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风险加剧,家族财富管理你怕了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疫情之下,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的这种恐慌心态来源于什么?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是什么?

曾经认为比较稳健的策略以及原有的财富管理模型,是不是到了一个需要升级改造的时间点上?

以诺财富云学堂 明星导师柏寅生为我们带来《金字塔尖的独立思考》,为中国的高净值人群带来资产保全和传承方面的建议和启发。


从全球板块看风险


在全球板块当中,真正的高净值人群(可投资产至少在5000万人民币以上)会碰到几个核心问题:


一是全球资产透明化。

 

二来源于节税、避税和税务递延,即税务的统筹。国内税务的条例和法案跟海外还是有一些不同。在海外,税务统筹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大家已经非常注意税务的策略和如何去执行,而我们国内的高净值人群是陆陆续续在这几年才开始学习和执行的。

 

三是资产管理的全球化和多元化,也就是一个伞形的投资结构——充分地分散风险,充分地获利。最底层的是家族资产的隔离和分配,比如:个人资产怎么样跟公司资产隔离?怎么能够把未来家里的“小外人”(如儿媳妇或者女婿)能够隔离在外?这个很早以前海外就已经在做,比如家族信托等都是出于这个目的。


从中国内部看风险


我们从中国内地传统的思维出发,立足于中国境内,将家族内部的家谱、家训等一系列传统与国内的经济政策结合,把它本地化,会发现中国本土的问题跟全球化的问题有相同的部分,也有完全不同的部分。

 

第一个内部风险是由这次疫情揭示出来,比如,人们会发现对于政府来说,找一个人其实是非常容易的事情,这个人坐过什么动车?坐过什么飞机?下了飞机,是怎么回家的?其实都可以追踪到。所以大数据的发展,让国家跟我们个人信息之间已经没有什么保密性,还包括银行系统的联网和婚姻系统的联网等。这时我们怎么去保全自己的资产,又成了一个新的话题。

 

第二个风险,就是法律盲区,特别是要做跨境资产配置需要避税的时候,很多人都提出来一个问题,就是我不懂法律,我也不像老外的习惯有自己的律师,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咨询律师,这不是我们中国人过往的一个习惯。

 

第三个就是全球化的视野,这也是一个老问题。很多投资人依旧用国内的思维去做海外的投资,比如他们会问有没有固定收益?其实在海外一直都没有固定收益,甚至,类固定收益都是一个中国内地的特产,海外是没有这类型的。还有,我们中国人最喜欢投资房产,觉得最稳健、最安全,但是在海外投资房产不一定是很好的选择,现在有很多人想去抄底欧洲还有澳洲的房产,这些我们都不太建议,这个时候去海外布局固定资产,有可能你的资金回流会很难,甚至它的期限会超过PE。


疫情冲击下的需求变化


为什么这次疫情对大家产生了一个非常新的冲击?来源于什么?第一,这次疫情引发人们去思考,有没有额外的身份能够去其他区域避难?第二,如果留在国内,有没有医疗资源?所谓的人际边界在哪里?人际资源的边界在哪里?有没有人能够在关键时刻接纳你,能够帮你解决医疗资源的问题?可能有的时候不是花点钱就能解决的。

 

过往我们可能过多地关注在资产管理端口,比如类固定收益、PE投资、对冲基金、二级市场等,这些全都是逐利性的投资工具,只是赚钱而已,但是真正赚到了足够多的钱的时候,我们发现好像对收益率也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了。现在追求的是什么?本金要安全。

 

所以到现在,我们会发现财富管理的模型非常重要。因为财富管理是追求整体取胜的,好比说我下一盘棋我是为了赢,而不是我为了哪一步吃掉哪一个子,这就是我们的角色转换,策略转换和思维的转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是蛮难的一件事情。


家族财富管理四步走


家族财富管理流程非常严格,并不是说想到哪步做哪步,而一定要遵循这个流程。

第一步,首先要做的就是财务税务身份的筹划。税务身份的识别和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步,再去看想要给后代的资产列表和属地确认,到底是什么样的资产?怎么分门别类的传承给后代,税务成本最低?


第三步,未来如何利用孩子的身份交接班?全球怎么布局?资产怎么保全?婚内、婚外的资产到底怎么算?财务风险、人身风险到底怎么样去隔离?


最终来到了我们中国特色的一个环节,叫排他性。谁绝对不能碰到我们家族当中的资产?谁达到某种条件,可以获取一部分资产?


这四步一定是从一到四严格地执行。


目前比较适用于未来5~10年,甚至10~15年的一个标准化执行方案里,分成四大模块,第一个是税务筹划,先决定身份。


如果在税务筹划中发现现有身份不足以支撑未来发展、可持续性得不到发展和保障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去看身份规划,家里面至少要有一个人拿海外的身份,绿卡或护照都好,要根据具体的需求,这和投资是一样的,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风险。

 

第三是保险保障,保险也成了这几年大家比较重点关注的资产类别,为什么?因为保险有一些法律上的不可替代性,它的执行相对比较容易,没有太多繁杂手续。家族信托其实是一个顶层架构,它可以统管所有资产类别,比如说像海外的家族信托,资产的包容性、兼容性是非常强的。

 

移民筹划可以分成三种思考,第一种是传统移民项目,美国、加拿大、澳洲这样传统的项目,先拿绿卡,再换国籍,这是中长期利于发展的。看教育也好看、医疗也好、未来的养老环境也好,这是中长期真的要去住的。第二种是特殊护照、一般人不会去申请,因为拿海外的护照一定会放弃中国的护照,要看投入产出比,需要一事一议。第三种是居留权,比如像中国香港、像新加坡,很多在欧美上学的小孩子可以到香港工作,在港工作7年并交税就可以免费获得一个香港的护照,这是非常好的一个选择。期间如果结婚、生小孩了,那小孩可以拿到香港的护照,等他成年全家人都可以拿,这就是香港的身份团聚计划。


保险:风浪中的定海神针

 

很多朋友问:我以前在香港买了很多的保单,有分红的、有人寿的,这些保单在这次整体的全市场的集中下跌当中,是不是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还是依旧稳健?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保险公司的投资模式和它的监管经营模式。第一个是经营特点不同,比如说我们分析某只二级市场的基金,一般会看年化的回报率和过往的历史业绩,但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从这张合同生效的那一天开始,就注定着这张保单有效期至少是二三十年、三五十年,是非常长期的,是一个超长期的经营期间。所以保险公司不追求某一年的超高回报,他要的是一个平稳性的投资,即所谓的价值投资,同时他的投资组合又做得比较多样性,跨币种、跨区域、跨资产类别和跨周期,这4块对于我们个人投资人来讲“一定做不到”。对于机构投资人来讲叫做“不一定能做得到”。但是对保险公司这样的投资管理人来讲,是“一定要做到”,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区别。

 

政府是保险行业比较重要的民生防线,从监管上来讲,这个是最重要的。香港的监管是非常严苛的,要求保险公司的自有资金,他的偿付率要超过150%,也就是自有资金要超过募集量的1.5倍,才可以开门做生意。这是任何一个其他行当都不具备的超高的门槛。

 

一定要记住资产保全的顺序,首先是税务筹划和身份规划,然后保险和信托是底层,我们完全不需要担心了,因为税务也统筹好了,就不用担心企业经营的事,保险为我挡住了财务风险和人身风险,未来远期的财务风险和税务风险,信托又能帮我支撑住,身份我进可攻退可守,每一个小家庭都是一个小联合国,拥有多重选择,那么我们就可以游刃有余,甚至在这种疫情当下,可能也会没有那么的慌张。


种一棵树什么时间最好?要么就是20年之前,要么就是现在。这句话大家都懂,就看谁能做得到。在未来财富增长和财富管理的这条路上,谁能跑得更更稳?除了赚钱以外,高净值人士应该多去思考如何更好地保全自己的资产,如何更稳健地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