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即快少即是多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4
财务要跟业务结合起来才有意义。长春高新最大的问题,看不到成长性。生长激素这个赛道,就是断头路,怎么把生长激素的优势(研发能力)嫁接到它的别的产品上、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还有140亿的营收,其中生长激素有110-120亿,这么大的基数,有什么支撑点能够替代?需要多少年才能消化这个基数?
沃森虽然业绩下滑,但是用不了多久,下滑到一定程度,就能重拾增长,其成长路径很清晰,长春高新就看不到这一点。
疫苗这个赛道,有了平台技术,后续研发就是顺理成章,一般都是一系列产品,像沃森的多糖蛋白结合技术,目前已经诞生了8-9款产品了,未来还会诞生四价流脑多糖结合、24价肺炎结合等重磅产品。mRNA现在是新冠3033获批,走通了一条平台技术路线,接下来研发RSV、带状疱疹、新冠流感、新冠流感RSV联合疫苗、还有治疗性疫苗、肿瘤疫苗,基本上就是按部就班,光这几个产品足够支撑沃森15年的发展。
还有一个点,沃森的国际化逐渐打开局面了,产品销售到了20个国家,随着13价逐步进入这些国家、国际市场业绩开始兑现了。未来沃森会有10-20款产品,进入到100个左右的国家。一旦有好一点的重磅产品,业绩会冲的很高。
长春高新目前还看不到成长的点。
当然,二者都是低估的,沃森生物估值高点是104倍PSttm,现在只有4.7倍PSttm,估值下降了95%以上了!
$长春高新(SZ000661)$ $沃森生物(SZ300142)$

热门回复

长春高新最大的问题,看不到成长性。生长激素这个赛道,就是断头路,怎么把生长激素的优势(研发能力)嫁接到它的别的产品上、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像疫苗都是平台技术,一个平台走通了,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产品,比如沃森的多糖蛋白结合技术,先后诞生了7-8款产品了,其中13价、接下来的四价多糖蛋白结合、还会有24价肺炎结合等疫苗,这些产品都是10亿-100亿之间的产品。
像mRNA技术,沃森现在3033获批后,后续研发RSV、带状疱疹、新冠流感联合疫苗、新冠流感RSV联合疫苗、以及后续的肿瘤疫苗、治疗性疫苗,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些产品的营收量级、每一个都是50-100亿级别的,企业只要在任何一个产品上取得优势和突破,营收都能突破50亿。此外,还有国际市场,等于是加了一个杠杆!所以,疫苗的成长性和机会要比生长激素大得多。

如果单品独大就一定要替换,你把长春的生长激素换成:茅台酒,或者片子黄,或者可口可乐……你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稳定生长激素,疫苗锦上添花,其他多元发展,这样不是很好吗?

我之前也说了,长春高新是低估了。正常情况下,给个15倍估值应该是没问题的。这也是一般企业价值股的低估值区。股价一直跌到8.5倍,也是超出想象了。

不是说高新会死,高新最大问题是成长性问题,这个会压制它的估值。生长激素护城河比一般的医药产品还是要强,但是长期来看趋势会是不断下滑的,这个风险出清需要很长时间,这个是最可怕的。
如果企业风险因素能够迅速出清,然后再次增长、那么估值就能很快上来,如果风险因素等个10年8年才出清,股价和估值会受到很大的压制,因为业绩持续下滑、估值肯定上不来。
如果企业风险能够迅速出清,哪怕利润跌到10亿,股价反而能够迅速上涨。市场就是这样定价的,没办法,很多时候赚的多股价未必涨得多,增长性很关键。
现在大家最担心的是业绩下滑,其实业绩下滑对投资者是有好处的,业绩大幅下滑意味着很快就能重新出发,找个增长点就比较容易。高高在上的业绩有没有增长预期,想找个增长点都找不到。

至于集采,我就在广东,我亲自经历的,广东应该是早就集采了吧?集采问题看到的都是表面了,好像家长都是第一次在医院检查,被推荐到外面的私立医院买药自己打。我们都有增高的家长群,没见过是一直去公立妇幼医院打的。我小孩都打了快三十万的针了,很肉痛!没办法,但是身高是孩子的最关键,特别我这种身高只有165的,效果肯定有,比我高多了现在。

反正就是高新不行,要死。大家的眼里就是高新100亿生长激素早晚消失,这是最可怕的思维方式,高新的管线更没人关注,高新非激素,已经20亿收入,还是没人看,高新子公司百克都100亿市值还是没人看

生长激素的生命周期我觉得这就是贵见仁见智的问题,不管怎么说它主要产品的竞争对手还在纸面上,即使真上市了,想要构成有意义的竞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当年在几乎没有竞争压力的情况下长春高新也是花了7年时间才把营收做到30亿,期间金赛药业还因为不赚钱差一点被集团给卖了….可见生产素这个产品并不是一个单纯技术研发的问题,新的竞争对手,也没有办法躺着就把市场给抢了,毕竟全球最大的生长激素公司诺和诺德,他肯定没有什么技术困难,去年也宣布从中国退出了……

医药的大单品都是有生命周期的,茅台酒没有生命周期,反应的背后的是护城河不一样。
生长激素能稳定吗?竞品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集采力度越来越大。

你看到的是企业的产品周期。没看到企业真正的成长性。也没看懂企业的成长曲线。

沃森就是成长的破灭,戴维斯双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