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海证券需要“避雷针”| 券业行家·点评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有些券商因为业绩出名,有些因为八卦出名,有些则是踩雷出名。

2016年,因为“萝卜章”引发的天价债券违约事件,让低调的广西本土券商国海证券(000750.SZ)走上风口浪尖。不出意外的,这家券商被监管要求暂停资管、债券承销和经纪业务各一年。

一年的修整之后,国海证券整改得怎么样了?

因为《“垫资开户”屡禁不止,“突击科创”小心后果!》一文被国海证券官微全盘搬运了三十多次,行家特地去查了查。

果不其然,这个6月还没过完,国海证券已经先后被曝出踩雷五洲国际(1369.HK)和*ST高升(000971.SZ)两家上市公司。

而就在6月21日,国海证券刚刚修订了《公司章程》,新增了设立另类投资子公司的内容。预计国海证券公布新设另类投资子公司的消息已经在路上。

6月24日下午,A股上市公司*ST高升在自家召开股东大会,讨论年度报告议案和利润分配方案。

本来,聊如何给自己分钱应该是件高兴的事,但*ST高升的股东们,心里怕是没那么舒坦。

今年3月28日以前,公司还是好好的“高升控股”。

但随后,因为公司被曝存在违规对外担保和共同借款事项,且大股东及其关联方预计无法在一个月内解决相关问题;再加上会计师事务所对该公司2018年报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不到一个月时间,高升控股就“高升”为“*ST高升”。

再来看看*ST高升近来的盈利情况,也是一把辛酸泪。

来源:*ST高升2018年报

祸不单行,*ST高升不光背负业绩压力、还深陷违规担保泥潭,被一众债主们逼迫走上了司法程序。

6月17日,*ST 高升公告称,第一大股东北京宇驰瑞德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驰瑞德)所持2,265万股限售流通股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2.08%。

6月21日,*ST高升再度公告称,第二大股东蓝鼎实业(湖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鼎实业)所持公司5,536万股无限售流通股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5.09%。以上两家公司所持*ST高升的全部股份均被司法冻结及轮候冻结。

企查查和天眼查信息均显示,宇驰瑞德和蓝鼎实业的实际控制人为同一人——韦振宇,同时也是*ST高升的实控人。

宇驰瑞德和蓝鼎实业股权结构图

券业行家整理简化自企查查

韦哥简直不能再惨?

值得注意的是,据公开资料显示,宇驰瑞德和蓝鼎实业的股权几乎全部处于质押状态。其中宇驰瑞德质押了99.21%的股权,蓝鼎实业质押了99.87%的股权。

而宇驰瑞德63.07%的股份,蓝鼎实业61.91%的股份,都质押给了一家名叫宁波保税区宇睿鑫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宇睿鑫通)的公司。

质押开始时,*ST高升每股在26元左右的高位。截止6月24日收盘,*ST高升的股价仅为2.31元/股,早已跌破平仓线。据《华夏时报》估算,在这只股票上,宇睿鑫通累计浮亏约19亿元。

宇睿鑫通背后是谁?简直不要太惨。

国海证券正是宇睿鑫通的控股股东为国海证券,持股比例为64.1%。也就是说,和*ST高升隔了好几道的国海证券可能要在*ST高升身上亏损12个亿?

宇睿鑫通股权结构图

券业行家整理简化自企查查

国海证券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此次股权质押并没有用公司的钱,而是第三方公司委托其进行的股权质押,不会对公司造成任何影响。

Relly?

国海证券成立于1988年,是国内首批设立并在广西区内注册的一家证券公司,在业界也算得上是较为老牌的券商了。

2011年8月,国海证券借壳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A股上市,成为国内第16家上市券商,同时也是广西本土第一家上市的金融机构。

国海证券虽然资历颇深,不过在业内一直比较“低调”,直到2016年年底,被牵扯进一桩震惊金融圈的萝卜章案件。

当年12月,国海证券一张姓员工失联引发舆论关注,但随后被曝光的失联原因让众人大跌眼镜。

有媒体报道,国海证券员工张某、郭某等在外一国海证券名义在外开展债券代持交易。合约金额约200亿人民币,被波及的金融机构约28家,其中廊坊银行代持的100亿元债券出现亏损。

经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代持协议上所盖章系伪造。

这出“萝卜章”引发的天价债券违约案,将国海证券推向风口浪尖。

因为对债券市场影响恶劣,国海证券被证监会暂停了资管、债券承销和经纪三项业务各一年,涉案人员也均遭到处罚。

随后有媒体发现,2016年年中,“江苏中联物流有限公司2013年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第一期和第二期先后违约。好巧不巧地,均被国海证券踩中。

尽管2017年国海证券多项主要业务被暂停,但仍是烦心事不断。

2017年,国海证券作为管理人管理的多项资管计划出现巨额赎回、强制赎回、提前终止等问题,还因为工作人员违规宣传资管产品被罚。

有媒体统计,2019年前5个月,国海证券5只承销证券发生违约,仅次于“中奖”6个的中泰证券

前些日子,国海证券又被五洲国际“雷”了一下。

今年6月,五洲国际被查出12亿元债券募集资金被挪作他用,遭到监管问询。国海证券作为受托方,因为对发行人的募集资金使用监督不到位,同样被采取了监管措施。

接着便是如今的*ST高升

另据天眼查显示,国海证券的司法风险数量多达118条。

券业行家截图自天眼查

除此之外,国海证券的业绩似乎也仍未走出“萝卜章”事件的阴影。净利润自2015年之后就没有创过新高。当然这除了与公司自身因素相关,还与宏观经济的大环境有关。

国海证券2009-2018年业绩,券业行家制图

2018年,国海证券发布了两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前三季度累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共计 3,912.75 万元,包括对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按单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998.59万元,对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按组合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038.44万元。第四季度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共计 9,360.16 万元,包括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计 3,982.19 万元。

回到本文开头的话题。是什么让国海证券在“踩雷”的路上越走越远?是太倒霉还是公司内部管理存在问题?

其实,从国海证券当年发生的“萝卜章”事件也不难看出一二。包括事后证监会对国海证券做了全面检查后,也认为国海证券内部确实存在缺失。

几个“离职员工”用假公章做了200个亿的买卖,国海证券案发前居然没有发觉。

证监会事后对国海证券检查完曾提到公司存在部分业务运作不规范,代签名、代盖章现象严重,员工管理混乱等问题,才让“离职员工”钻了空子。

参与的项目发生违约,以及最近牵涉*ST高升的案例中,除了少数不可控因素外,有业内人士向媒体表示,也反映了国海证券在前期调研、风控和后期监管上的不足。比如,2017年的国海证券备受监管“关注”,在这样的前提下,仍出现因违规操作被监管部门处罚的情况。

一直以来,都说券商行业是一个看天吃饭的行业,受近来市场行情影响,再加上资管新规,券商面临业绩压力和转型压力,机构之间竞争激烈。

业内人士分析,国海证券的管理风格属于“激进派”——激励大,所以团队可能会比较冒进。

激进是把双刃剑。在牛市里,激进的策略对于业绩贡献巨大。但是在熊市中,带来的风险也不小。

貌似,国海证券除了妥善处理踩雷造成的后续问题,或许更应该思考下,如何加强管理和内控,如何避开“雷区”。

就在6月21日,国海证券刚刚修订了《公司章程》,新增了设立另类投资子公司的内容。预计国海证券公布新设另类投资子公司的消息已经在路上。

对于国海证券的举动,行家将密切关注。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来源:债市观察

↓↓↓

券业人都关注的公众号

数十万同僚的交流平台

期待你的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