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上海友谊商店,一部中国零售行业发展史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4

 $百联股份(SH600827)$   $永辉超市(SH601933)$   $家家悦(SH603708)$  有位作家曾说,好的文学作品应该能够反映社会现实,能够刻画人性并给人启发。

其实上市公司也应该对社会生活作出反映,因为它们是经济中最有活力的那部分群体,社会变迁在它们身上留下了痕迹;管中窥豹,我们也能从它们身上看到被我们祭奠的怀念的或者痛恨的却永远不再重来的青春岁月。

我们以友谊商店为例,来介绍我国连锁零售行业的变迁历史。

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从头顶国家接待任务专用商店的光环,到如今被永辉超市入股后又转手卖出;从销售对象限于外国人和华侨,对内则“闲人莫进”,到如今连国内普通老百姓甚至都不会去购物。这家成立于1958年,于1994年上市的公司(600827),给我们很多启发。

一、改革开放前:友谊商店有最好的茅台酒

1958年,上海友谊商店于南京东路问世。它的前身是1952年开在上海大厦、后改名为“上海国际友人服务部”的上海第一家只供外宾、国际海员和华侨购物的供应站。

团队是友谊商店的重要顾客。团分为两类:一是国宾团,友谊商店是当时访华的各国政府代表团到上海的必到之处;二是旅游团,比如占据购物排行榜的日本团。

友谊商店是计划经济下物资短缺时代的产物。

为了吸纳外汇,也为了保障来华外国人和华侨的生活需求,友谊商店应用而生。但当时国内工业品和副食品都产能不足,市场供应匮乏,名优商品更是供不应求,这就决定了友谊商店不能服务于多数人。

上海外的其它省份也有友谊商店,比如郑州。

当时郑州的友谊商店是郑州唯一一家凭外汇或外汇券、侨汇券购物的涉外商店。郑州友谊商店的经营范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口的高档消费品,如洋酒洋烟和巧克力;二是国产优质出口商品,如茅台酒、中华烟、永久自行车、丝绸旗袍等。

1979年,郑州友谊商店一瓶53度飞天茅台酒的标价是4.5元人民币,一瓶可口可乐的标价是0.45元人民币。当时外事接待中的优质商品也实行配给供应,上级每年会给各个县分配两箱共24瓶茅台酒指标,专门用于招待外宾。由此可见,当时的茅台不只是三年窖藏五年出厂的产量有限的茅台,它还是创汇的优质商品,包括出口创汇。

改革开放以后,友谊商店开始跌落神坛。主要原因是生产跟进物资日渐丰富,友谊商店开始对市民开放,而且随着管制解除更多零售业态兴起,来华外宾购物有了更多的选择。

二、改革开放后:并购让友谊商店成为商业龙头 

600827这家公司规模做大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并购扩大业务类型的过程。

 我们先来回顾下600827(当前的证券名称是百联股份)这家公司的发展历程。这家公司的名称变更是这样的:

 友谊华侨->友谊股份->友谊股份->百联股份

下面给出了它的名称历次变更的原因,更名的原因跟并购有关系。

下面是百联股份1991-2019年的收入及收入增速的图示,折线图表示收入增速,图中可见2000年、2001年、2003年和2011年百联股份的收入增速都要大于50%,它的高速增长正是因为收购了华联股份联华超市、上海第一八佰伴、奥特莱等公司。

 通过并购,百联股份的收入规模在2013年一度达到了519.26亿元,但此后业绩开始下滑,再难回到顶峰时期的业绩。

 2000年开启的对联华超市的收购,是百联股份做过的最成功的收购。

如果没有收购联华超市,现在中国前十大零售企业中就不会再有600827这家公司的一席之地。

下面是当前中国超市企业市场份额的排名。高鑫零售下面的大润发排名第一,联华超市以2.4%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九位。

2003年,友谊集团、华联集团、一百集团和物资集团组成的中国“商业航母”——百联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同归于百联旗下;联华超市的第一大股东是友谊股份,但百联集团是友谊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2009年,联华超市收购同为百联集团旗下的华联超市,收购完成后,华联超市会成为联华超市的子公司;同时,联华超市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商超企业,华联超市是行业老二,这起连锁业老大老二的联合,它们背后的实际控制人百联集团绝对是最大赢家。

 2011年,友谊股份收购上海第一八佰伴。第一八佰伴是上海最大的单体百货,再加上增持联华超市的股票,这一年友谊股份的收入快速增至470亿。

 并购,让600827这家公司快速做大。

 2003年,友谊股份销售收入为115.91亿元;

2006年,友谊股份销售收入为211.85亿元;

2010年,友谊股份销售收入为310.52亿元;

2011年,友谊股份销售收入为470.15亿元;

2013年,友谊股份销售收入为519.26亿元。

三、百联股份为什么掉队了?

 下面是百联股份2010-2019年间收入及收入增速的图示。

 2014-2016年间百联股份的痛苦挣扎期;

2017年,百联股份的收入终于开始了正向增长,但是至2019年它的增速都没有回到5%的时代,与当年做并购50%以上的增速相比,现在的百联股份早就不是行业老大了。

 那么,百联股份掉队被反超的原因是什么呢?

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总结百联股份如今失意的原因,我会使用这句话:无力应对变化,特别是对2010年后零售市场的变化应对乏力。

 上图中收入为负数的三年,正是百联股份转型吃力的三年,转型没有成功报表数据自然不好。当然这几年整个零售行业的日子都不好过,大家都在探讨新零售的模式,显然百联股份没有找到好的转型之路。

 永辉超市曾在2015年成为了百联股份的战略投资者,借此拓展它在华东的业务;但是在2016年永辉就把对百联股份的持股转让了,接盘的是阿里旗下的上海易果生鲜。永辉在联华超市的门店改造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仍然选择果断分手,背后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


 在7月初【小北价投圈】的【每日音频】里,我跟大家回顾过回顾过我国零售企业发展业态的变化历程。下面是音频的文字版:

从零售企业的发展趋势看,连锁超市已经超过百货店成为连锁零售业的主导力量。下面是零售细分行业2018、2019年的增长情况,常见业态中只有超市的收入连续两年保持增长。

百联股份当前几乎涵盖了零售业现有的各种业态。它以百货商店、连锁超市、购物中心、奥特莱斯为核心业务;控股了香港上市的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三联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百货商店、永安百货、东方商厦、第一八佰伴等百货商店都是它旗下的店铺;百联南方、百联西郊、百联中环等都是它旗下的购物中心。

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但是什么都做,相当于企业战略没有聚焦,什么都做得不够好。

四、做个总结

 写这篇文章像是在穿越。

 我从物资匮乏的计划经济时代走来,看到了凭粮票去粮油店领取生活物资的人,大家穿着千篇一律衣服,骑着自行车涌入了蓝色解放服的海洋。那个时候我们是不自信的,看到从友谊商店走出来的蓝眼睛的外国人,我们心生羡慕,又为自己的贫穷和土气感到自卑。

 1992年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我们开始改革开放。

随着外资的涌入和私企的崛起,原来在管制时代凭借“牌照”优势做大的国企受到了冲击;加上生产力的进步,产品日益丰富,权利逐步释放交由市场接管,我们的市场越来越有活力,多种业态的零售企业崛起,瓜分了原来被友谊商品这样的老牌国企占据的市场份额。

 没娘疼的孩子早当家,家大业大的老字号国企在改革上反倒蹑手蹑脚。

改革开放后的40年,这个社会变化太快了,一旦对变化应对不足创新不够,就很容易被淘汰。友谊商店当初何等的地位何等光荣,可如今到世纪华联超市购物的人,根本不会想到这家超市的老祖宗在改革开放前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及时拥抱变化,不惧改变,乘势而为。


  @今日话题   

文末划重点:

小北读财报,带你选白马。

让每个人都能学会财务分析,找到白马股票。

关注公众号“小北读财报”,我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