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加速侵占纸质市场规模 纸币支付就要被无现金支付取代?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不带现金出门,正成为一种消费新常态。曾经是年轻人的专属,但是今日成为多数人的日常。不少人说,中国已经有一只脚踏进了“无现金社会”,手机变成了人们的“钱包”。随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等第三方支付方式的普及,吃饭,购物,看电影,买票等等需要现金支付的环节现在手机支付就可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央妈今日表示:明年6月30日第三方直连模式将停止使用。这也从侧面表现出电子支付在人们生活中应用之广泛。丹麦有望成为世界第一个不用现金的国家。你可用信用卡和街头小贩结账,可以用手机来为你想要的东西买单。未来是否真的会出现“无现金社会”?

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无现金社会”?经济体中的金融交易不再使用纸币和硬币,纸币和硬币(统称现金)完全退出经济中的货币流通,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电子支付工具与手段,如电子转账(EFT)、银行卡等等非现金支付手段。当前世界各地货币都是基于政府信用,当前法律下,不能把数字货币,例如比特币当作货币使用。电子支付与数字货币概念迥异。

在我国现行的支付工具中,现金支付仍旧占据绝对比重。据统计,2015年银行卡刷卡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比,即银行卡渗透率只有47.96%。也就是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52.04%的交易仍然使用现金支付,这远低于西方国家甚至少数非洲国家的非现金支付交易比例。

无现金支付其实也存在着很大的金融风险,网络支付存在着更多的风险,一些钓鱼网站使用违法的手段将人们的钱骗走,无现金支付背后更大的问题在于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无现金需要电子化支付,所有的交易信息被记录,在大数据等技术下,如果政府监管不到位,法律不完善,会有互联网巨头悄悄采集所有隐私数据。

“无现金社会”并不意味着要“消灭现金”,而是让支付不再受现金的束缚,让生活在科技的支持下更加方便。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无现金支付无疑更方便,但是对于一些老人,残障人士,无法使用无现金支付的人来说,现金支付仍是更好的方式,无现金支付会使货币流通更方便,但并不意味着要将现金所取代,实物货币在中国历史上流通几百年,不仅仅有货币意义,还有着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