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写几句吧。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1

本文同步发表在 koplyujz

还是写几句吧。
一共5个事,
一个一个说。

(一)
机构调仓的阵痛。
盘面很明显,成交量依然不低,
场内大规模机构调仓动作,
这个是之前预判过的,
也在预期之内,
但单日下跌幅度绝对值超过预期之外。

(二)
本来跌不了这么多,但中午11点HK那边调整印花税直接打乱A股节奏。
午后,香港交易所发表声明:
“对HG ZF提高股票交易印花税感到失望”
话是这么说的,
充分考虑对证券市场和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后,
决定提交法案调整股票印花税税率,
由现时的买卖双边各0.1%,提高到0.13%,
ZF将继续全力推行各项发展证券市场措施,
将HK的金融业发展至更高的台阶。

对此,网友的翻译是:
“我都在吃屎了,你TM还往屎里下毒”!

事实上,港股表现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挺好的,
2000多亿吧每天,
只不过,成交量仅占比A股的20%,

而最近港股情况好,他们心里没点B数吗?
要不是国内南下的机构资金给弄起来了,
港股市场哪有蓬勃发展的今天?

那为何反应这么大?
因为A股的资深投资者和老股民对提高印花税率这个事有无限的怨恨和深刻的记忆。
上一次是07年14年前的530.
那么,他们到底在担心什么?
提高摩擦成本,对成交量是有影响的,
而对港交所影响首当其冲,加税0.1%,港股成交量预计减少2成,
目前程式/量化交易投资者占现货市场10-20%,
衍生品市场40-60%(衍生品市场目前无需交印花税)。
印花税从双边0.1%上调到0.13%,影响可能<5%.


投资者在担心什么?
根据财政预算案,
受疫情影响,去年财政赤字达到3000亿元达到97年以来最高,
退税上限由前两年的20000元下降到10000元,
也不再像前两年派钱。
因此投资者可能担心中长期HK财政恶化。(文汇报)


(三)
因为目前A股和H股联动太紧密了,
重磅消息袭来,
第一时间的反应是躲防空洞。
所以恐慌盘加速出逃,
而跌比较多的,还是和指数关系紧密的抱团股。

该来的还是回来,
只是快or慢而已。

但也有没跌的,
例如银行,
公募资金近期一直在银行板块加仓,
低估值就是“防空洞避风港’
券商股也没怎么跌,
是因为前面券商板块跌太多了啊,
但这个时候,不能指望券商板块引领反弹旗帜,
没有主心骨的。

网友调侃,
当下市场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群众拿着现金贬值vs 买了股票就亏损之间的矛盾。

(四)
网红基金关闭申购通道并大手笔分红。
手握千亿级资金量的公募一哥张坤又出大招。
易方达中小盘限购再次升级,从春节前单日限购1000元调整为暂停申购,
闭门谢客;
同时启动了2021年第一次分红,且手笔颇大,
每10份基金份额派发红利9元。

传递了三个信号:
1.保证原有持有人的利益。意味着原有的已经在减持。
2.下一步资金配置的策略偏谨慎,调仓换股需要时间。
3.不再扩大规模。从基本面出发,通过衡量盈利与估值的匹配度来进行投资,
换言之,已经为调仓做好了准备,
通常这时候是不需要扩大规模的。

(五)
接下来怎么办?
由于已经预期到了反而心底没那么触动,
此前预计月下旬基本也差不多,
今年肯定要降低投资收益预期,
策略上适当做好防御,
上证方面,日线级别MA60是个防御点。
现在是3493,但大概每天会以几个点的速度中期均线上行,
上证这边再释放下基本差不多了,
但以创业板为主的这类受十大权重绑定过重的,
有可能会呈现“两个慢”:
止跌慢,止跌后反弹慢。

目测可见的有几个机会例如
银行的低估值偏防御,
有色金属等高弹性偏进攻,
券商这类超跌反弹,
都没有参与。

事实上今天指数的杀伤力挺大的,
前期抱团个股的侮辱性更大,
但还没有动了根基,
整体筹码虽然没有大幅松动,
乐观点看,日线级别的调整在所难免。
只是
真的要下调预期了,
今年上半年特别不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