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侦探投资学》诞生记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2

2022年初,上海因疫情封城三个月,我所在的小区封楼,每日只能踱步于方寸之室,往来于客厅和书房之间,正是在这种近乎闭关的环境中,我翻译完成了第一本财经专著《大侦探投资学》。

说到这本书的缘起,要从2021年秋天讲起,当时我陪同杨天南老师前往武汉大学、中南财经大学演讲,主题是《被一本投资经典照亮的人生》,同行人有现在投资界的明星王冠亚,我第一次听闻他刚获得第一届财经写作比赛冠军,30万奖金。

当时,我的内心深受震撼,凭借一篇文章,拿到30万奖金,纵观历史我也没有听说过这种事。喜欢写作的我,上大学时就萌发过“卖文为生”的梦想,看到身边就有这种榜样,激发了我内在的动力。

大学毕业之后,对出身农村的我来说,解决物质的问题更为迫切,卖文的这个梦想逐渐淡去了。虽然如此,我心里知道,这是一股自我实现的力量,它虽然淡去,却不会彻底消失,而是一直隐伏在心中,终有一日会找到新的出口。

就在那一天,我听到了它久违的响动,来自心灵深处。我暗下决心,如果全国财经写作征文比赛一直举办,我将连续投稿十年,如果拿不到大奖,到时也就认命了。

互联网从业十五年之后,我从携程毕业,和第一个十五年告别。杨老师创办的金石部落成为我的心灵归属,每当我走近老师一些,身上就会多一份起而行之的力量。从武汉回到上海之后,我又前往句容,参加了第四届金石年会。

年会上的一次早餐时间,杨老师和几位同学在一起坐而论道,正好谈到到财经翻译的话题,现场一位同学忽然转头问我:“振巍,你的英语怎么样?你也可以像老师、冠亚一样,翻译财经书籍呀。”

这个事儿我还从来没想过,一时愣住了,幸好杨老师及时救场,打趣说:“他的英语和中文差不多。” 现场一片欢笑。

后来,我渐渐把这件事忘了,直到2022年的4月份,我接到了老师的一段语音,问我有没有意愿翻译一本财经书《大侦探投资学》,这本书是《巴菲特之道》的作者哈根斯特朗先生唯一还没有被翻译的一本书,我可以先试译5000字。

这个缘分很奇妙,杨老师当年被《巴菲特之道》照亮了投资人生的道路,如今我有机会翻译作者的另一本书,接到电话之后,心情自然很激动。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将文字凝结成书的机会,我想到了喜欢的翻译家傅雷先生。

行走社会,陌生、信任是最大的成本,如果仅靠我个人的力量,试图推开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大门,难度可想而知。现在,杨老师不仅靠多年积累的力量推开了这扇门,还带领了更多的学生一起走进来,春色满园,令人欣喜。

老师领着我们这群学生,避开了可能荆棘遍地,四处碰壁的道路,直接走到了梦想中的金色大门之前。我的试译稿交给出版社李老师之后,获得了夸赞,顺利签订了翻译合同。老师闻讯,特意给我发来一段鼓舞人心的话:

振巍:

恭喜你与出版社签署正式翻译合同,这是你的能力和价值得到社会认可的表现,可喜可贺。

时光飞逝,世事艰难,但明道优术的道路依然值得全力以赴。

虽萤火微光,虽成功不必在我,依然值得努力。

站在门外,一道破万术;

进得门里,万术证一道。

——天南予振巍书20220422

追随老师三年以来,我不间断的写作,初步统计写下了至少100万字。老师很重视文字的传承,不遗余力提携后进,让写作带给我许多正向的反馈,我在第二年投稿时获得了第二届全国财经写作一等奖,现在又等来了第一本译著的出版。

出版社李老师发来新书的封面,我看到杨老师、王冠亚和我的名字列在一起,有一种不真实的梦幻感,当初武汉游东湖时的决心再一次涌上心头。

译著完成之后,我邀请杨老师、王冠亚为《大侦探投资学》写序,杨老师写下了一篇气宇非凡的《圣人可否学而至?》 ,带给我对未来无限的憧憬。冠亚写了一篇《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画布》,让我更加坚信“一生只做一幅画”的愿景。

从那张东湖边上师生三人的合影,到如今三个人的名字再次在同一本书中 “合影”,我走过了八百天,跨越了百万字。

我还邀请在携程工作时的直属领导,现任去哪儿旅行网CEO陈刚先生为本书写序,他取的标题是《投资者的宽度》。如果没有携程八年的工作经历,和团队内部创业成功,就没有我此后更加从容有度的投资人生路。对此,我一直深怀感恩。

这本书故事性很强,读起来很轻松,很适合做投资者教育,它会告诉你,投资不是有关炒股的游戏,而是一份正当的职业,这份工作应该是什么样子,书中递给你了一把衡量的标尺。

作者哈格斯特朗一生致力于研究巴菲特,写作这本书的构思却很奇妙,他别具匠心地将伟大侦探和投资者所需要的品质结合起来,寻找职业共通的底层逻辑。

我呢,正好同时在做两件事,其一是伯贤书院,以文化传承为主线,修养身心之灵。其二是传习投资,以投资立业为主线,探寻投资之道。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总觉得这是两件事,在专注,还是分散的考量中,若有所思,没有解开,直到这本书走近了我,带来了豁然开朗的启迪。

书中写到,作者其实也有至少两项热爱,阅读侦探小说和研究巴菲特,他可以将这两件事融为一体,找到共通的原理,写出了一本书。我是否也可以做到这一点?用中国文化去解读投资界的原理!

人生只有“悟道”一件事,不同的职业,只代表身处不同的道场,最后悟到的内容其实是一样。那些做一事,成一事,甚至跨行业而做成事的人生管理大师,一定掌握了最底层的成事之道,而不只是学会了表面上的行业知识。

这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护城河。

悟道之大成者,总会从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中兼收并蓄,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凭此真知,有效指导在各行各业的实践。所以,我们才会看到,稻盛和夫既可以创立京瓷,也可以挽救航空业。

归根到底,事在人为,而人的行为皆由此“心”发动,这颗“心”,历经千万年而不变,跨越东西国度而共通。如果说世间只有一种学问,无疑就是心学,用来做投资,叫投资心学,用来做企业经营,叫经营心学。

最后,感谢人民大学出版社的老师们,特别是李文重老师在翻译过程中一直鼓励我。去年五月份,我随同杨老师走进出版社,和编辑老师们深入交流,知道这里有一群可爱的人,一直守护着灵魂的净土,向他们致敬。

我很庆幸,一路走来,和文字的因缘一直没有断开,写作本文时,经常想起扶持我走在文字路上的师友。一个人的成长,至少需要十数人的托举。我知道,此次出书只是又一个开端,从一百万字,到一千万字,我还在路上。

注:本书已经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京东旗舰店和微信小程序商店上架,需要的同学可按路径购买。[愉快]

全部讨论

期待翻译威廉姆斯的《投资估值理论》中文版的推出!!

今天抖音下单买了此书,后期期待翻译威廉姆斯的《投资估值理论》中文版的推出!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