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企业的未来在产能出海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3

5月27日,欧盟通过《净零工业法案》。此法案是欧盟绿色协议工业计划的关键部分,旨在确保到2030年欧盟至少40%的包括风力涡轮机、电池、热泵、太阳能电池板、可再生氢等在内的清洁技术需求在欧洲本土制造。

5月14日,美国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18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电动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产业是主要被针对的对象,其中光伏电池的关税增加一倍,达到50%。

互联网上习惯于把这一行为看成是美国无力竞争的表现,却忽视了此次美国对中国光伏发难的一个重要产业背景,就是:美国人也想扶持光伏在本土尽力做大,就像中国人扶持半导体产业一样。

早在2022年8月,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案》(IRA),该法案提出计划在10年内发放7370亿美元补贴,其中3690亿美元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和提升能源安全,核心就是对光伏等新能源产业进行补贴,扶持本地企业。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之前的测算,《IRA》对美国太阳能全产业链的补贴理论上可达到17美分/瓦,这一数据已经基本接近于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就是说,即便美国企业的成本比中国企业要高的多,根本没有市场竞争力,补贴后也会很有赚头。

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 Solar)为例,2023年总共实现8.31亿美元的净利润,其中至少有7亿美元来自补贴,而在2022年,公司的净利润是亏损4416.6万美元。

高强度的补贴彻底激活了美国光伏企业的生产积极性,2022年以来,美国本土的光伏产能一路狂飙突进。2022年,美国大约只有8GW左右的本土组件产能,到2023年这一数据迅速提升至13GW以上,另据伍德麦肯兹统计,根据目前已公布的规划,2026年美国组件产能将超120GW,是当年本土光伏装机需求的3倍。

2022年以前,美国本土几乎没有硅片和电池产能,但根据InfoLink的数据,到2025年,美国硅料、硅片、电池环节的产能将分别达到25GW、11GW、24GW。

对此,美国太阳能工业协会(SEIA)此前在一份报告中得意的写道:我们曾以为美国到2030年拥有50GW光伏组件产能的目标遥不可及,但现在,这个目标已基本实现。

2011年“双反”之后,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光伏组件占其全部光伏进口量的比重已经从最高的50%一路降至最低3%以下,但此后美国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和泰国等四个国家的进口不断攀升,到2022年占比已超70%。

美国商务部认定是中国光伏公司通过在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和泰国完成生产以规避关税,因此对这四个国家的光伏产品也应征收高关税。考虑到当时美国还不具备自给能力,拜登于2022年6月发布了豁免政策,允许这四国的光伏产品继续自由出口到美国。这一豁免政策将于今年6月到期,根据美国光伏的现实发展情况,以及前一段时间美国政客的一系列言论来看,豁免政策的前途恐怕不容乐观。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有一种比较主流的声音认为美国离不开中国光伏,现在对于这种看法的可持续性显然需要重新评估。一边加大补贴力度,一边打压中国企业,美国的最终意图非常明确,就是希望本国光伏能迎头赶上,不至于在这场能源革命中彻底沦为作壁上观的看客,那美国光伏现在还有突围的可能吗?

有,答案就是要靠中国人!

其实去年一年的时间里,已经有隆基绿能晶澳天合光能阿特斯等家企业相继宣布在美国开设光伏组件工厂,在此之前,晶科已经在美国布局了400MW产能,规模居当地前十。

中国组件企业在美国的产能布局规划(单位:MW)

据统计,五家组件龙头在美国的规划产能共18GW。18GW什么概念?

根据2023 组件企业在美国的制造产能最新统计,目前美国本土组件产能7.6GW,其中FirstSolar 2.4GW薄膜产能、韩华1.7GW晶硅产能为最大的两家企业,各家企业合计产能规划34.4GW。我国单隆基、阿特斯、天合一家组件龙头在美规划接近当前美国组件市场总产能,美国当地扩产总规划产能不足我国组件单家龙头国内规划产能。

美国是除中国外全球第二大光伏装机市场,占比9%左右。尽管一直以来美国政府针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幺蛾不断,仍被头部企业作为重要战略部署。这下思路明确了,就是去美国本土建厂拿补贴!

其实除了美国,欧盟,印度,巴西早晚都会迎来中国的先进产能!

这么看来,如果说景气度,是否设备会先行?

比如 $连城数控(BJ835368)$ $晶盛机电(SZ300316)$

$隆基绿能(SH601012)$

全部讨论

06-16 21:06

全球贸易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