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信息:1个简单的方法,让你投资能力进化,提速10倍!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1

#雪球星计划# 绝大多数信息都有时效性,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决定你未来的投资高度!

这是我足足花了5年时间,才感悟到的真谛,如果早领悟,我比现在会厉害得多!

你知道为什么现实中,很多人“炒股”10年了,投资水平还是没有什么长进吗?

即使他们阅读了海量资讯,也倾注了大量精力研究学习,但收效甚微!这中间不乏一些智商和学历双高的人,也没有兑现自己的天赋!

原因在于,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信息时代,不是缺乏信息,而是信息泛滥。“炒股”的人多有“信息焦虑症”,他们总是过度关注那些过1天或几天就失效的信息,这是导致他们长期无法进阶的根本所在。

投资人能否进化的关键就在于获取那些对自身成长,长期都有用的信息,只有可积累的知识,你才会变得越来越聪明!我称为获取「长效信息」

下面我给你详细解释一下,时间不长,花13分钟,你就会获得投资快速进阶的方法!


.获取长效信息的意义

投资本质就是认知能力的变现,认知能力升维在于获取「长效信息」!

曾经网络风靡这么一句话: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你靠运气,但是靠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又会靠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

这大概是投资者,产生了共鸣吧!

一个人只能赚到他认知范围内的钱,如果你对一事物缺乏足够的认知,就无法赚到钱。

在股市赚不到钱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本质原因只有一个:你的认知能力还不够高。因为市场客观环境,对于大家都是一样的,产生出不同的结果(有人亏有人赚),这是个体的思维及认知决定的。

你的认知,决定了你的行为,你的行为直接产生投资结果。

关于认知与竞争力,字节跳动的创始人张一鸣,说过这么一段话:

我最近越来越觉得,其实对事情的认知是最关键的。你对事情的理解,就是你在这个事情上的竞争力,理论上其它的生产要素都可以构建,要拿多少钱,拿谁的钱,要招什么样的人,这个人在哪里,他有什么特质,应该让怎样的人配合在一起。所以你对这个事情的认知越深刻,你就越有竞争力。—— 张一鸣

认知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大家同意吗?


那么,关键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认知?

很多人以为,只需要每天大量阅读、学习就行了,其实不然!

认知能力升维,并不是获取短效信息,而是获取「长效信息」。

我们每天获取的信息,按时间价值来分,有长效性的和短效性的。

获取短效信息再多,也无法提升认知能力。因为,短效信息很快就过时了,知识不能沉淀下来,你就不会变得更有智慧。

我早期入门的时候,关注过一些技术分析的大V,天天画图形预测明天涨还是跌,现在我去看那些人,还是没什么长进,这类信息睡一晚起来就没有价值了,自然就无法进化。

关于获取信息的问题,美团创始人王兴,有过这样的表述:

有的信息一天之后就是垃圾,有的信息一周之后就是垃圾,有的信息一年之后就是垃圾,只有少数信息是你一辈子都能用上的。年轻时把时间花在获取哪类信息上,对人生道路会有直接影响。—— 王兴

试想,一个人如果长期获取那些一会就成为垃圾的信息,你觉得他能有长进吗?

我开始也没意识这个问题,好在醒悟还算及时,虽然也浪费了几年时间!

自从我觉醒以后,时间和精力主要就放在,获取那些对我长期有用的信息上了。几年下来就有非常明显的进步,看问题越来越深刻,心态也越来越好,做事情也更有耐心了。

投资这事儿,就是高维认知打低维认知的游戏。

而认知维度差,不是单纯的靠获取信息数量,就可以弥补的!


.长效信息是如何让人变聪明的

长效信息具体指哪些信息?又是如何让人变得更聪明的呢?

长效信息的本质,就是那些对人生有长期实用价值的底层原理及方法。

换句话说,就是人生可积累的知识,让人越学越聪明的知识!

我发现那些牛人们,都是早早就领悟了这其中的奥义!

2008年爱丽丝·施罗德获得巴菲特授权,替他撰写了个人传记《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她这样评论自己从巴菲特身上学到的东西:

你所学习和投资的东西,应该是能够积累的知识,这样知识就可以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

因此,与其学习一些明天就可能过时的东西,比如某种特定类型的软件(两年后甚至没有人使用),不如选择那些能让你在10年或20年后变得更聪明的东西。我现在一直在受益于这个教训。


这其中主要有3层含义长期价值、知识复利、慢即是快。

1.长期价值:无积累性,不进化。

无论是学习和投资,开始做选择的时候,就要获取那些对我们长期都有效的信息或知识,少关注那些过一会就成为垃圾的信息。

学习没有积累的知识,等于每次从零开始,时间在久也是初级选手


2.知识复利:学习底层原理及方法。

学习底层原理和方法类的知识,因为这类知识和知识之间可以融通,你就会诞生智慧,10年或20年以后就变得很聪明了!

比如,看财报的知识,这是投资必备技能,你每天坚持学一点,它就变少了,你就变更厉害了。

在比如,市场定价原理,市场如何给企业定价的,你搞懂了这个逻辑,你就终身受用。


3.慢即是快:慢启动,可积累,后爆发。

打基础阶段,即使短期看不到成效,也需要坚持学习上的投入,这样后期才会形成“复利效应”,认知升维碾压同龄人!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早期也不会分析公司,但我有意识的获取这方面的信息及知识,一个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日积月累慢慢就学会了。

而我有一些朋友,他们根本就不注重基础性知识的积累,每天就只会看看媒体发布的表层信息,希望从中找到马上就赚钱机会。几年过去了,他们现在还是啥不会(会抄我的作业),钱也没赚到。

而这却是大多数人共性的问题!

好了,你可能已经不耐烦了,说了那么多,还没拿出实用的干货,下面我就给出方法论!


Ⅲ.如何识别信息价值及快速进化?

分享一个我的方法,简单三招,你拿去马上就可以实操用起来。简单说,就是进行:信息分类管理,赋予不同的时间权重。

按照信息对投资人有效性的时间长短,我把它分成了三类,时间权重按631法则:

一、底层信息:投资原理及方法论类(时间60%);

二、中层信息:企业分析及择股类(时间30%);

三、表层信息:市场交易及择时类(时间10%)。

这三层信息就像一个漏斗,越表层杂质越多,越底层纯度越高。

有了这个信息“漏斗”,我们获取信息就能够根据类型,快速过滤,你的时间和精力就会放在“刀刃信息”上,让你进化的倍速提高10倍,丝毫不夸张,用不了多久你的认知能力就能吊打同龄人!

下面展开来说说!


一、底层信息:投资原理及方法论类。(投入60%时间)

底层信息是投资人赖以生存和进化的基石。

这类知识可以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随着时间的积累,你的认知就会高出同龄人一大截,真正形式降维打击。时间投入上要给予高权重,尤其新手应该花90%的时间,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什么是底层信息?

一切对投资人,终身有效可反复使用的信息都可以归结为底层信息类。

主要就是指一些事物运行的基本原理,以及由基本原理延伸出来的方法论。

所谓基本原理,就是你观察到客观世界中,一事物(一领域)基本的运行规律。

比如,商业价值规律、市场定价规律、人性规律、资金增值规律。

所谓方法论,就是理解了一事物的基本规律后,产生出来的一系列应对策略。

比如,基于商业价值规律产生选股方法,基于市场定价规律产生的估值方法等。

也就是说,先要正确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然后才会产生有效的解决方法。


获取底层信息有何意义呢?

获取底层信息,本质是从第一性原理,来构建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方法。

抓住了事物本质,无论事物如何演变,就如那句老话说的"万变不离其宗"! 所以对我们终身都会有效!

所谓第一性原理,就是事物最开始的起点,即“元起点”的那个道理或原理,它决定了事物的性质。

比如,几何学里面的直线(元起点),可以推理演绎出来平行直线、异面直线等。

高瓴资本张磊也说过,第一性原理对他获得成功的意义:

在创办高瓴之前,我没有做过专门的权益投资,但非常庆幸之后能够运用第一性原理来构建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方法。第一性原理的最大价值在于两点,其一是能够看清楚事物的本质,其二是能够在理解本质的基础上自由地创新。对于投资人而言,就是在回归投资的基本定义的基础上,理解商业的底层逻辑。——《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没掌握基本原理,就去捞其他的知识,那就是“缘木求鱼”!

因为,你的知识不是建立在基本原理之上的,你那些知识点就无法有效的组织起来形成体系,用起来就漏洞百出!由于知识点太零碎,你也记不住!


那么如何识别底层信息呢?

主要就是看两个方面的信息传达:

1.看是不是在描述事物规律性的东西(或阐述了某种世界观);

2.看是不是基于规律产生出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实践经验的总结归纳)。

比如,你看到一个关于美联储加息预期的信息,这种信息既不是告诉你事物的基本规律,也不是告诉你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对投资人来说,就不是一个底层信息。

如果你根据美联储加息去短线交易,这就时灵时不灵了,这叫概率,不是规律。基于美联储加息,衍生出来的交易方法也是无效的,你获得的经验也就是伪经验,获取这种信息再多,你也无法进化。

在比如,长期看,市场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放之四海皆准,这才叫规律,才会是反复有效的。

那么,基于企业经营业绩做投资,就会产生有效的投资方法,只要企业的赚现金的能力在持续增长,那么企业的股价也就会持续上涨。

进一步推演,你只要持续研究企业的价值,判断企业的价值越来越准确,你就是在正确的道路上进化,持续获取这种信息,你就会越来越牛逼!


二、中层信息:企业分析及选股类。(投入30%时间)

中层信息是投资人乘风破浪的推进器。

当你掌握了投资的原理和方法论以后,这个时候就需要获取更多的中层信息,花更多的时间研究公司了,精选高性价比的公司投资,十分必要


什么是中层信息?

一切对投资人,只产生阶段性作用的信息(信息有效性在3年-10年或以上),都可以归结为中层信息。

中层信息主要是指,通过分析企业的投资价值,挑选优秀的公司,把握基本面趋势性的投资机会。

比如,判断产业及公司未来的投资价值,基本面趋势的方向、力度、态势等。

包括关键行业商业价值的定性、行业空间的估算、竞争格局的演化;关键企业的成长潜力、竞争优势、战略规划等。

这类信息特征是:时间价值呈阶段性,适用范围有局限性。

比如,不同时代的经济产业变迁——企业的兴盛荣衰;每个公司的基本情况也是不同的——A公司的信息并不能适应B公司。

在比如,国家政策产业布局的走向,对社会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公司重大经营事项的变更等等。

那么,如何让中层信息的价值最大化呢?

既然企业都有生命周期,同样是研究一家企业,都需要投入一份时间和精力。要想投入产出比最大化,那就没有理由不挑选投资价值最大的公司,进行研究跟踪了!

比如,你找到一家具备10年以上投资价值的好公司,你深入研究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成长潜力、竞争优势等等,这些信息你就可以用10年。

如果你研究夕阳行业的公司,其投资价值不足1年,那么你花了大量精力做调查研究,了解公司的方方面面的信息,结果这些信息1年不到就过时了,这样就事倍功半。

显然是花同样一份时间和精力,对企业进行研究分析,信息时效性越长的,性价比越高!


那么,如何筛选出高性价比的公司呢?

很简单,只需要从3个维度衡量。

1.质量维度:商业模式好,企业文化好;

2.空间维度:成长空间大;

3.时间维度:持续时间长。

如果不同时满足这3个维度的,一般是低价值的公司,这种公司没有花时间研究的必要。你可以去试试看,同时满足条件的公司不会很多。

我们要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类高性价的公司上面,这样才有更高的投入产出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具体如何区分中层信息呢?

前面说了,中层信息主要是关于基本面趋势的投资机会,核心是企业分析及选股。

我个人标准是,选股看10年标准,持有看3年标准。也就是说一个信息的时间价值,在3年以下,我就会大致归到表层信息这类。

你可能想问,为何要搞2个时间标准呢?

因为,一个产业趋势投资黄金期大概在10年左右,而选股的标准以10年的周期去衡量,入围的公司数量多一点。如果按增长3年的低标准选股,那么很多平庸的公司都会入选,持续增长10年就少很多了,20年以上就更少了。

那持有过程中看3年,又是什么意思?

因为,持有过程中,信息影响公司超过3年以上,可能就会改变公司的长期价值,有些时候可能开始只是杀估值,然后杀业绩,最后变成杀逻辑了!那反应就迟钝了。

也就是说,即便是要持有10年或更长期的持有,也可以把它拆分成3年一个周期,滚动观察企业经营状态。

比如,“一二三”年为第1个3年期,每过1年就是往后推1年,“二三四”,“三四五”……以此类推到10年以上。

当然,这个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你也可以定5年,主要就是要有一个基准线,将信息进行恰当的分类,然后才能快速过滤信息量,找到你要重点关注的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学习理论方法与实践操作是同步的,只是阶段的侧重不同。你不可能只学理论不实践,就能学会投资的。


三、表层信息:市场交易及择时类。(投入10%时间)

表层信息是投资人利用市场获利的良机。

当你通过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好公司,就进入交易阶段了,这时需要关注价格,以便宜的价买入,这类信息时效性比较短。

大多数时候都不用管价格信息,只有进入“击球区”或“高估区”,需要关注。


什么表层信息?

一切对投资人,只有时点性作用的信息(信息有效性在3年以下),都可以归结为表层信息。

表现特征是与投资标的的长期价值,没有关联或关联很小,但能引起市场情绪大波动的信息。

比如,时事新闻、社会事件、企业事件等信息。

表层信息有何意义?

这种表层信息本身,对于投资人进化的价值不高,但它有被投资人利用获利的价值。

主要体现在交易阶段,也就是它造成市场短期的情绪波动,为投资人提供折价买入或溢价卖出的机会。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每个人的认知不同,对信息的理解度不同,投资预期不同,持股周期不同,最终就造成市场情绪大波动。

这类信息大多数和你的投资没什么关联,很多过时也很快,花少数时间浏览一下就行了

但有时候,也可能是对公司有较大影响的信息,这个涉及对信息的定性问题,这里也是投资人经常产生分歧的地方。

比如新冠疫情,开始爆发我把它归结为表层信息,后来我又把它归结为中层信息。这个性质就不一样了,因为中层信息影响深远了,对基本面有本质的影响,不仅仅是情绪波动的问题了,会造成决策上的不同,原本判断可能是机会,最后可能变成价值陷阱。


如何识别表层信息呢?

除了底层信息和中层信息,剩下的就是表层信息。

主要特征就是一些突发性的事件,造成市场短期情绪波动。

关于三类信息划分,我只是提供一个参考标准,便于让大家理解这三类信息,实际上是不用对每条信息归类的,尤其是表层信息,重要的是这个处理信息的思维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预测市场短期波动类的信息,几乎是没有价值的垃圾信息,没必要在这上面投入时间。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就谈过这个问题:

你可能不相信人们在预测一年之后将发生的事情上面浪费了多少时间。能提前知道一年后的事情当然很棒。但是你永远无法知道 。因此不要白费心机了。这没有任何好处。——«彼得•林奇»


很多人都掉入了这类预测市场的“信息陷阱”,这是导致他们长期平庸的根本原因。遗憾的是股市绝大多数人,几乎每天都在获取这种表层信息。

这也符合人性——趋易避难,喜欢做不需要动太多脑筋的事,而获取底层信息需要更多的思考!


 Ⅳ.最后的话

从投资者职业生涯来说,越底层的信息,价值越大越表层的信息,价值越小

不能进化:如果,我们把时间都用在获取表层信息上,每天预测市场波动,你几乎很难有进步!

可以进化:如果,我们把时间都用在获取底层信息上,每天学习原理及方法,想不进步都难啊!

投资进化之道,不在于获取信息的绝对数量,在于信息的底层程度!

#价值投资#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