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季度寿险公司“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榜:国寿第一、友邦第二、泰康第三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其实,分析一家保险公司,单看保费或者单看利润,难免稍显片面。

为综合去看一家险企的经营情况,我们从风险、盈利、发展、规模等方面,选取了6项指标,自2016年推出《“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榜》,至今已经连续发布四十八期。

需要注意的是,此前我们对综合竞争力的评价体系进行了一些调整,其中主要一项是增加了服务能力维度,以期引导险企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详见本文第5节,这也是榜单发布有所延后的原因。

“保费增速”、“ROE”、“总资产”

“实际资本”、“投诉率”、“偿付能力充足率”

六个方面

看险企综合实力

谁家竞争力最强

1

2023年一季度

“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榜Top30

前十的竞争实力,究竟如何?

虽然,大家在看每期竞争力排名榜的时候,可能更关注的是排名结果。

但是,这个结果只是根据“13精”综合竞争力的评价理念,选取可获取的相应指标进行的,并不能做到“又全又好”。

不过,竞争力排名的评价体系,也有根据大家反馈的问题以及市场变化进行调整,详见本文第五节。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初衷,是希望大家能够在看排名榜的时候,了解背后的发展逻辑,再从险企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差异,综合去看他们的经营。

从过去三年的发展看,寿险业先后经历代理人清虚向实、渠道改革、负债端和资产端双向承压,也导致险企间的经营分化加剧。

相对而言,头部险企受个代转型拖累规模增长承压,保费增速持续低迷,中小险企靠银保等渠道发力,主推高性价比的产品,规模增长虽快但盈利能力承压。

所以,光看保费增速或者光看ROE都是较为片面的,综合多项指标去分析才是关键。

2

中国人寿第一

友邦人寿第二,泰康人寿第三

中国人寿:近五年来,首登“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榜,第一!

2023年一季度,寿险公司“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榜的第一名,是“寿险业老大”中国人寿

需要注意的是,这也是近5年以来,中国人寿首次问鼎第一!

这一成绩不仅得来不易,还反映出其经过三年的调整,终于在规模、效益等方面实现均衡发展~

中国人寿:摆脱负增长,上半年保费增速6.9%

其实,近三年因受个代转型影响,以国寿等为代表的头部寿险公司,保费增速持续承压,是拖累公司综合竞争力排名的关键。

但是,自2023年年初以来,中国人寿的保费增速不断提升,从年初的-2.5%一路提升至上半年的6.9%。

与其他上市险企相比,这一增速也算靠前。

②盈利能力提升:个代团队企稳,投资收益提升!

注:上图取自上市公司季报

同时,中国人寿的销售团体人数的缩减也呈收窄趋势,从上图可见,2023年一季度总销售人力数量为72.2万,较上年末仅减少约7千人。

而且,今年一季度投资市场表现优于上年同期,险企也提前布局抢抓机遇,投资收益率较上年同期提升。

综合拉动下,中国人寿的盈利能力也有所提升,ROE排名行业第12位。

再加上,中国人寿的总资产规模优势,和一季度相对较低的投诉率。

因此,中国人寿能够在2023年一季度排名第一,主要是其多方面发展均衡,正是综合实力的体现。

友邦人寿第二:保费增速持续超市场,盈利能力突出!

虽然,友邦人寿,此次在寿险公司“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榜中,排在第二名。但是,其与中国人寿的差距,主要在资产规模上。

如果,单独看保费增速和盈利能力的话,友邦人寿仍旧是综合竞争力TOP10公司中的最强者。

2023年一季度,友邦人寿继续保持超越市场的保费增速,自2018年至今,其一直没有停下快速发展的脚步,从上图可见,保费增速一直保持在10%以上。

这背后得益于其分支机构的不断扩张,继2021年四川和湖北分公司开业后,今年,友邦人寿的河南分公司也开业。

至此,友邦的经营区域,已经覆盖上海、广东、深圳、北京、江苏、天津、河北、四川、湖北、河南等10地。

同时,其「最优秀代理」模式持续为公司创造有价值的快速增长,今年一季度,银保渠道的新业务价值,也取得卓越增长。

所以,自从分转子之后,友邦一直紧抓独特的增长机遇,实现规模与效益的稳定发展。

泰康第三,新华第四,平安第五!

头部险企盈利能力稳健,泰康增速最快...

2023年一季度,寿险“老六家”中,保费增速最快的就是泰康人寿。

而且,凭借高达18%的增速,泰康人寿还超越新华保险,在寿险公司保费榜中排名第4,上升1位。

再加上,一直以来稳定的盈利能力,泰康在综合竞争力榜中,排名第三。

至于,老六家中其他公司,由于今年的投资收益率大幅提升,稳定的盈利能力,使其依旧能位列竞争力榜TOP10。

其中,新华保险排名第四,平安寿险排名第五,人保寿险排名第六,太保寿险排名第七。

3

险企分化依旧

大公司效益高,小公司增速快

大公司效益高,小公司增速快!

虽然,头部险企经历过三年的个代转型,也开始向银保渠道侧重,保费增速有所提升。

但是,与其他中小险企相比,仍旧是增速偏低。

也就是说,目前,寿险业仍旧呈现出竞争分化的态势,中小公司保费增速高但利润低。

头部寿险公司,一直保持超越行业的盈利能力,增速尚未能跑赢行业。

行业均值及中位数

“13精”在整理竞争力排名榜的时候,还对行业整体的ROE和财务杠杆等指标进行了均值和中位数的计算,以便大家按照自己公司的相应指标与之对应。

寿险业的两极分化现象,从上图保费增速、ROE两个指标,行业均值和中位数的差距,亦可窥见一斑。

看看你家的指标情况

是跑赢了均值?

还是跑赢了中位数?

4

保费增速、ROE、财务杠杆

偿付能力充足率、资产规模

大排名

5

“13精”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

“13精”综合竞争力规则调整

截止目前,“13精”竞争力报告已经推出四十八期,感谢粉丝们的陪伴和支持,让我们一直走到今天。

也感谢业内专家的指导和帮助,让我们不断完善。从第一期开始到现在,我们不断改进指标设计和权重。

2020年,调整财务杠杆评分规则,对超过行业杠杆水平2倍的公司,考虑扣减部分分数,因为杠杆太高,则可能预示着偿付能力不足风险在加剧。

2021年,提高了偿付能力充足率门槛,增加了实际资本以代表险企的损失吸收能力和内含价值。

2022年,根据我们整理的数据,以及粉丝们和业内专家的建议,再次完善指标和权重。具体措施包括:

第一,降低保费指标的赋分差距。近年来,保险行业贯彻新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一些险企积极调整优化考核机制,降低保费规模、业务增速、市场份额的考核权重。

鉴于此,我们也调整了保费指标赋分差距。具体规则是将保费增速等分成10组,每组差距1分。

第二,删除了杠杆指标。我们曾经对这个指标做过完善,但是现在看来还是不够全面。

我们之前曾经做的一个研究显示,杠杆过低和过高都不好。杠杆太低,说明没有享受行业商业模式红利,杠杆太高,则可能预示着偿付能力不足风险在加剧。因此,对于超过行业杠杆均值2倍的公司,统一赋予行业中位数。

尽管如此,仍然有很多粉丝和业内专家跟我们反馈,这个指标可能会使得一些潜在风险较高的公司获益。

因此,我们将暂时删除这个指标,然而,对于最优杠杆区间这个问题,我们将继续保持探索。

第三,补充服务能力指标。近年来,很多险企都提高了消费者满意度、合规经营、质量效益的考核要求。

为顺应这种趋势,我们补充了投诉率指标,作为险企服务能力的替代变量。具体又包括亿元保费投诉量和万张保单投诉量两个细分维度。

“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体系

①指标:最简洁易懂,也最客观透明

保费增长率代表发展;

ROE代表盈利;

偿付能力充足率代表风险;

实际资本代表损失吸收能力和内含价值;

总资产代表规模;

投诉率代表服务能力;

②频率:季度

我们的推出频率为季度,而其他公司都为年度,我们的频率更高,这也是国内首次推出的以季度指标为参考指标的排名。

③指标口径及释义

总得分=∑各项指标得分×权重,再以合计分数转化为百分制,得出“13精”综合竞争力最终得分。

保费增长率=本季度累计保险业务收入/上年同期保险业务收入×100%;

ROE=本季度净利润/((本季度末净资产+年初净资产)/2);

“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方法

①指标构成及分值

注:MAX为所有参与排名公司的数量

小编的小小说明:

后台总是有人留言问,为什么百分制第一名的公司却不是100分?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小编有跟主编探讨,第一名换成百分并不是问题,平滑一下就可以了。

最终没有选择平滑,是希望维持一个横向、纵向都可比的得分。

eg:

这么说,好比高考一样,假设只有语数外三科,各科满分100分,总分就是300分。

如果,你三科成绩都是100分,那么,总分就是300分,当然也就是高考满分状元,也是最高分。

但是,如果你任何一科没有得满分,比如英语90分,说明你在这门课上还是有短板,总分汇总不够300分,自然也不能是高考满分状元。

②指标评分规则

ROE、总资产、实际资本,按照排名由低到高,依次赋予1分至最高分。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以下得0分,100%-120%得10分,120%-150%得20分,150%以上得30分,200%以上得40分。

保费增长率,等分10组,由低到高,依次赋予1分至10分。

亿元保费投诉量、万张保单投诉量,按照排名由多到少,依次赋予1分至最高分。

③本次评价机构

不包含原AB系公司和部分养老公司,还有华夏人寿和天安人寿,以及尚未披露报告的前海人寿、君康人寿、中融人寿、恒大人寿等。

由于部分公司一季度投诉较少,没有相关亿元保费投诉量等数据,故未参与此次评价。

详见:

《与AB的结束接管不同!华夏、天安寿、天安财、易安,破产重整,资产包转让,陆续进入下一阶段!》

《银保监会下发监管函,约谈前海人寿实控人姚振华》

《巨亏65亿!中融人寿“资不抵债”,迟迟不披露偿报背后,隐藏的风险到底有多少?》

④数据来源

数据取自2023年一季度各家公司偿报。

全部讨论

2023-07-11 10:27

谢谢分享。请问港股中国人寿与中国平安相比是否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