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走正确的路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喜欢:4

50年前BRK的掌门人巴菲特还默默无名,只在投资圈内为部分人所知晓。在外人看来,沃伦﹒巴菲特这一年的投资业绩极差,资产亏损达到48.7%(账面价值)。

这一年是1974年,巴菲特已经44岁。好在当时他的个人资产已经积累到一定规模,好在他不是在基金供职或者在企业投资部做投资工作。在当下中国好多投资业务类招聘广告都写着“年龄要求35岁以下或30岁以下”,那么44岁的年龄可以作为一个一事无成的典范了。

假如没有1956年到1969年的成功底子,他是在1964年或者1968年开始,结果会怎样。客户会不会因为72年到75年的惨淡业绩都跑光了,如果在投资方面供职,会不会早被优化掉了。

在1956到1969年,长期较好的大市背景下,依然坚持套利为主的保守策略,稳步积累资本实力。有人说巴菲特创业早期市场环境好,这一点中国没法比。说实话我不认同,在资本实力尚小的时候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市场好的背景下更难坚守低风险保守的套利投资策略。巴菲特早期的过人之处在于,很早的认清了客观世界的规律,跳出主观认知的世界。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主观认知的世界模型,它跟外部真实客观世界的差异大小,决定了我们在世俗中的成绩大小。

巴菲特看起来的中年危机,也是另一种脱离多数人主观认知的外在表象而已。

在1972、1973、1974、1975年这4年里,以市值计算,巴菲特的投资业绩分别是+8.1%、-2.5%、-48.7%、+2.5%。在1974年,在巴菲特亏损48.7%的同时,标普500指数只下跌了26.4%。在1975年,巴菲特几乎赚了个寂寞,当年投资收益只有2.5%,标普500指数却上涨了37.2%。4年时间,巴菲特和信任他的投资者们,累计赔了44.6%,巴菲特个人身家也几近腰斩。对于已经45岁的巴菲特来说,这样的投资业绩在外人看来绝对不算好。

在当下中国,一位已经45岁“高龄”的基金经理,他在过去4年里把投资者的钱亏掉了将近一半,什么时候反弹赚回来,我们不知道,投资者、同行、媒体会怎样看他?下课估计是必须的了。

巴菲特69年之后如果还管理合伙私募基金,这样的业绩估计也会跑掉一半的投资者。在多数投资者眼里这位基金经理该滚蛋了。

40岁之后,更多是投资有价值的公司,质地好有成长,长期持有。账面亏损也是亏损,但公司本身的价值在一年年增长。股票价格上的亏损,即账面亏损,卖掉了,割肉了,就成了事实性亏损。如果股票背后公司质地不错,后来上涨了,割肉后也没再买回,这就成了永久性亏损。

A股中多数公司投资价值一般,公司质地一般,一部分可以说几乎没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常常因为这样那样原因,成为妖股,短时间翻倍,涨个三四倍。如果在一只妖股上,持股亏损到了50%,这就是账面亏损,后来半年后或一年后同样题材再度被热炒,而这位投资者也从没割肉一直持股,股价从底部翻了三倍。这时候账面盈利50%,股价上涨带来的盈利。公司经营本身可能还是亏损的,公司还在胡搞。那么这一部分落袋的利润就是股价波动带来的利润,即账面盈利。

更多由于股价波动带来的利润,我们可以称作交易利润(即账面利润)。更多由于公司成长价值提升带来的利润,我们可以称作投资利润。企业优胜劣汰,极少数,胜者为王。交易堪比战争,也是九死一生。

两种利润都是真实资本盈亏,都是我们关心的赚钱了还是赔钱了,对于价投学习者来说,其中迷惑性和不易理解,正源于此。

交易是每一个交易者的九死一生,投资则是让公司去经历九死一生,自己远离战场享受胜者为王后的一部分战果。显然后者胜率更高,投资的核心是优秀公司,什么是优秀公司,剩下的历经九死一生的已经有了垄断地位的公司。

真正可以作为价值投资标的的公司并不多,可笑一众基金公司,搞各种各样深度研究报告,报告越来越长,调研越来越细,离价值投资越来越远。企业投资部也跟着学习,可悲。

正如巴菲特在1985年采访视频中所说,价值投资之所以难以做到,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太简单了。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王安石《浪淘沙令》

全部讨论

03-23 17:01

巴菲特最强的是,从年轻开始,一直坚持走一条路,不被诱惑,哪怕中间迷茫过(在牛市中,关闭了他的合伙公司)始终坚持自己的投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