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的魅力——《文明 现代化 价值投资与中国》读后感(上)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这个周末看完了李录的《文明 现代化 价值投资与中国》,我认为有必要记录一些读后感。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基本上小学接受的教育就是语文、数学,因为这两门课属于升学考试的范围,被称为“正科”。到了初中增加了英语、物理、化学,其他的学科不参与中考统一被称为“副科”。这种教育体制我认为对我自己的知识结构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影响,后来高中理所当然选择了理科这个分类,从此历史、地理、生物等课程一直都没有激发过我的兴趣,以至于在这几个学科上自己认为就是个文盲。

按照我自己的评估,个人的思维结构以逻辑性思维为主。大学毕业后从事了研发类的工作,对很多问题的思考角度更加注重系统性思维。也就是一个问题必须从大的系统上加以思考,这样无论从对结论正确性的把握性以及对其他人解释问题的易理解性上才能更为全面与自信。

后来我一直在思考,我成长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丝机会出现对文科类知识感兴趣的可能。我想当年碰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思维方式的问题。当没有对一个学科有一个系统认识的时候,学习文科是枯燥无味的过程。如果有一个学科的框架,或许自己会有很大的兴趣去思考并探究细节的问题。

李录的《文明 现代化 价值投资与中国》无疑就展示了一个系统化思维的样本。在前半部分对人类社会演化到现代化的过程中,结合地理、历史、生物以及社会等多学科知识,阐述了为什么人类历史的发展会是这样的过程,以及现代文明最早出现在西方的必然性。

应该说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是一个推理的过程。其主要的论据包括几个部分:智人起源于非洲,地球气候以数万年为周期呈现冷热交替的变换,地球不同板块植物与动物的早期分布,不同地理位置的气候及水路(交通)差别,地球上的不同大陆之间天然的地理位置分布。大体上的过程为气候变冷,智人最先出现在非洲,在气候变暖的过程中,智人慢慢向全球扩散。在扩散的过程中地球还处在冰川期,这使得智人能通过陆地连接扩散到美洲以及澳大利亚。后来随着气温的上升,美洲及澳大利亚与其他大陆出现了隔绝。随着时间的变化、人口的扩张、以及适合种植及养殖类动物的被发现,人类社会最早从采集狩猎转向种植和养殖模式最早在喜马拉雅的两侧,地中海周边与中国两河流域不约而同出现并迅猛发展,演变为了最早的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在同一时期,由于美洲大陆与澳大利亚没有适合种植与养殖的动植物,发展的速度远落后于两个文明。

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东方的地理位置原因,更容易统一成一个整体,首先完成了政治贤能制的社会制度变更。这个制度给与了不同阶层的人一个公平的阶级跃迁的途径,符合人类天性的诉求,因此经济发展的速度大大快于西方文明。后来西方文明在寻找东方文明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美洲大陆,解决了农业发展的天花板问题,即适合农业的土地面积大幅增加。美洲大陆的被发现,也带来了更多的贸易经济,诞生了环大西洋经济。大西洋经济的特性以及美洲大陆的巨大体量,决定了西方文明的政府组织结构演化为支持商业型政府。西方文明政府结构的宗旨是支持商业贸易的发展,相比较东方文明政权型政府的擅长对社会管理与分配,更适合于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自由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贤能制的制度,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自由竞争与贸易的市场,整个社会的所有成员会从中获得共赢。自由市场更能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因此,现代化最早出现在西方是一个必然。东方文明与美洲大陆的远距离和东方文明体制在农业社会的优越性,决定了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环太平洋经济以及出现经济贤能制的社会制度成为不可能。现代文明最早不可能出现在中国,这是地理位置和人类的天性决定的。

这本书上半部分的推理,其系统化的结构和推理逻辑,让人无法反驳。尽管在我看来,智人如何早期跨越阿拉斯加的寒冷到达美洲大陆,以及如何跨越海洋到达澳大利亚还是无法理解(毕竟前面说了我在地理、历史上的知识非常薄弱)。但这丝毫不影响结论的判断,即使美洲大陆的智人是从天而降,也不影响最终的结论,即人类社会从1.0到2.0再到3.0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人类的思维结构和地球地理位置导致的必然结果,东西方文明不同社会制度的产生也是必然的选择。

除了展示了整个推演,书的上半部分还指出了现代化的一个铁律:自由贸易的市场,对经济和科技实现了1+1>4的结果,自由贸易市场必将快速发展,形成全球化的唯一大市场。其他市场要想获得快速发展,只有融入这个市场,脱离这一市场将很快在科技与经济上落后。就目前全球社会来看,中国还处于向3.0社会过度的过程,这主要是指的经济市场的自由贸易程度,和社会制度没有关系,中国的发展已经证明了不同社会制度可以形成自由贸易市场。

书中还对未来的全球化及中国的发展、中美关系做出了展望。李录认为以中国的智慧,最终一定会融入整个全球的市场实现现代化。但短期过程存在一些不确定性,这中间包括中美双方是否能以包容的心态充分理解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大概率上李录还是认为目前中国从国际市场脱钩不可能,一是脱钩对中美双方的冲击都很大,因为双方的市场事实上已经连接起来,脱钩必然导致全球短期的倒退(贸易交易减少);二是认为中国大发展思维不会倒退,按照中国人的智慧会想尽一切办法留在全球化市场当中。

我没有能力去评价李录对现代化铁律的总结,以及对未来展望判断的正确性,毕竟推论的结论是已经事实发生过的,只有未来的发展与预测统一时理论才能得到证实,这或许需要很多很多年的时间,甚至需要到现代化结束,人类进入4.0时代再回头看才能有最终的结论。但书的上半部分确实带给我非常大的启发,其系统地结合了地理、历史、人文等学科的知识,让人心悦诚服。

我想,如果我的学生时代,能得到这样的一个人文学科的系统框架,我对文科的学习兴趣应该会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