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经济站上风口 你敢上车吗?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近日市场热点主线聚焦医美板块,长江健康持续走强,今天再度封死在涨停板。市场风格要变了,不“吃药喝酒”了,改走颜值经济路线了?

《2020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纯医美市场规模仍达1975亿元,占比全球17%。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医美市场近五年的平均增速为30%左右,有望在2021年超越美国,成为医美第一大市场,预计2025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

随着颜值经济时代的到来,医美正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但从渗透率来说,我国医美容项目渗透率较低,仅为日本的1/3,美国的1/5,韩国的1/6,但是中国医美渗透率已从2009年的1.5%提升至2019年的3.6%,有业内人士预计,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医美消费渗透率仍将提升,整体渗透率提升空间4-6倍左右。由此可见,未来5-10年将是医美赛道发展的黄金时期。

而且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早已成为第二大医美市场。艾瑞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3115亿元。有机构甚至预计2024年我国医美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相比于2019年市场翻倍增长。综合对比国内外医美渗透率和消费金额等指标,中长期看我国医美行业仍有5倍以上成长空间。如果考虑到我国合规机构仅占14%,真实医美市场规模可达万亿级。

新氧发布的《2020医美行业白皮书》报告显示,中国医美行业的消费主力军是30岁以下的人群,90后、95后以及00后在整个医美行业的消费占比达74%,并有持续低龄化的趋势。

医美行业正呈现出供应和需求双双增长的局面,尤其是刚性需求为带来的成长确定性,正在重塑整个行业的估值逻辑。



随着产业赚钱效应的扩散,新入驻的企业络绎不绝,国家有关部门对医美行业的监管日趋严谨。目前国内医美产业链上游偏集中,中下游渗透率较低,随着行业监管政策不断完善,医美产业链将加快走向合规化和连锁化道路。

美容院、整形医院,再到公立医院皮肤科,医美产品的功能化细分会加强,因为消费者十分注重功效,不同的需求会向不同的地方倾斜。这其中,美容院会向生活化的需求定位,比如祛斑、保湿、抗皱这种;而对身体、面部等重塑需求强烈的人群会选择整形医院;对于医院皮肤科来说,目前是整形等失败后的补救场所,未来可能会兼具有整形等功能。

介于大整形和日常美容需求之间的微整形市场处于快速扩张的阶段,尤其是目前的各种注射产品需求量很大,而且从企业端来讲,还可以规避集采,叠加技术壁垒和资质壁垒,企业的议价能力很强,有些企业的毛利率堪比茅台

从产业链毛利及净利情况来看,上游药品耗材的产品毛利率平均在50%-90%的范围内,净利润率在20-50%之间;中游代理经销商平均毛利率在20%-35%之间,净利率水平在5-15%之间;下游美容机构毛利率在40%-70%之间,净利率仅有10%左右。

从产业链来看,上游的设备耗材原材料企业盈利能力最强,中下游的医疗服务机构纠纷多。



医美机构的显著特点是“穷庙富方丈”,非整形医生向整形转行的很多,不具资质的“野鸡”医生更多。这是因为从事医美行业的暴利属性,医美速成班比比皆是,导致整形失败频频发生,即便是被普遍认为最优秀的韩国整形手术也不能将风险排除。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赴韩国整形美容事故和纠纷的年增长率高达10%~15%。

据悉,在众多整形项目中,风险最高的要属削骨磨骨手术,死亡率相对偏高,即便能够幸运手术成功,5%-10%的整容者仍会有后遗症,比如面瘫。对于医美机构来说,整形失败不仅要面临高额的经济纠纷,还将会影响未来招徕客户的能力,而常见的整形不理想,也可能成为医闹、索赔的理由。

不过,抛开消费者感受不谈,作为兼具成长确定性和爆发性的当前的极佳赛道,医美行业毫无疑问被送上了风口。不出意外,近几年会有很多大资本去抢滩市场,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医美乱象对其未来发展的阻碍。这是一场关乎健康、美与自我认知的事业,但愿从业者能够多些良心做事,多些谨慎,多些站在消费者角度的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