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旁观者者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9喜欢:1
很多熟人,希望自住的房子跌回2015年末的价格呀,然后再以此价买改善性好房,自住房当年买入价更低,支出成本几乎可忽略,例如2007年买的。

热门回复

你真不了解社会中欲改善房的阶层。不少体制内的老中年人,手握现金大把,住着楼梯房,I6年没买好房,现在要用翻倍的钱买他人同等品质的洋房(总楼层数更多,假洋房),心理不服,咒怨社会,不怂自己,嫉恨矬人活得比自己好。

你说的多是家里一套房的落地户,我见过不少。老破小跌,改善房可不一定跌多少,逻辑上说不通,都是只能装的好像跌了自己不在意[捂脸]。有魄力的话卖了租房,他们又怕涨。

不是嫉妒50—60岁人有钱吗?45岁就想解决完善?不会认为有钱人靠过万养老金去折腾吧?儿女靠啃老过好日子?一代不如一代?

不然呢?你活在梦里嘛?这不就是中国的现实?不然你说的那些的是有钱人?

给他降下来,老年人会去折腾嘛?善房的标准用户群在30到45左右,年龄大了都不折腾了,哪有需求?没有儿女?

老中年改善?笑了

改善型住房跌的要少很多吧!至少上海是这样的。早些年老破小和改善型住房价格还没拉开时,都没能一步到位。现在想买改善型住房了,也只有晚上才能买了

我旁边的央企军工,人才新员工70%以上,外地外省的,这么好的流动性。不如人的厂二代,只能拿人家二分之一下的收入,安安静静地工作着。快去挤进建邺理工的火控牌,妥妥地来上班。卖茶叶蛋,和搞导旦比收入,比分层。活在奋斗中。

你说的这类人,有但很少,跌下来更不可能买,不是改善目标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