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ad转发:0回复:0喜欢:0
985父辈回乡这个让我想到旧时官场失意回乡创办乡塾那群人,他们通过个人的影响力邀请有实力的人才讲学提升周边人才素养,乃至发展成地方官署认可的书院,远近遐迩时成一时一学的阵地。这种方式就一项专门的学科或许有用,综合实力的提升还是需要各方面努力,还有运气。个人觉得在现下这种官方宣扬道德至上(有德行缺失就各种攻讦,甚至不当人看),实际上谁都不要放弃切身利益的情形下,太难提倡并且推行了。
想当年,我也是受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号召影响,甚至户口都签到了学校,但最后以最纯粹的方式毕业之前不找工作原籍返浙,无他,即使需要崛起的地方,也只给拔尖的人才相应的待遇,当然我也算不得人才,不能怪别人不给表现和发展的机会。
但在不太好的环境,花十二分的力气也不一定能过上体面的生活,况且有可能仅仅是孤身奋战,我为什么还要在泥潭里挣扎当一个螺丝钉呢?反之,京畿之地对于很多人又爱又恨,能立足又有几人愿意离开呢?甚至于我所在的江浙之地,经济发展到没有学历也可过上一般日子,有点头脑总能出人头地,不是心比天高,小日子过的舒坦不难。不比北上,这些年对于周边甚至更偏远地区的吸引力也是相当可以。
所以不说掐尖有理,至少当我们能以物理物质或者所谓985211本科线去衡量成就的时候,就别谈什么公平了吧,当成人心向上不挺好?有多少985的人还希望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呢?不大都轰轰烈烈的就业大军中一员?
意识到不公,去贸然要一刀切解决问题,什么全国一张卷大家一起玩,我认为只会造成更大的不公。
有点能力有实力就尽量致力于环境的改善和公平正义,这才是一个好的对意识到不公的真相反馈,毕竟这些东西不管哪个国家哪个领域甚至社区街道学校乃至办公室都稀缺。
引用:
2024-06-09 15:57
北京考试哪怕只考1+1,哪怕钱学森那样的考生有1000个,但结果也只有500人能上清华,不会更多。那么对于落选的500个钱学森,高考确实简单,因为都会。但是高考也不简单,因为满分也无法被心仪学校录取。
说白了,高考是分省指定名额的筛选过程。源源不断把人才从全国各地挑出来,然后落到少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