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赛道大热,正在量产你未来的机器人同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眼下的疫情带来的诸多挑战,其实只是加速了“前新冠”时期世界已出现的潜在危机。

比如大厂裁员,表面上是疫情黑天鹅和整体大环境导致的公司业绩下滑,不得不裁员。实际上,只是提前了企业解决人力资源冗余的时间节点。许多智能技术,本来距离应用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结果工作环境的变化,直接加速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需求,也就是“机器换人”。

当前“人”面临的挑战,机器人同样也在面临,从一开始承担类似工厂流水线的活,到现在需要理解老板的意思,效率更高,出错更少。

淘汰落后产能,人机协同正当时,也让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不断受到企业和资本市场的青睐。不同于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这类实体机器人,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机器人正在渗透各行各业。而传统软件厂商、AI厂商、低代码平台、云计算公司、初创企业、BAT,都在RPA赛道上争先恐后地下注。

一、RPA:“数字员工”鼻祖

在“数字员工”上,谁都不愿掉队。

其实在AYAYI、崔筱盼等外表俊美的“数字打工人”入职大厂前,B端早已兴起一种更加“经济适用”的数字员工——RPA。

传统的RPA技术最早可追溯到1994年微软发布Excel 5.0中Macroinstruction(宏指令)功能,随着数据库和编程技术的成熟,逐渐形成了现代RPA三件套的低代码软件开发工具包,即流程设计器、控制中心、机器人。由于可以模拟人类在计算机等数字化设备中的操作,因而在应对大量、简单、重复的工作场景方面,RPA展现出强大的应用优势。

例如阿里很早就有自己的RPA产品,最初的形态非常朴素,就是客服小二们常会用到的自动化消息群发工具。后来内部和外部的类似需求越来越高频,于是团队将其打造成一个“智能软件机器人”,也就是一款职能性应用的自动化工具。

阿里之后,国内大厂如华为云、苏宁云、平安云等云平台,用友、金蝶等传统IT厂商,以及一大批创业公司纷纷布局RPA市场,有深入电商场景的,瞄准财务、人力资源行政场景的,也有专注金融领域的,让RPA市场竞争整体加速。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事实上,RPA也是近两年全球企业服务领域中一条极热门的赛道。根据Gartner发布的《2021年RPA魔力象限》,RPA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细分软件市场。

一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全球范围开展得如火如荼,利用技术手段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切中大型企业痛点需求。德勤RPA研究报告显示,如果计算一家收入在200亿美元且拥有5万名员工的财富1000强公司,其中20%的工作流可以用RPA自动化操作完成,那么每年就可带来超过3000万美元的利润。可以预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不断深化,RPA以更高效的方式取代低效率的劳动力付出,是必然的发展。

另一方面,去年4月,国外RPA头部厂商UiPath在纽交所上市,当日股价飙升23%,交易总价值超过13.3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软件公司IPO之一,一时让RPA赛道风头无两。

图片来源:PRA中国

在企业端强劲的数字化需求和海外资本市场验证的高估值推动下,这个原本低调的赛道,在国内也频频受到资本青睐。据统计,2021全年国内共计15家厂商 19 起融资,总额破 34 亿,估值近230亿,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81.8亿元。到2025年,全球RPA市场规模将达到225亿美元。

软件席卷世界的浪潮下,就产品本身来说,发展迅猛的RPA相较其他SaaS,究竟有着怎样的差异化优势呢?

二、出道即巅峰,AI加持是关键

RPA能成为软件界的“尖子生”,第一个原因是离不开它易部署和高ROI的软件特性。而这两大特征又正是企业在实际部署数字化工具时最看重的点。

易部署,意味着能轻松适用于复杂的业务场景。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老旧信息化系统、数据孤岛等大量历史遗留问题阻碍着企业的数字化之路。像各类SaaS的引入一方面推动了转型,但另一方面又由于需与原有系统打通而给企业IT系统增加了负担,难以有效协同管理。RPA作为一种低代码开发工具,无需对现有系统进行改造,既可以嵌套在其他软件中完成部门重复类工作,也可以直接连接顶层软件,以非侵入式方法跨部门、跨行业灵活部署,有效解决系统协同问题。

高ROI,则代表投资少、见效快。软件光是好用也不行,在落地过程中,企业最重视的就是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效益。

图片来源:PRA中国

有多重视呢?“RPA中国”调研显示,在2021中国企业及机构数字化转型优先策略评级中,79%企业选择以“回报优先”,高居首位,远超排名第二的“体系化建设优先”。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企业希望在短期内就能看到项目回报,对长周期价值回报项目或基建项目兴趣缺失。

这时RPA就显示出其他智能科技难以企及的优势了。由于涉及到业务流程,企业可以直观感知、快速检验RPA产品成果,如替代了多少人工、节省了多少工资,每一笔账都算得明明白白。

中石化浦发银行为例,在其部署RPA项目的实践情况中,以流程、人员和机器人对比的效率优势为核心估算,省略其他资本运营费用,其ROI值分别约达1158%和1027% 。

RPA公司们还有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要贩卖,就是RPA+AI,即IPA(Intelligent Process Automation)。这是在RPA基础之上,接入OCR、图片识别、自然语言理解(NLP)等AI能力,让这款职场机器人可以完成更多任务。当前,AI在RPA的迅速发展中,已经越来越成为决胜关键。

多年来,企业一直奔波在业务流程持续优化的路上,虽然RPA解决了一部分简单重复的工作,但远没有达到“万事自动化”的程度。伴随RPA和AI的不断发展,二者的结合将影响RPA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深度方面,RPA融合认知智能技术,可以处理更复杂、链条更长的业务流程,提升应用价值。典型的业务流程包括数据识别、录入、统计、分析四个基本环节,传统的RPA只能覆盖数据录入与统计。通过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AI能力的加持,RPA则能将传统业务流程中难以结构化、被利用的数据,沉淀为可利用的数据资产,继而打通后续统计、分析的全流程。由此,RPA+AI可以被认为是打通了自动化流程的“最后一公里”。

广度方面,RPA+AI可以落地更多业务场景。当RPA具备认知和决策能力,使用边界自然也得以拓展。

调查显示,到2022年,业务流程的整体市场将会重构,主要涵盖了围绕RPA和AI技术的服务改造,总价值将超过80亿美元。而麦肯锡也预测,到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市场规模总值将达到1270亿美元,并将成为智能产业领域发展的新突破点。在这样的发展中,RPA+AI将大有可为。

三、百R大战,未来路在何方?

整个软件领域内,RPA的行业温度有目共睹。

但目前,RPA的市场教育仍在继续。因为从小众的技术市场拓展到具有普适性价值的企业级数字化领域,存在大量低效分散的流程的行业也同时在经历快速发展与变革。如何与行业展开对话,如何结合一线业务人员的痛点实现更多可落地的创新,会是未来RPA最主要的发展趋势。

对于企服领域来说,不同客户关注的产品维度有所不同。比如像政务行业,存在着大量、高度分散的复杂流程,企业的管理者也大多对此类流程缺乏完整的认知,导致许多可被RPA自动化的潜在场景难以被识别。但如果一套RPA产品服务可以实现更复杂的场景,支撑更深度的逻辑,被客户替换的概率就会更小,从而形成品牌效应,推动实现更多的复购。

但国际头部RPA厂商UiPath和Blueprism却为行业的发展,提出了策略的一种分歧:做工具还是做平台?

这其中,强工具属性的UiPath充当“卖铲子”的角色,提供学习资料让客户内部学会使用产品,却很帮助客户亲自构建流程、部署实施。

起家于银行的Blueprism团队,更倾向于为大型客户提供统一部署的机器人操作平台,并帮助团队实施,而非由员工决定有哪些自动化流程。

但无论是个人工具,还是企业级平台的选择,都需要根据具体行业和场景而定,这背后考验的仍然是RPA厂商对行业knowhow的理解,以及是否真正帮助客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虽然现在国内RPA赛道越来越拥挤,第一梯队渐成雏形,但是尚处分散状态。但按照行业发展的规律,未来,领跑者也会出现。相比美国同行们,中国SaaS公司除了产品,还得在服务上下更多功夫。目前行业也有产品同质化严重,打不合理价格战的现象。例如,近百家RPA厂商在财税银行领域“卷“着。

像机器换人一般,能力更强的职场机器人也将淘汰单一功能的机器人。而作为真实的职场人,也须要树立各自的专业护城河,在创新、创造方面更下功夫,固步自封不仅仅将AI替代,还终将被时代淘汰。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