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普的持有体验和价值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5喜欢:5

$乐普医疗(SZ300003)$

一、产品与业务特点

乐普铺的很广,一是为了平衡集采的策略;二是把“经销商和治疗科室”当作渠道,即产品丰富可以渠道复用。

作为拥有80亿+营收、14.5亿利润的经营规模,却难有好的业务结构:

1、医药板块预计利润7.5亿-8亿,最大的板块,但几乎是仿制药、通路货,已变成轻资产、高利润的业务,但估值高不起来且始终有续标利剑悬着,所以公司肯定不会承认自己属于制药行业。每年3亿的研发及其它资本开支,还可以产生6.5-7个亿的自由现金流。除了成长性和续标问题,妥妥的70亿+的估值。

2、医疗+投资孵化板块预计利润0.5亿-0.8亿,不乱造的情况下,每年产生负的1个亿自由现金流。那些多元化的产品线,技术亮点很难说,做不做得起来也难说。那个软硬件结合的心电监测系统,当年也是支撑高估值的亮点工程,现在蒲总也没啥说的,财报好像也不像过去一样列举“ 进入多少个机构、搞了多少份数据什么的了”,暂时看来也没做成老韭菜心中的“以为圈地后能躺着收钱”业务,翻篇了。按本息成本,给予这一大堆盲盒,35亿的价值。

3、乐普自认医械行业,板块今年目标营收40亿,按母公司权益占比以及开支费用化为主的情况下,利润预计接近6个亿,产生4个亿的自由现金流。这一块是全村人的估值希望,用PS成长型估值法,无论是笼统的乘倍数,还是拆分大路货和创新货乘倍数,反正、必须、200亿估值起。

二、估值窘境

1、没有鲜明的商业技术模式

原来提过“平台化”战略,最终乐普自己和资本都没有搞懂这平台化是个啥。

目前看植入介入高值器械,客观环境下不可能产生10亿+的大单品,峰值3-4亿的热门单品都需要费老大劲开拓/维护/跟台,而且往往有内部替代,此消彼长。

也不像药,蒙对一条大管道、增加一个适应症,哗哗的放水就能赚钱;器械研发比药更有成功率,反过来说明国内器械专利保护比药弱、投入不比药门槛低、商业化性价比不高;乐普最近几年8-10亿的器械研发投入强度,以及高于行业效率的研发水平,还是不如投几个亿研发的药企产出更好。也许国内创新药生态链更成熟,是微创、乐普的悲哀。

谁叫乐普自己不争气:“卖设备成本、赚流水利润”的IVD业务做不起来;有一定定价权的设备业务做不起来;有FDA认证的SaaS化系统做不起来;通路导管、家用医疗器械,又没有管理耐心、没有工艺品控。

一直记得:还有一年多到期的可转债融资,其中11个亿元+是定向发展可降解系列的,公司坚持人体植入产品都搞成可降解化,虽然当年支撑高估值的可降解支架现在连销售数据也不好意思披露了,但发展的早,看是不是能积累黑科技、能鲜明自己的技术产品路线,伙同上下游形成商业模式。

2、估值难题

前面提到过公司估值、各板块估值,可能很多伙计觉得估的低了。我这权当定义,模糊定量。乐普面临的估值困境,既来自内部,也因为外部。

来自自己

前面说了有商业模式不轻松,毕竟250亿的资产就转出这么个经营过程和结果;标识亮点、核心竞争力不清晰;但有时,又让人觉得乐普,要技术有黑科技、要消费有品牌、要资产有一堆,也挺硬的。最主要的是,蒲总经营口号、预决算,像一个季度来一次的大姨妈,虽然每次都说见红,但大家都厌弃地懒得和他深究了。

来自外部

医疗治疗行业的预期低,这么大的规模集采、这么单一的买家,谁也没法判断,猴年马月后是怎样的格局和结局。

估值、流动性都给了各种需要承担比如产业发展、比如指数发展、比如情绪维持等等,领了新时代各种任务的标的股票,像乐普这种跌出沪深300后,更是可以空气的存在。

再加上无论横向比还是纵向比,比乐普看似清爽的、估值更低或者差不多的,比比皆是。大盘一顿下跌上抬后,乐普没有较长时间段冒出性价比。

三、政策刺激和交易价值

A股进入了一个完全的政策市。每几天就搞出一通A4,就带动一个区域的繁荣。但医疗器械板块,感觉已经没啥可以利空的了,却仿佛长久利空中。就算有利好,比如5月14日的医疗器械采购补贴通知,加上去年的累积可发放150亿,虽然杯水车薪,但好像连小作文也懒得有人写。

到了现在,还真的想象不出,这行业、这乐普有什么值得大利好的事件。想来想去,还只有是每次蒲总的业绩说明会是件“大事”。

回头复盘,这三年多,除了要融资要期权时自导自演一些特别行情,基本都是游资和大V的短期来去的脉冲,看来他们早就悟透。

好吧,作为老龄化刚需带来永续经营的预期下,努力适应和享受乐普的脉冲行情以及蒲总的业绩指引。

$乐普医疗(SZ300003)$

全部讨论

05-23 07:26

做产品只有广度没有深度.蜻蜓点水.

05-23 08:38

老蒲还能干多久?这个也是隐忧。

05-23 07:46

都知道老蒲喜欢吹牛,大家都见怪不怪了,业绩是有的,打个对折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