刻买入观察仓,随着对该股票的进一步了解,决定是否将其加入投资组合或是卖出。

问:您持股周期一般多长?
潘雷CFA:持股周期不一定,长的有几年,短的几天也有,大多数是3-6个月,一般会先选好品种进入关注标的,但是如果市场的上涨或下跌超过我的预期,也会随手交易。不过随手交易频率不算高,如果之后发现该次交易不符合交易原则,尽快择机卖出。

问:对于投资的风险您是如何理解的?风控方面您是如何做的?
潘雷CFA:投资首先要考虑风险程度和风险控制,然后才是收益,目前的风控方法:1、不参与高风险的产品,如期货,估值过高或涨幅过大的股票、权证、反向杠杆ETF等,对于分级B谨慎参与,多参与低估的分级A,转债等有保底的低风险产品。2、极度分散和不断平衡。个人持有港股、A股、股票ETF、贵金融(纸黄金等)、石油类ETF,总计大约20-50个品种。3、限制单个品种的持仓上限以避免黑天鹅。

问:对于使用投资杠杆,您是如何看待的?有没有爆仓过吗?
潘雷CFA:杠杆要因品种而异,如期货品种太危险不参与,融资融券可以适量参与,个人使用融资融券,分级B参与非常少(只在折价或低溢价时才考虑分级B),杠杆一般1-3成,之前主要是打新或短期使用杠杆,长期尽量不用杠杆,到目前为止没有爆过仓。


“关注监管层动态,提升市场认知”

问:您是比较看重对市场认知的,那您是如何提升自己对市场的认知和理解的?
潘雷CFA:不断看各种研报,评论(主要是雪球等分享网站),了解政府的动态。因为A股是政策市,资金市,除了了解证监会的动态,银监会、央行的更新,主要领导人对金融市场的观点也要了解。由于全球市场和全球经济的相关性越来越高,也密切关注海外市场的最新动向和分析,特别是一些投资大师的动向和言论。

问:看研报会有些选择吗?您是如何提高看研报的效率?
潘雷CFA:国内的研报一般都是看多,个人比较看重外资行的研报,相对客观一些;研报一般是看其理由和逻辑分析,不怎么看结论,了解一个公司可以搜索深度研报,个人看研报重点是看我不确定的那部分,有时候是财务数据,有时候是行业趋势等,其他部分就很快的翻一翻。

问:观察政策面的东西,如何与选股投资结合起来?感觉还是一个在空中上,另外一个地下的东西。
潘雷CFA:中国目前还是政策市,个人一般把政策作为择时的工具,最重要的是了解监管层对证券市场的态度。买股票的时候也注重其概念,因为有些概念是反复炒作的,当政策有利好时一般是卖出时机,因为市场一般都是过分高估政策的影响力。


“投资需要一点阿Q精神”

问:投资是一场反人性的事情,您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潘雷CFA:经历的多(大亏过),投资情绪会受市场影响小一些,一般只要不是大起大落(如1月初的熔断),一般心情不会受太大影响。
交易时,保持处于舒适放松的状态,。锻炼投资心态比较难,投资特别不顺利时,我有时会暂时离开市场并重新检验一下买入的理由是否充足。
如果身体、家庭或是工作方面有较大的问题,我建议暂时离开市场,不要在此时做投资(个人有失败的经验,上次的大亏就是在职业发展不顺利时期造成的)。
有时阿Q精神也有帮助,想想索罗斯、巴菲特都有大亏的时候,亏损是不可避免的学费,心理也就平衡了。例如,12月我较重仓持有的某石油ETF大约亏了10%,但是听到某海外石油专业基金亏了30%的报道,心理感受就会好一些,安慰自己迟早石油会反弹。


问:您觉得当前自己哪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强的?
潘雷CFA:目前买卖的节奏还不好,常常买的太早,卖的也太早,如何平衡投资组合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问:能否推荐三本您觉得有价值的书,并说明您的理由。
潘雷CFA:雪球推荐过许多投资大家的书,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有芒格,塞斯卡拉曼,霍华德马克斯等,这些书大家自己去读。说说几本讨论较少的:
《憨夺型投资者: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模式》
这本书关于低风险高收益的几条非常好,对我影响很大,关键是选对投资品种。低风险和高不确定性是完美的组合。低风险就是失败可能性很小的意思,高不确定性可以带来不错的回报。“低风险高收益”的经典思路:“成功赚大钱;失败了赔得也不多”。
波特关于战略的三本书。大部分人可能像我一样,自认为对竞争战略和竞争力很了解,读完这几本,才知道不是那么简单。这些书告诉我们什么是好生意,什么公司风险比较大。价值投资成功的第一步是选对好的公司。
《通向财务自由之路》这本书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投资系统,找到适合自己的系统,如何开发系统等。个人觉得成功的投资就像打仗,需要计划、执行和纪律,这本书就是教你如何做。


更多主人公的优秀文章:
随着美联储加息脚步的临近,论白银与黄金
网页链接
投资者的心理错误及对策
网页链接
事件驱动心得分享
网页链接
海外ETF投资策略12–大宗商品类ETF权重的构成方法
网页链接
海外ETF投资策略–机器人ETF(ROBO)
网页链接

——分割线——
看完这篇还不够 如果你有靠谱球友想对他进一步深入了解,欢迎推荐给@雪球达人秀 速联系秀哥~
——免责声明——
“雪球达人秀”系列文章旨在推动雪球用户更好的学习交流。文章中任何用户或者嘉宾的发言,都有其特定立场。本文内容所涉具体股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同时雪球刊出此文,并不表示赞同其立场或观点。投资者的所有决策应该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之上。

精彩讨论

AlphaGo20162016-03-22 18:03

单看操作经历和现在的高仓位,属于激进的投机者,长期看难成大赢家。

荔枝皮是红色的2016-03-22 19:52

好像是协会要求?你名字后面必须挂cfa要不就摘牌,哈哈哈

刘轶南_教师_珠海2016-03-22 19:08

任何一个独立思考和长期坚持、最终盈利的投资者都值得尊重。

完美主义I2016-03-22 20:09

年15%也来炫耀?随便一个公募持有4年以上,受益都在20%年以上。水平一般。

全部讨论

2016-03-22 18:03

单看操作经历和现在的高仓位,属于激进的投机者,长期看难成大赢家。

2016-03-26 22:31

投资有风险啊

2016-03-23 23:42

转发分享

2016-03-23 21:59

分级A是低估品种,虽然一度有10%-20%的浮亏,但最后盈利还不错,分级A都可以浮亏这么多。。。说好的低风险呢

2016-03-23 21:41

2016-03-23 18:58

楼主的7位数财富都是工资赚来的

2016-03-23 15:57

我刚赞助了这篇帖子 6 雪球币,也推荐给你。 深有感触,

2016-03-23 15:11

到处捡黄金的时候不捡,非要股灾期间来赚,显示一下水平高,要给我师父看到,肯定大嘴巴子煽来了。

2016-03-23 13:56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