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巴菲特(一)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1喜欢:2

 

沃伦·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8月30日,美国经济正处于大萧条,巴菲特一家不可幸免的也陷入困境,他的父亲霍华德证券公司也经受不住大萧条的冲击,宣布倒闭了。

父亲霍华德的失业,家里就失去了唯一的收入来源,母亲利拉为了让丈夫和孩子不至于饿肚子,她经常少吃或不吃,利拉没少挨饿。

霍华德曾提出想去欧内斯店里工作,也就是巴菲特爷爷欧内斯特·巴菲特,但爷爷店里的生意也不好,就霍华德跟父亲欧内斯特借点钱的事,也被提醒尽快偿还。

欧内斯特是一位勤劳节俭,又精明吝啬的杂货店商人,他的雇员不但工作时间长,而且工资还给的很低,更不准员工偷一点儿懒。欧内斯虽然富有,但在当地的名声却不好。

他的儿子霍华德是一个脾气温和、不苟言笑却很有风度的人,经济上很大方也很有人情味。

霍华德对杂货店不感兴趣,他不想子承父业,他的理想是从事新闻工作,后来他如愿以偿的加入《内布拉斯加月报》编辑工作。

这份工作,缘分使他遇上了利拉·斯塔尔,也就是沃伦的母亲。利拉去《内布拉斯加月报》应聘,霍华德刚好是面试官,初次见面,霍华德就迷上了这位很有人格魅力的女人。

巴菲特不是天才,他是一位天生谨慎、勤奋好学的人。他从小就喜欢赚钱,他想看看自己这一生究竟能赚多少钱。

当其他孩子都在玩各种玩具的时候,他就对做生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六七岁就曾在家门口向路人推销过口香糖,后来又在街上退休可口可乐等一些饮料。

霍华德有时候会问孩子们想要什么礼物,巴菲特很认真的说:“爸爸,你给我带一些股票行情机的纸带吧。”

他很显然受了霍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时霍华德在证券公司上班。后来,巴菲特无师自通地熟练运用标准普尔指数解释报价符号,这令霍华德非常惊讶。

在巴菲特10岁那年,霍华德带儿子去华尔街。一踏进交易所,巴菲特被这里的气势震惊了。

人山人海的交易所里,他们挥舞着手里一沓沓报单,他们操着不同的口音,报着不同的数字。

巴菲特看着激动的人群,一边紧紧盯着他们手上拿的债券和股票单据,他仿佛找到了自己的生命和灵魂。

父亲经常鼓励巴菲特保持独立思考,当他发现巴菲特对股票很痴迷时,他会耐心引导巴菲特,并且经常把巴菲特带到自己的办公室,让儿子徜徉在股票的海洋里汲取营养。这样,巴菲特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巴菲特从小就喜欢阅读,于是他成了奥马哈镇上的书虫。有一天,巴菲特读到一本《赚到1000美元的1000招》,这就像打了开潘多拉魔盒,巴菲特一把不可收拾,他读了很多这类教人致富的书,并用行动实践他的财富积累。

巴菲特拥有着快乐的送报时光,当他发现,《华盛顿邮报》和《时代先驱报》是同一条路线的时候,他的收入很快就翻了一倍。

巴菲特非常喜欢这份兼职工作,他从不睡懒觉,不管天气怎样恶劣,巴菲特都是五点一刻前就出门。

虽然妈妈觉得儿子弱小,这份工作很辛苦,但为了锻炼儿子,她还是忍心让巴菲特继续干下去。

巴菲特很崇拜父亲,父亲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传给了巴菲特,但他并没有受到父亲孤立感的影响。他继承了父亲优良传统,但也避开了父亲的缺点。

巴菲特在11岁的时候,信心满满地伙同姐姐多丽丝购买平生第一支股票,叫城市设施。一共买了3股,每股38美元,后来这支股票一度跌到27美元,这下姐弟俩都急了。

在放学路上,多丽丝总是提醒巴菲特,他们的股票正在下跌,巴菲特第一次觉得,用别人的钱投资是要背负压力和责任的。过早去经历一些商业行为,也因此让巴菲特比同龄孩子更有洞察力。

后来城市设施股价涨到40美元,没有多少经验的巴菲特哪里沉得住气,很快就抛了。不久,城市设施就一路上涨,最后涨到了200美元,让小巴菲特肠子都快悔青了。

不过他从中得到了三个教训:第一不要太在意买入成本、第二是不能被蝇头小利所诱惑、第三如果是使用他人资金投资,一旦股价波动过大,就会造成出资者的不安和恐慌。

巴菲特送《华盛顿邮报》,到15岁那年就积累到了6000多美金,在同零年看来是非常不错的成就了,但巴菲特的脑中仍然对赚钱充满了激情,他那双锐利的眼睛在不断寻找赚钱的机会。

后来,他伙同中学同学唐纳德·丹利去做旧弹子机生意,丹利的才能是能修好任何弹子机,巴菲特的才能是能利诱店老板合作分利。

他们在合伙公司里发挥各自的特长各司其职,这使巴菲特感觉特别良好,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共事,每天踢着舞步去上班,早已经在他年轻的岁月里埋下了种子。

1946年,未满16岁的巴菲特高中就毕业了,老师给他的评语是: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流露出对商业的渴望,留着简单的头发,看起来温和乖巧,是未来的经济家。

后来巴菲特和丹利分开了,但他们一直保持着信件联络。

丹利从父母亲那里继承了一笔6000美元的存款,巴菲特建议丹利利用好这笔资金,丹利把巴菲特的每一条建议都铭记在心,丹利相信,按照巴菲特的建议去做,一定能让自己的资金越滚越多。

1947年,17岁的巴菲特高中毕业,他认为没有必要去大学里浪费时间。他怀揣着自己6000美元存款,准备开创新的投资事业。

他认为自己已经有了丰富的商业经验:他从小到达读了大量的书,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送了近60万份报纸,开过威尔森游戏公司,买过农场。但他父亲认为,巴菲特应该去大学继续深造。

于是巴菲特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这座大学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创立于1881年。但他读完大学一年级就想退学,在父亲的一再坚持下他又读了一年,他还是感觉自己这一年依然一无所获。

正好霍华德在大选中失败,于是巴菲特跟随家人转学回到奥马哈就读内布拉斯加大学的林肯商业管理学院。

回到故乡后,巴菲特的心情好了很多,他又可以像以前那样穿梭在大街小巷开始他的事业。

巴菲特毕业后不久,他信心十足地向哈佛大学商学院提出了入学申请,结果被拒绝。在他翻看哥伦比亚大学的介绍手册的时候,他看到了两个人的名字:格雷厄姆和多德。

格雷厄姆和多德合著了一本《证券分析》的书,后来格雷厄姆又出了一本《聪明的投资者》,巴菲特认为这是他读过投资方面最好的书。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一次巴菲特如愿以偿的当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格雷厄姆教导巴菲特,股价波动不可极力猜测,为了让他深刻理解这条理论,格雷厄姆给他做了要给市场先生的比喻:“假设你现在花1000美元买了一家私人企业的一部分股票,那么不管你愿不愿意,市场先生都会充当你的合作伙伴,每天给你不同报价,以此诱导你买入或卖出。

市场先生情绪极其不稳定,,预期好的时候给你报很高的价格,预期差的时候给你报很低的价格,如果你以股价波动为标准而忽略投资企业的发展潜力,那么就只能让市场先生牵着鼻子走了。

巴菲特在格雷厄姆这里不但学到了很多投资理论,还掌握了不少财务报表技巧和知识,他之所以欣然接受格雷厄姆式思想,源于他与生俱来的商业洞察力和实践检验的投资逻辑。

1951年夏,巴菲特去学校探望妹妹,正好学校举办一场舞会,不会跳舞的巴菲特受不住妹妹的再三邀请,还是陪着妹妹一去过去参加舞会。

当音乐响起的时候,舞池里一个可爱的女孩子把巴菲特完全吸引住了。这是个有魅力的女孩:她身材娇小玲珑,长相甜美,一头褐色的头发随意披在肩上,举止投足间都散发着活力和热情。

女孩子的名字叫苏珊·汤普森,也来自奥马哈,父亲汤普森医生是奥马哈大学艺术科科学院的院长,也是心理学教授。

巴菲特对汤普森医生印象深刻,他是父亲霍华德的故交,他们两家相隔不到一里的街区。

这一年,巴菲特大学毕业,他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他是格雷厄姆第一次给A+的学生。

巴菲特趁热打铁,向格雷厄姆毛遂自荐,提出想去他公司工作。格雷厄姆以给犹太人优先提供就业机会为由拒绝了他,即使他想免费给格雷厄姆工作也不行,当时股市低迷,美国排犹运动特别严重。

巴菲特因服役国民警卫队不得不留在奥马哈,在此期间,巴菲特展开了对苏珊的爱情攻势,似乎所有的美好都要一波三折。有情人终成眷属,1952年初,巴菲特决定向苏珊求婚,就这样,巴菲特家与汤普森家喜结连理。

苏珊很能干,她很快就适应作为妻子的角色,她井然有序的料理好一切,,1954年巴菲特和苏珊就迎来了他们的女儿小苏珊。

当时巴菲特和苏珊还租住在破旧的公寓里,巴菲特的事业也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经济并不宽裕。

他去父亲公司巴菲特·福尔克公司上班,还被朋友打趣,巴菲特父子公司。

巴菲特在父亲公司上班并不顺利,他不擅长解读顾客,也很难取得客户的信任。每当他说到口干舌燥的时候,顾客会问:“你的父亲或其他经纪人是怎么认为的?”

在这段万事开头难的日子里,巴菲特最大的收获是参加卡耐基课程。巴菲特知道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很失败,他曾说:“我很害怕公开演讲,但有时候我总得在别人面前发言,这让我非常恐惧和苦恼。

正是卡内基的课程帮助巴菲特克服了这样的恐惧,卡内基总结了十几条为人处世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轻易去批评别人。

巴菲特牢记了最后一条原则:只阅读这些原则是没有用的,你必须在实践中运用它。

巴菲特曾应邀在奥马哈大学教授“投资学原理”的课程,他在那里教授了几个学期。有一次,巴菲特的学生在课堂上向他提问:“老师,在华尔街的致富秘笈是什么?”

巴菲特神秘的让学生把门窗管好,不紧不慢地说道:“在华尔街致富的秘笈就是在贪婪和恐惧之间走钢丝。”

巴菲特商业和投资方面的知识很丰富,但他外表却很稚嫩,正是这种反差让盖克保险公司财富副总裁洛里默·戴维森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震惊。

此次亲自登门调研盖可保险公司收获匪浅,随后他拜访了很多保险行业受人尊敬的专家。

他找到盖可保险公司的竞争优势是客户群体主要是政府雇员或军人,他们行事稳健,低事故率。

盖可保险通过邮寄保单的方式,与其他保险公司传统的代理人模式错位经营,平均毛利是传统保险模式的五倍以上。

但专家们却不看好盖可保险公司,因为该公司的市场份额还不到市场份额的1%,盖可保险公司与其他保险公司相比,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但巴菲特并不这么认为,父亲霍华德也鼓励巴菲特,要他坚定自己的信念。1951年巴菲特用他一半的资产不断买进盖可保险,并极力推荐亲朋好友买进盖可保险。

一击成功,这使得巴菲特在盖可保险赚了5000多美元,同时也赚了信誉。

1954年,随着宗教障碍的解除,华尔街不再排斥犹太人,他的老师格雷厄姆邀请他过来华尔街格雷厄姆·纽曼公司上班。

巴菲特难以抑制内心汹涌澎湃,这是他梦寐以求的,现在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格雷厄姆的投资风格谨慎,他热衷于寻找烟蒂股,而公司员工的主要工作就是寻找这类型的股票并上报给格雷厄姆。

来到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后不久,巴菲特就显示出他不凡的能力。有一次,费城的一个经纪商愿以每股15美元的价格提供给巴菲特名叫家庭保护公司的股票。

这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很少有关于它的资料。巴菲特为了得到该公司资料,他不辞辛苦地到处搜集相关家庭护理公司的数据。

经过详细调查了解,巴菲特认为这绝对是一只物美价廉的股票。但他的想法并没有得到杰罗姆·纽曼的认可。

于是巴菲特只好自己的账户中买进一部分家庭护理公司的股票,并且说服与他共用一间办公室工作的同事克纳普共同买进。不久之后,这支股票涨到370美元。

巴菲特在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取得不俗的成绩,可巴菲特与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却出现了分歧。

巴菲特把赚钱当做最喜欢的游戏,在他看来,看着钱慢慢增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而格雷厄姆虽然身为投资家,但他对获取财富没有强烈的兴趣,他把赚钱看成是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工具和手段。

此外,巴菲特更注重投资的盈利的可能性,但格雷厄姆却更看重企业和资金的安全性。

巴菲特在研究股票的时候,总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企业比另一家企业更成功?因此巴菲特总是到自己感兴趣的公司进行实地调查。而格雷厄姆却热衷于依靠理论和公式计算得出结论。

中后期的巴菲特也不热衷于实地考察了,随着接触企业累积增多,很多商业模式基本是血脉相通,他很容易就能一眼识良秀。近距离接触管理层,有个弊端就是容易受到管理层的影响。

格雷厄姆经历过1929年的华尔街大股灾,投资上显得谨小慎微,这是巴菲特没有经历过的。保守投资也导致格雷厄姆收益率显得很平庸,但对格雷厄姆来讲,这一阶段的投资收益还是不错的。

不同阶段的巴菲特选择了不同方式,年轻时候的巴菲特与格雷厄姆的分歧是很正常的。只是他那时候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虽然格雷厄姆非常肯定他的能力,但从来没有给过巴菲特资金让他投资。

在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期间,巴菲特获益匪浅,他的一切方法和策略都建立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巴菲特总结自己的投资经验时说:“投资并不是仅仅凭借智商的高低就能决定胜负的一种游戏,理性才是投资的决定因素。”

巴菲特的投资经验和利弗莫尔投机经验倒是殊途同归了,只不过利弗莫尔更多是盯着行情报价器,巴菲特更多是实地调查。

巴菲特总是稳扎稳打,利弗莫尔总是把自己搞破产,巴菲特很年轻的时候就明白了很多投资原理,并用一生来坚守;而利弗莫尔需要几经波折才明白,但他就是避不开人性的弱点,导致了他失败的人生。

这很好理解,不少人懂得很多人生大道理,但就是过不好这一生,有句话叫做性格决定命运。

1956年,格雷厄姆决定退休,这时巴菲特已经拥有14万美元的存款。在格雷厄姆解散公司的时候不久,他带着妻儿回到奥马哈,准备家乡开创自己的事业。

5月1日,巴菲特成立合伙公司,公司里总共七个合伙人:姑姑爱丽丝·巴菲特投入35000美元;姐姐多丽丝和姐夫杜鲁门·彼得斯投入5000美元;岳父汤普森医生投入25000;朋友查尔斯·彼得斯和他母亲分别投入5000美元和25000美元;巴菲特的律师朋友莫耐恩投入5000美元,莫耐恩说:“如果我不选择巴菲特这个家伙,那我的脑子肯定出了问题。”

而巴菲特作为发起人却之投入100美元,加上他在连锁店买的账本薄的49美分,他的全部投资为100美元49美分。

虽然巴菲特是投资最少的一个,但他却是公司真正的管理者,拥有公司绝对的实际决策权。此外,巴菲特不希望任何人过问他的决策过程,但他会给合伙人写年度总结的信,告诉合伙人他的投资理念和投资逻辑。

当年就有不少亲友陆续加入巴菲特投资行列当中来,巴菲特制定的游戏规则,不少客户不太理解,把钱交给巴菲特投资,还不能过问,其实这是巴菲特保护客户的恰当方式。

长期的不带干涉的资金,资金管理者才能保持独立客观理性,最终最大受益者是客户。

巴菲特坚持自己的投资原则帮客户取得了非凡的业绩,他的合伙公司在不断发展壮大。1962年,巴菲特将十个合伙公司合并成了一家新公司,于是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就此诞生。

1963年,一家名叫运通公司发生了色拉油事件,公司在这场意外中受到了欺诈,导致公司股价从60美元下跌到35美元。

巴菲特觉得这是一次难得买入的机会,他经过实地调查,运通公司的汇票支票业务依然是畅通无阻的工具。

公司业务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但股价却下跌了一倍,巴菲特用四分之一的资产不断买进运通公司股价,色拉事件过后不久,捷运公司股价从35美元上涨到了189美元。

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快速稳定发展不仅给每一个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而且也得到了外界的赞赏和肯定。

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股已经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美股并没有停止它前进的脚步,到了1972年11月14日,美股首次突破了1000点大关。

1951年的时候,格雷厄姆劝说巴菲特不要在此时进入股市,因为依照他过往经验,道琼斯指数基本上每两年就要跌到200点以下,几十年都在这个期间波动,而那时道琼斯指数已经涨到了250点。

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很赞同格雷厄姆的观点,也建议巴菲特不应该这时候进场。他们都是根据历史经验,缺乏长远目光深入思考,美国企业正在变化,一些新兴产业正在崛起,美国货币政策不再严谨。

时代的车轮正在滚滚向前,很可惜格雷厄姆和霍华德未能结合实际情况前瞻性地思考未来美国会有怎样的变化。

全部讨论

2023-03-11 09:13

b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