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0喜欢:4

$福莱特(SH601865)$ 自港股回归A股以后,先后融资百亿元,建设光伏窑炉和光伏电站。截至今年年初,中国光伏玻璃日熔量达到8万吨,其中信义光能产能19800吨,福莱特19400吨,南玻5400吨,凯盛新能4650吨,金信3800吨,稳居行业前五位。根据光伏玻璃与装机总量计算,处于平衡宽松的局面,完全能够支撑光伏电站建设。正因为如此,工信部暂停了国内光伏玻璃窑炉建设,依然采用原来的产能置换方式。而福莱特另辟蹊径,置市场供给格局于不顾,在印尼投资2.9亿美金建设2*1600吨窑炉,不知道是安得什么心?粗略看福莱特三季报,现金流也相当紧张,1-3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9亿,净利润19.7亿,而现金流为-0.2亿。再看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75亿元,应收账款70亿元,短期借款25亿,应付账款46亿,长期借款59亿,尚不考虑可转债和其他短期流动负债,差值只有区区15亿,资金可谓捉襟见肘。光伏玻璃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市场产量供应充足,扩产完全没必要。真心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对福莱特的扩产计划进行监管问询,一是对在市场饱和状态下扩产的依据是什么?二是1200吨光伏窑炉已经是当下性价比最高的窑炉了,1600吨窑炉实际产量、良率是否得到验证?未来的回报率是多少?@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光伏的主旋律就是降本增效淘汰落后产能,低位扩张是商业本质,趁着自己还有技术优势扩张行成其他方面优势,这就是扩产的依据。就整个产业链来说,光伏玻璃还是相对较缺的,像硅料,硅片端的落后产能都已淘汰,而光伏玻璃300t\d窖炉依然在苟延残喘,依靠政府补助和其他产业输血。一旦关停,不说那高昂的维修费,行情来了点火加热大半年,汤都喝不到,所以都想熬到冷修前吃一波行情。到那时基本也都没有点火的欲望了,所以整个光伏玻璃,还存在出清需求的,比其他细分好很多。据我目前的信息,除了玻璃供需平衡外,其他硅料硅片等等已经完完全全的大幅过剩了。所以,结合未来增长及低价组件爆发带来的配给需求,产业链竞争状态来说,存在扩产需求,只是该淘汰的没有被淘汰。资本市场,产业周期在低位,有前景,有技术,有资金,不扩产才是傻,巨石,万化,牧原,三星都是这么起来的

2023-11-15 08:40

1600吨窑炉是个什么概念?你为啥担心?

2023-11-15 08:19

现在东南亚的光伏产能需要从国内运玻璃吗?
(玻璃不是说有距离效应吗?距离太远,运费、破损不划算)

2023-11-15 08:16

玻璃是光伏产业中很不错的细分,没有看到行业外企业贸然进入。

2023-11-15 00:40

真的该控一下产能,如果搞成去年那种所有企业都是微微利,不知图啥

2023-12-19 11:43

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