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花生根本不赚钱,为什么还要种地呢?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7回复:264喜欢:93

我们来核算下种花生的成本,
以及投入产出比。

我们家今年一共种了七分地的花生,其中:
土地承包费200元;
化肥农药200元;
找人耕地、蒙上地膜100元;

外加:
自家的花生种子不计入成本;
我爸妈的劳工不计入成本。

摊个手表示无奈吧。
这账根本没法算呀。

那么花生收购价格呢?
行情好的时候一斤4块多。
不好的时候一斤花生米才3块几毛钱。

这七分地,能出几百斤花生?
乐观估计,按产出500斤计算。
好像也能卖个1000多块钱。

但是:

从种花生到刨花生,再到花生变成商品卖给商贩;这其中的时间、精力和劳动力的消耗,全都不计入成本。

甚至这里都不能考虑机会成本。
把这种花生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打零工,即便是一天按100元计算,净赚的钱也比种花生,多得多得多。

挨着我家地的那户人家,中午就留在地里种花生,没回家吃饭。
因为回家吃饭耽误时间,花生就种不完了。

我这里只能找到截至2022年的花生产量数据。
2022年山东的花生产量是270.10万吨,相比于2008年的高点371.15万吨产量降幅明显。

与此相反,河南省的花生年产量一路猛涨,2022年已增至615.41万吨。

不知这跟两个省的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有无关系。

按会计成本核算的角度,种花生的投入产出比太低了;而且种地又累又晒,真不如打工轻松,还赚得多。

是不是山东打工的机会比河南多?

为什么种地不赚钱大家还在坚持种地呢?

用他们的话说,不种花生怎么吃花生油,要是自己买花生油吃,那就贵了。

是的呀,他们从小就勤俭节约,勤劳吃苦,他们已经习惯了种地。正如《乡土中国》所说:

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
哪怕把中国的农民送到山沟沟去,他们也会开荒播种,哪怕种子发不出芽来,他们也会刨个坑把种子种在地里。

但是好崩溃。
我去地里只弯腰干了一点点活,腿就开始酸了,唯一的好处是,晚上睡得特别香。累得倒头就睡,来不及焦虑和失眠。

风景这么美。

身处其中,下地干活,就会很累。

理解种地这件事,还是得参考《天道》里的观点——为什么净利率那么低,还要坚持把音箱卖了?

冯世杰问:“丁哥,那咱们还剩下多少利润?”
丁元英答道:“一对音箱赚110元,还剩3.2%的利润。”

冯世杰问:“3.2%的利润,还没有银行的利息高,这生意往后还怎么做?”
丁元英说:

“银行是年息,而公司的资本效益不仅取决于利润率,同时还取决于资本周转频率。

眼下即使公司在音箱上是零利润,只要王庙村农民挣到了加工费,就有意义。

事实是音响机架养着公司,为了音箱将来有挣钱的可能,现在就得撕开个口子。”

叶晓明问:

“为什么要这样做?要达到什么目的?”

答:

不这样做音箱卖不出去,不足以昭示格律诗音箱的低成本、高质量。

不降到这个程度就不足以销售一空,

不销售一空就不足以成势。

可能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的。

如果只按投入产出比按利润回报来算,它就做不下去了。

在财务思维之外,我们还需要对社会人情有洞察,对现金回流有所考量,等等。

很多事情如果只看钱,它就真的做不下去了。

精彩讨论

农田老炮儿05-04 13:54

楼主写的挺客观的,还有一点自己的思考
看了一下评论,很多人没有接触过农业或者接触不深,说出了一些想当然的话。
我搞农业十几年,说说我的理解,农业不好做,至今为止还是靠天吃饭的行业,同时也是受政策和市场双重压迫的行业。
1,关于粮食价格,三大主粮都有收购保护价格,这个是对农民的保护,否则他们无法与国际竞争,一般最低收购价就是你卖出的粮价,同时还要综合重金属含量,水分含量。这块儿基本卡的比较死,当然,绿色有机,地标产品的例外,像五常大米能卖到200元以上没百斤。
2,关于农资价格。疫情后,油气,农药化肥涨价厉害,记得12年复合肥1900左右每吨,22年的时候都3700往上了,但是粮食价格只涨了几块钱每百斤。一头是市场化为主,政府调控为辅,一头是政府调控为主,市场化为辅,两头受制。
3,关于人工。人工价格10年间上涨了50%以上,关键是人越来越难请,我们这里还要包中饭,烟,水。地越大,人工丢到里面就看不见了,磨洋工的很多,熟人说两句可能还给你演一下,干一会儿,要是不认识,直接撂挑子不干了,你要说话难听,工人还会打你。还有个风险就是现在50岁以上的工人是主流,有的70多岁的工人你看他干活就怕,怕他摔地里起不来,你不晓得要摊上多大的麻烦。
3,关于乡土社会,也就是熟人社会,上面说了,你请人基本都是找到包工头,他带一批人过来,真要打起来东家基本都是吃亏的,其次还要你要流转土地的话,如果不是本村的,那么单单是用水一项就能卡死你。旱的时候村里会优先本村人用水,涝的时候同样如此。
4,关于规模化,一般是伴随机械化,机械的折旧成本,资金成本,维修保养成本,配套机具棚成本等等,挺高的,有三四层楼那么高。农机不像汽车,一般能用十多年,有些农机一年用不了几个月,用5,6年就坏掉了,而且随农业主推技术的更替,有些农机用不了几年就淘汰了,更新换代了。
5,关于土地。我国北方连片土地相对较多,南方基本都是土地细碎化,人均不过7分地,户均不过5亩田,这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的统分结构中的分占比太高。三权分置后,小田变大田成为可能,也不是田越大越好,像水稻,5亩一丘的田就很难把水管理好,这里水的作用主要是防草。
做过很多思考,写过挺多材料,当然也下过很多地。楼主搞了7分地就挺累的,我之前一般一年要管大几百亩,都是科研实验田,全部手插秧,夏天湖南冬天海南,6到8月,基本🈶40来天的时间,每天在田里超过6个小时。
因为农业苦,所以觉得炒股简单,没有什么比靠资本赚钱更轻松的了。$天奈科技(SH688116)$

善恶都有报05-03 23:20

我是农民,但我想问:农民的地位,算人吗?

小北读财报05-04 09:48

我脾气不好,该怼就得怼。都2024年了,还有这么张口就来的人你不用农药你试下啊,你自己不种地吧,才能张口就来。虫子不用农药,你劳务派遣小燕子来吃掉吗😡。哦对了,租地不用钱是吧,您到时全国各地看看啊,不要以偏概全啊。您那里就能代表全国吗。=_=明明摸到了象腿,偏偏以为自己看到了大象,以为整个大象长得就是个柱子!

金鹗山人05-04 08:44

看有关的统计法则,20个农民算一个人,一个企业打螺丝的,好像算0.2个人,公务员算1个人,可能有误差,不太记得了

huxy102305-03 19:43

五一回家采茶叶,也是同感。早六点到晚六点,采五六十斤鲜叶,再加工到晚十点,第二天卖个五六十元。老家基本上无五十岁以下人采茶了。

全部讨论

05-04 12:10

虽然这种事情轮不到我们这个层次的人操心,但是看到土地上种地的都是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家,还是忍不住吐槽一下,若干年后,国人的粮食从哪里来?

05-04 11:55

种田是一个没有进入门槛的行业,中国历朝历代把这一行留给底层的人们,艰苦度日,活着就行,别指望什么价值和利润。
如果还有第二种选择,谁愿意当农民种田。
炒股也是这样。
炒股是一个没有进入门槛的行业,大A留给散户一个发财的念想——确实仅仅是念想,账户能够不亏,就是高手了,别指望赚钱甚至赚大钱。
如果还有其它理财的门道——别的选择,谁愿意做散户炒股?😭

05-03 19:31

种花生的农民,在农民中的经济地位,大约相当于中产吧。比种粮食的好的多,比赌行情的作物差点

05-04 14:49

评论区有很多垃圾,你可以不回复的,完全是浪费精力的行为

05-04 04:13

种地如同炒股,绝大多数人不赚钱还偏要炒

05-04 07:10

我家老妈在农村养猪一辈子,主要也就是解决自家吃腊肉和炒菜用油需求,和种花生属于同一类情况!

05-04 09:25

打工妻离子散,好多人住一房间,不打鼾的睡不着。工作环境天天都有毒,高噪音,被迫社交,分等级。吃街边垃圾食品,我吃一次腹泻一次,泻出来还都是面的气味,后来治疗花了好几年。有食堂的也是垃圾级预制菜。跟在家里种地差太远了。

05-03 20:44

“事实是音响机架养着公司,为了音箱将来有挣钱的可能,现在就得撕开个口子”
看到这句话,作为$瑞幸粉单(LKNCY)$ 股东的我心态有点崩。
库迪加盟商可能都不追求正利润。只要现金流能打平他们就会把店开下去。这样战争是长期而且惨烈的。

05-03 23:01

确实是这样
粮食安全 耕地不够是个伪命题
产出太低导致农村很多良田是抛荒的,农村自己种地的平均年龄六十
不懂退林还耕搞出来一堆半拉子荒地有何意义

昨天去超市买红皮花生要12元一斤,
油炸花生给老爸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