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子打错了地方 周记 2024-1-28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9喜欢:0

“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一片欢呼,个人觉得板子打错了地方。

转融通业务的融券部分可以给市场提供更多券源,理论上能够抑制过度炒作,尤其是新股过度炒作,进而推动新股定价更加合理,这样一个本来挺好的制度,其他国家市场也在用,在A股却引发骂声一片。

导火索大概有两个:

一是金帝股份上市首日大股东就把股份借了出去,虽然证监会也说了其做法合规,但群众觉得吃相太难看;

二是高瓴通过把持有的隆基绿能股份借出,使实际持股份额降到5%以下,然后在二级市场悄悄减持隆基,规避公告义务;

还有人怀疑股东借出的券最后流到市场的过程中是不是有利益输送,量化机构是不是利用市场漏洞实现T+0,等等。

按正常思路有漏洞打补丁便是,可监管层直接叫停了转融通业务,可能是迫于舆论压力,可能是因为市场不争气的怂样,也可能是漏洞不太好补,对高瓴的违规减持已经立案尚无下文,另外还有多少家高瓴,投资者潜在损失要不要补偿,想想确实不好处理。

制度有漏洞很正常,漏了就要补,该追责的追责,才能建立一个公平的交易环境,如果仅仅是“暂停”,违规方没有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板子就打错了地方。

明天市场会有什么反应,我觉得整体不会有大反应,个别借券多的股票恐怕会有投资者恐慌性买券回补。

*********

本周还有一个消息关注度好像不太高——地方可以自主制定房地产政策,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转向,而且可能是长期性的。个人觉得前几年制定地产政策限制措施的时候严重误判了人口趋势,在总人口长期下行,城镇化速度放缓这个大趋势下,群众对房子的需求可能根本不需要限制。举一个类似的例子,过去几年很多中小学规划了新校舍,以应对生源增加,结果这两年一些学校生源数量开始下拐,那些规划的校舍恐怕不见得用不上。

过去一些年对地产的管控措施也很多,都没有实质性地长期性地管住房价,原因就是需求旺盛,三道红线之所以“立竿见影”,可能是刚好和生育率下行供求关系扭转的时间暗合。根据这个逻辑,放开地产限制政策短期可能有点用,长期恐怕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

本周前两天那叫一个酸爽,微盘股分别跌了6.85%和1.93%,好在后面几天基本修复了不少,加之融资的海控怒涨6.81%,实盘回血大半。

河蚌组合净值:本周净值-1.9%,2024年净值-6.7%;

$河蚌(ZH2257693)$

精彩讨论

知易行难大叔01-29 08:16

这个杠精的思维模式是为了吸引粉丝,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说反智言论么。这么多的粉丝,这么差的投资组合业绩!我醉了

流柱01-28 21:48

去年 5月大家过度乐观,没人思考很多问题。现在大家太过于悲观,寻找下跌理由。长期来看就是执行牢底坐穿加倾家荡产制度执行到位

顿牛01-28 21:47

大股东之所以想卖公司,是因为市场给的价格太慷慨,这个问题不解决,大股东会想尽一切办法找漏洞。

全部讨论

这个杠精的思维模式是为了吸引粉丝,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说反智言论么。这么多的粉丝,这么差的投资组合业绩!我醉了

01-28 21:48

去年 5月大家过度乐观,没人思考很多问题。现在大家太过于悲观,寻找下跌理由。长期来看就是执行牢底坐穿加倾家荡产制度执行到位

01-28 21:45

限售股暂停融借是合理的,很多股票高价发行也是因为限售股可以做空,实际上就是马甲自借,这也上市公司和券商提供高价发行本质。这个漏洞堵住后可能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新股和次新股炒作,我觉得炒作资金比大股东套现离场更有意义,无能游资也好散户也好,他们是这个市场玩家,而对于很多卖公司的大部分上市公司来说,他们就是来卖公司的,他们不是玩家

没有限售股转融通,新股定价勾兑的空间就少了,定价泡沫自然下来了;
以前为什么敢疯狂报价, 不就是可以反手借出,一鱼两吃;既吃了超额融资的分成,又吃了券源出借的收益,这部分券源可是十几二十几个点收益呢。

01-29 08:41

你就是剑,或者是槐!!!

老师你好策略还有效吗?

01-29 10:40

问题是有板子么?

01-29 09:04

这业绩,不敢恭维

01-29 00:32

借出证券会影响实际持股比例吗?是的话也太离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