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现形记Ⅹ:数字藏品打不过鼠标右键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开局先科普一个常见骗局:

金矿骗局,经典的长线骗局之一。原理很简单:散布小道消息说某块地下有金矿(或者变种为其它矿产、宝石、古董之类的都行),骗子作为卖主装作不知有金矿,将一块不值钱的土地卖给还以为自己占大便宜的受害者,可以事先在地里分布一些金粉之类的让受害者发现,增加可信度。骗局本身并没什么复杂,技巧在于铺垫一定要做足,无论是散布的消息、还是接触受害者过程中相关的一切文件等都要看起来绝对真实。

再水一个释义:

数字藏品是指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

也就是说,数字藏品是衍生于区块链技术,并以其唯一性为基础,在线上给相关作品打上标记的所谓“新产物”,其表现形式多为图片或是立体影像,少数表现为音频(极少极少极少)。

如此看来,我不应该拿金矿和数字藏品相提并论,毕竟给图片加水印这事实在是没什么门槛。如果给作品盖章都有价值,数藏从业者们是不是应该去故宫给乾隆画像上柱香?也不是瞧不起数字藏品,我的意思是,在座各位都是垃圾。

我们先从实际案例和理性两方面简单说下数字藏品。

1、离谱

从官方的角度看,数字藏品但凡靠谱一点,都不至于如此离谱。市场监管总局在3月14日曾发布数据:2022年,数字藏品(NFT)等新模式问题抬头,监管难度加大,相关诉求5.97万件(上一年仅198件),主要集中在不发货、不退款、恶意哄抬价格、收取高额手续费、随意封禁消费者账号等。从198上涨到5.97万,这就不像是合法群众的正常创业。

数藏从业者们为了割韭菜能有多离谱,举一个亲身经历的案例:

2022年本人在某个微信群中发现有类人生命体发消息称,某公司将发行一款有国家支持和齐白石先生本人授权的数字藏品。

暂且不论国家是否支持,单就齐白石先生本人授权这件事已然是离天下之大谱。合着数字藏品的门槛是秽土转生?扉间、大蛇丸、药师兜是不是得过去给这公司磕一个?碳基生物能说出这话?

当然,这也只是入门级离谱罢了。各种传销诈骗公司利用简单骗术筛选受害者的方式和这个也相差无几。只要你信了,“金矿”触手可得。

后面的金矿是怎样的?

 

(图片引自钛媒体)

你能想象一张网图要将近1万3千元吗?这还仅仅是一级市场的卖价,如果拓展到二级市场又如何?

当然为了合规,他们会说:

“十八数藏风险提示:十八数藏平台发售的数字藏品仅具备收藏欣赏价值,官方对藏品价格不构成任何指导意义,请谨慎购买,严防炒作。”

但是,你会看到,平台每天都在发布的“寄售公告”。也就是说,用户在入局购买数字藏品后的任何行为,都是自己“寄售”和平台无关,平台也说了严防炒作。

这样就结束了吗?当然不会,每天的寄售公告和超市的打折促销没有区别,都是在鼓励用户多次买卖,营造出“金矿”的氛围。

但是,由于近两年市场萎靡,用户的希望的落袋为安,而非击鼓传花,平台很难营造“金矿”的氛围。那怎么办?

从现实案例来看,十八数藏给出的解法是:暂停数字藏品寄售,陆续回收除“创世等核心藏品”之外的上链藏品,置换为特定数量的限价藏品。

 

换句话说,既然入局上桌了,一切庄家说的算,用户也不过是被“金矿”吸引来的路人。庄家的做法也无非是迫使用户购买同一种数字藏品,让资金集中起 来,强行营造出一种万人竞逐的场面,以此来吸引更多的韭菜入局。

更为离谱的是,人家还有“赋能”!嗯,师从超市促销的赋能,可以说是专为无知中年打造了。

 

可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摆在明面上离谱的谎言,还在收割着一波又一波的韭菜。

2、真实世界

什么是真实世界?真实世界就是,无论数字藏品描述有多好,它的表现形式也仅能展现为2D图片或是3D立体图像,其价值的基础主要体现在其艺术性和唯一性两方面。手机屏保里的蒙娜丽莎和卢浮宫的蒙娜丽莎永远是两种事物!

首先,我们要肯定各类的艺术创作都有其价值所在。但是艺术的价值不能简单的大而化之和推而广之。

对于一般群众来说,艺术的价值在于欣赏和学习,而不是买卖和炒作。因为大部分人是没有艺术鉴赏能力的,而且大部分的艺术作品也不见得那么值钱。批量将一批所谓艺术品或是文化制品通过类似传销的方式输送给一般群众,这种做法是为了诈骗还是洗钱确实很难判断。

更重要的是,如果艺术品可以轻易地用金钱衡量,那么艺术的价值是思想的展现还是数量的累积?难不成李白和乾隆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评定为同一个水准的诗人?美院学生日常习作够多,难不成也可以用一定数量的习作换亚历山大卢奇绘画奖金奖?

显然是不现实的,那么市场上超过1500万件的数字藏品的艺术价值能有多少?重申一次,手机屏保里的蒙娜丽莎和卢浮宫的蒙娜丽莎永远是两种事物!

其次,靠编码手段确定某件电子商品的唯一性,方式不仅有区块链。在我看来,区块链除了其密码学的表现之外,其本质更像是信任危机的产物(有空视频聊)。

用一款信任危机的产物去证明电子商品是值得信任的。乍看起来有些搞笑。但更搞笑的是,在缺乏艺术价值的前提下,唯一性真的可以作为商品价值的判断依据吗?

如此说来,每个人找片树叶来签名就可以了,因为它们都是唯一的。或者我们可以回忆下QQ秀,每个QQ秀都有唯一的QQ号作为对应。在这里我不禁为当年几元钱一件的QQ秀叫屈,要是它晚生20年,腾讯会不会是全球最大的数字藏品平台?

更何况数字藏品的唯一性并不能从藏品的表现形式上展现,而是通过其背后的代码展现,普通用户根本无法从一模一样的两张图片中分辨出哪张是数字藏品,哪张又是别人截图的PNG图像。另外再小小透露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数字藏品是可直接复制的。

以十八数藏《牛·地恒》为例,网站公告图片中单击鼠标右键即可复制得到该藏品图片。

网页链接

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艺术品,本就是虚拟图片的数字藏品,复制门槛难道仅仅是鼠标右键?甚至连速写板都不需要?

那么……欢迎各位鉴赏鄙人首发的数字藏品,没准放到哪个平台也能卖大几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