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28喜欢:30

虽然我说了很多生科方面的股票,但是客观事实是什么?

网页链接

大佬统计了,过去10年美股中biotech股票按涨幅看,仅40%的股票是涨幅为正,且40%的股票下跌超过50%,能跑赢纳指的只有8%,跑赢纳指100只有1%。相比之下,pharma里买进去亏损的概率仅有20%。美股可没有港股的流动性问题。

这才是无情的事实,biotech不是一个好的投资类目,无论对一级、二级都是一样的,自研是纯粹的碎钞机,美股中以licenseout闻名的ligand表现长期也非常的一般,这和日益增长的新药研发成本和极低的研发成功率有关。大而蠢pharma反而提供更长期稳定的回报(部分和现金流回购有关)。

如果一定要看biotech,什么样的biotech公司涨得好呢,大佬总结了两条:1)必须有derisk的好产品,不管是临床已经做出来/还是modality早期就可以derisk。2)不断超预期的公司容易获得超额回报。

很有意思,derisk 对美股机构投资人来说才是重点,而中国追捧的是risk。 中国对自研biotech这种浓厚的投机氛围,更多是追求暴富的特色土壤导致的,机构也有排名盈利压力。

另外,大牛股还有什么普遍特征?自免、神经、罕见病、减肥、增高、眼科、撞大运的biontech,他们共有特点是找到了一个很大或者护城河很宽的靶点or平台。 自免单靶点适应症多、基因编辑rna疗法的平台靶点多,减肥、增高、新冠的适应症大,眼科、神经的护城河宽(从药品未来销售折现角度来说,中等靶点低竞争和大靶点中等竞争是一样的)。

没看到有做肿瘤发家超额的,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过去十年,化疗之后唯一泛组织的传奇靶点pd1是在默沙东bms两家手里,之后肿瘤走的是驱动基因精准治疗的路线,比较大的奥西也是在阿斯利康手里,再往下靶点要么竞争多要么就是比较小,大概率未来也很难出一个重磅,比较能看到的是pd1双抗替代pd1,egfr四代耐药,还未成药的kras-multi。再一个可能是肿瘤的临床、临床前成本实在是太高了,这不是小企业能承担的成本。

所以综上,如果要有一个投资组合,考虑以上几个领域里,有明显大平台大靶点特征的管线,在生科领域是一个比较好的策略,同时最好是要derisk,也就是二期以后。因为即使是0-1,其实最大的涨幅也不发生在0-1的时刻,木头姐理论是颠覆式创新的渗透率一般爆发提升在大概15%的时候,所以在美股二期甚至三期后derisk完全来得及。

其实大厂的license in或者mebetter策略也就是这样。。大厂买的并不冤。礼来也从不斩无名之辈。

$argenx(ARGX)$ $神经分泌生物科学(NBIX)$ $福泰制药(VRTX)$

精彩讨论

RemiRemi02-18 15:42

我觉得这个文章最大的价值,它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就是他告诉你,那你不要被什么一个小 biotech 翻倍 ,涨 3倍,涨5倍,涨10倍,涨几十倍,涨100倍迷住了眼睛,就说这种巨大的盈亏比,它其实是和极低的概率相伴生的,这个是你不能够去主动追求的。
那么你的基本的仓还是应该配置在综合指数和行业指数上面,再就是大的仓位是在大厂MNC上面,那么对于那些个小生科,你认为自己研究的比较深入,在某个节点你想去投注,那么给的仓位应该是很低的。
我觉得这个文章最大的价值就是告诉你,医药投资的专业性和极低的胜率,当然如果在这个很低的胜率下,你真的是捕捉到了收益是很可观的。
但是这些可观的收益,它的代价是要用很多的犯错来去试探,所以说血一定要很厚,要能支撑到这个看到结果的那一天。

RemiRemi02-18 15:00

水平真高👍

全部讨论

ddup12302-18 20:44

/因为即使是0-1,其实最大的涨幅也不发生在0-1的时刻,木头姐理论是颠覆式创新的渗透率一般爆发提升在大概15%的时候,所以在美股二期甚至三期后derisk完全来得及。

白首孺子02-18 17:19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xj费加罗02-18 16:53

港股18A的管理层高薪水就是自我毁灭型,本来就拿着原始股还这么拼命吸血,根本就是吃干榨尽的节奏 。

江湖小药药02-18 16:48

已经讲的很透,补充一点,biotech博小并不是博傻,也不是不能买,只是绝大部分人不具备综合判断和深入研究能力,就不容易挑选出胜出的企业,先好好学习了解一下那些跑赢的美股生科企业吧。

起步龙耀路02-18 15:45

就是这样

RemiRemi02-18 15:42

我觉得这个文章最大的价值,它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就是他告诉你,那你不要被什么一个小 biotech 翻倍 ,涨 3倍,涨5倍,涨10倍,涨几十倍,涨100倍迷住了眼睛,就说这种巨大的盈亏比,它其实是和极低的概率相伴生的,这个是你不能够去主动追求的。
那么你的基本的仓还是应该配置在综合指数和行业指数上面,再就是大的仓位是在大厂MNC上面,那么对于那些个小生科,你认为自己研究的比较深入,在某个节点你想去投注,那么给的仓位应该是很低的。
我觉得这个文章最大的价值就是告诉你,医药投资的专业性和极低的胜率,当然如果在这个很低的胜率下,你真的是捕捉到了收益是很可观的。
但是这些可观的收益,它的代价是要用很多的犯错来去试探,所以说血一定要很厚,要能支撑到这个看到结果的那一天。

江湖小药药02-18 15:31

这篇确实很有价值,值得细细品味和研究,像我这样的人,只配在biopharma和即将成为biopharma的企业中选择,如果选择小的biotech一定是匹配相应小仓位,最好、最可能是专业医药基金干的事。

白首孺子02-18 15:25

这就是你一直说得:港股 A 股化,A 股港股化?

二郎山的叔02-18 15:20

港股的实事确实已经证明了biotech本身不是一个好的投资类目。其实逻辑很简单,天使投资肯定比pre-IPO轮投资的风险大很多很多,甚至可能是几十上百倍的差异,但是收益同样一个项目成功覆盖几百个项目的失败。创新,本身就是高风险事件,看不透或者接受不了,自然就被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