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1
黄恭宽教授:忆无线电岁月(关于阿段部分)网页链接

--------------------------------

早在1997年我和钱乙君到深圳过春节,肖清芳校友打电话告诉段永平校友,阿段电话告诉肖,他出差在广州,马上赶回单位,叫肖清芳先带我到步步高(广东东莞)。我和肖清芳乘李倍的小汽车到东莞。阿段回到“步步高”和我们茶聊之后,到酒店吃饭,我先说明我从不喝酒,接着阿段就宣布大家都以茶代酒。在座的还有6位厂级领导,我实在不好意思让大家都陪我不喝酒。阿段就向他的同事说明他在校时和我的友谊关系非同一般。席间肖清芳替我说明系里成立竺可桢教育基金会信电系分会的事。段永平校友说明当下“步步高”刚筹建阶段,厂房只建两幢,资金比较紧,但无论如何也得对信电系成立教育基金分会表示一点心意,并与李倍约定两人各捐10万元。校庆100周年之前段永平委托同班同学陈智勇把10万现金送到系里。后来我和张维卫老师到深圳,李倍也把10万元支票请张维卫老师交给系教育基金分会。这是校庆100周年信电系教育基金分会的两笔较多的捐款。但段永平却说,厂正在建设中,资金紧,确实只能这样,以后一定争取多捐一点。

2007年浙大华诞100周年,校领导通过周建华老师与段永平校友联系,阿段也有意向母校捐赠,结果是用他在美国赚的钱向学校捐3000万美元,后又与网易的负责人丁磊等共同捐赠1000万美元,这是浙大获校友最大一笔捐款。按当时汇率计算为3亿多人民币。校庆前阿段和一名律师从美国来学校签定捐赠协议,他希望仿照斯坦福大学的做法,把捐款主要用于助学,而且其中贷款部分,规定免利息,毕业后20年归还本金。学校决定给他名誉博士名誉教授,他都谢绝。他通过周建华告诉我,他会到系里来,校庆前系领导请段永平来开座谈会,和老师聚聚,我骑自行车去参加座谈会,到校门口正好遇上张素琴和段永平乘的小汽车进校门,阿段看到我,就叫驾驶员停车,下车来和我步行到信电系大楼,边走边聊,相见如故,以前在校时的往事,历历在目。

在信电系会议室阿段和我们几位老师座谈结束时,约我们到黄龙饭店吃晚饭,席间阿段主动问我们教师的生活情况,还有什么困难。我和周建华老师事前也说过,除了向学校捐款外,能否也给系里做些什么,于是我直接提出,教师当时的工资低,公费医疗在用药范围、高端医疗设备等有一定限制,如果患有重病就麻烦了,有些能治病的药要自费,一般公费报销的药有时治不了病,所以一次重病可能就造成全家经济困难。我们物电专业(原电真空专业)有位教师在本校学习五年成绩全优,毕业留校工作,任劳任怨,教学、科研都有很好表现。可是不久患肝炎并发展成肝癌,不幸的是同一时期,他的母亲和弟弟也是患了肝癌,这对他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都十分沉重。段永平听到这样的情况,就提出为退休教职工成立一个基金会,经初步测算大约需100万美元,他自己捐50万美元,希望本系校友都来关心这件事,一起加入这个基金会的慈善捐赠,大家对段永平校友的关心和善举都表示赞赏。接下来就考虑基金的名称,第一个提出的是幸福基金,我考虑后提出还是叫《平安基金》好些,平也是意含段永平的平。幸福是锦上添花的感觉,平安是雪中送炭,尤其对患者来说。大家赞成用《平安基金》,名称就这样定下来。

《平安基金》对象除了信电系退休教职工以外,还特别增加一位原三分部的卢医师。段永平对卢医师印象很深,并有感恩之念。卢医师当时是三分部医务室唯一正规医学院本科毕业的,医德好,关心患者。段永平就学期间患病,甚至休学、复学都是卢医师经办的。还有一次,段永平在山上被胡蜂蜇到,疼痛难忍,到医务室求医,医务室没有特效药,卢医师叫他稍等,特地跑到家属区找一个婴儿的妈妈要一小杯母乳,拿回来给他涂抹,结果止痛又消肿,据说这是民间秘方。那时段永平特别感动,如今他没忘记。所以提出了卢医师加入为基金的对象。
除了段永平的50万,还有一半没完成,哪个校友来捐?我感到有点难,所以在深圳找陈明永校友商量。陈明永很热心,表示一定想办法促使基金会按时成立。后来他和另外两位校友合伙捐35万美元,但约定捐款不留名,可是到学校竺可桢教育基金会负责财务的顾瑞林同志那里,却认为资金来源要有姓名,所以我自作主张让他写陈明永,其他两位校友姓名,我不知道,这件事只能请那两位校友谅解,不是陈明永违反约定,而是我对顾玉林说的,这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有其他校友总共捐了十几万美元,系里杨冬晓老师也捐了。这样基金会的钱基本解决了。

《平安基金》经费解决之后,就要按照段永平和学校竺可桢教育基金会(在美国注册的中国慈善组织)的要求,制订基金会章程。章程涉及到怎样管理,钱的使用对象,什么情况下用钱,章程的通过和修改权等,我们没有制订过,看似简单,其实相当复杂。段永平抽不出时间,委托他同班老同学卢小林办,学校由竺可桢基金会秘书张美凤和财务负责人顾玉林同志协助。我们的初稿要给张美凤修改,并请周建华、杨冬晓看过,然后用E-mail发给卢小林,卢小林(在德州达拉斯)看后并发给段永平(在北加州湾区),段永平提出修改意见后,再反过来经卢小林到我手里。这样反复来回12次才定下来。我和杨冬晓、钱乙君整个春节期间就为此事忙一阵。章程制订后,基金会成立时,卢小林代表校友参加,会上推选杨冬晓老师兼任基金会主席,各专业推派一人参加,以便及时了解退休人员的情况。经过多年基金会的运行,全系退休教职工和捐款的校友都很满意。
引用:
2023-03-26 11:44
段永平:做对的事情 把事情做对
转载序/不识当年段将军
这篇稿件是三年前我第一次了解段永平先生的故事时收集的资料的一部分。那时候还没有深入了解投资的东西,也不清楚他在雪球的故事。只觉得他这人很有趣,也姓段,按我家的辈分排下来还是“永”字辈,人生轨迹似乎和我很像(应该说是我...

全部讨论

2023-04-05 16:08

问1:兴趣使然。
问2:长远的去看问题(事业,家庭,朋友)
问3:做事要留余地,要判断风险与利益。
问 4 : 循 规 蹈 矩
问5:生活琐事
问6:抓住重点(考试)
问7:给自己不断设立目标并且享受追逐目标的过程。需要有长远 的考虑,破坏长期利益的短期行为不要做,做了要立马停下。做 对的事,把事情做对。做正直的人。 (本分)
问8:专注。要常思常想常学习,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何时都要 找到学习方法和自省感悟。
问9:道德,责任。
问11:找到自己的北斗星,长远的去思考利弊,坚持去做好,并 且享受其过程。
问12:成功不分高低。
问13:不懂不做。
问14:大道需要时间经历去感悟。做事要聚焦

总结:本分,做对的事,把事情做对。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专注 并且坚持去做。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往长远去考虑,抓住其中几个 重要的点并且做好。如果发现错了就一定要立马停下并改正,要 常思常想不断学习。成功不分高低,大道需要时间经历去感悟,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