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大考应该不远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14回复:26喜欢:18


一些草根观察

去年,几位电商朋友说,淘宝在处理买卖双方争议时的尺度对卖家友好了一些,不像之前完全偏向买家。大家认为,这也许是阿里应对卖家流失的举措之一。

昨天跟另外一个做电商的同学聊天,她们是一家生产车衣的工厂,直供京东。她说去年京东生意不太好,拿了一些货到拼多多清仓。

拼多多已经站稳脚跟,这点没有什么争议。争议的焦点是,拼多多是对中国即有电商的补充,还是颠覆,本文作一些讨论,望能抛砖引玉。

以销定产的弊端

首先纠正一点,拼多多的以销定产不能称之为C2M。C2M中的C,指的是顾客(Customer),指的是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需求,并不是拼多多的批量式标准化订单。C2M解决的是多样化需求与批量生产的矛盾,而不是标准化订单和库存的矛盾。

拼多多在前期主打低附加值类目,优先跟生产端合作,让买家有一种拼多多特别便宜的突出印象,形成了营销暴点。实际上这些生产端卖家早就已经存在于淘宝,只不过密度小,给人的感受没有那么极致,几毛钱的袜子,几毛钱的牙刷,3.9元包邮的东西,淘宝早就有,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很多年前就旺旺声不断。

直接对接工厂,以销定产的模式,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限制品类的扩充。一些标准化、品牌化的类目,有非常庞大的线下销售渠道和价格层级,不可能单独为了和拼多多合作而打破。许多知名品牌在天猫店的销售价格都是执行和线下相当的零售价,拼多多如果要扩充这些品类,就必须要接受现有价格体系,这会弱化拼多多“特别便宜”的即有形象。

换言之,拼多多如果一定要杠着低价的定位,就只能主打一些水果,农产品,弱品牌化的品类,这些品类只能锁定一些低端消费需求。如果想要提升消费梯度,吸引高端消费人群,就不得不弱化低价这个大旗,和阿里京东全面竞争,这会对拼多多的品牌定位、商家服务水平、多层次运营能力形成挑战(阿里做了这么多年,对买家社群文化的构建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对需求和商品的匹配能力,大数据的积累等都不是能够轻易赶超的)。

补充还是颠覆

拼多多跟卖家之间的合作并没有排他性。拼多多所有的低价,在淘宝基本都能找到,拼多多的卖家,也都可以在淘宝开店,甚至很大一部分之前就来自淘宝或正在淘宝开店。

拼多多的差异在于通过微信盘活了一些用户的钱包,并满足了他们的消费偏好。这些用户之前因为种种原因不太会用支付工具,但是微信里刚好有点钱,恰好又喜欢买一些高性价比的产品。

目前为止,拼多多只是补充了中国电商的消费梯度。并没有在资源、商业模式、技术上形成竞争壁垒。如里阿里愿意的话,搞个淘多多,京东搞个京多多,跟拼多多正面竞争如何?

流量不是根本

背靠腾讯的流量无疑是拼多多石破天惊的重要推手,然而,流量之于电商,正如资本之于创业。流量和资本都只是助力,最终决定成败的是人和商业模式。

如果流量能够决定一切,腾讯的拍拍和百度的有阿就不会惨败,也就没有后来的京东

另一方面,如今电商的流量来源已经非常立体,大量的流量来自于微博、抖音、头条、直播、公众号等第三方内容平台,微信的单一流量不能满足当下电商的经营需求

插一句,对于这些新兴的内容平台,腾讯自己都还在头疼。

拼多多的流量上升期一旦放缓,就需要想办法提升单客价值,就会有扩品类的需求,就需要提升消费梯度,花街的钱是冰冷的。这一天应该很快就会来,花街的空头在等着,也许马道长正咧嘴等着。

这个时候,再来观察拼多多的竞争力,就比较清晰了。

并于以销定产,我之前还写过一篇文章——《以销定产和清库存是不是好的生意模式?》。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顿牛投资,欢迎关注。

$拼多多(PDD)$ $阿里巴巴(BABA)$ $腾讯控股(00700)$ 

@今日话题 @不明真相的群众 @Ricky @s_crat @密西西笔盒 @大道无形我有型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