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6喜欢:4
$康希诺(SH688185)$ 上菜转发,继续跌。
康希诺股价暴跌成谜 出表并表暗藏资本局?|公司质量复盘
和讯网
2024-03-07 12:48北京和讯在线信息咨询服务官方账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文/夏虫工作室
核心观点:康希诺股价暴跌,究竟是定价虚高的泡沫破灭还是投资者对其前景投出了反对票?曾让康希诺上市第一年便实现扭亏为盈的新冠疫苗业务,似乎沦为“负资产”。合资公司上药康希诺出表并表究竟暗含何种资本局?这背后究竟是谁在出渠道?谁又在出核心技术?
近期,监管再次释放强监管信号。证监会曾深夜发文,将从严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强监管背后折射出监管对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目标强烈要求。监管人士表示,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运行的逻辑起点,资本市场所有产品几乎都与上市公司相关。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的价值,取决于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未来盈利能力。
事实上,监管管理层围绕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这一目标,采取了多措并举策略。一方面,管理层不仅全链条把关,将严厉打击欺诈发行及财务造假公司,同时也通过评级机制进一步夯实“看门人”等中介机构责任;另一方面,对上市后出现破发破净企业则对实控人减持及上市公司再融资采取进一步约束措施。
基于以上背景,我们将以后视镜视角,对2020年以来上市发行1648家(不含泽达易盛紫晶存储等已退市公司)的公司质量进行全面复盘。本文主要复盘康希诺。
康希诺作为科创板的疫苗股,市值一度接近2000亿元,股价高峰时高达793.87元/股。截止3月6日,公司市值仅剩下137亿元,股价大幅缩水超九成,市值蒸发超1800亿元。
来源:wind
值得注意的是,康希诺在“三高”发行中,属于两高,即高定价与高募资。康希诺于2020年8月13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数量为2480万股,发行价格209.71元/股,为科创板IPO史上第二高价股。与此同时,公司此次上市募集资金超52亿元,较原计划募资超近40亿元。
康希诺股价暴跌究竟是公司估值泡沫破灭,还是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前景在用脚投票?康希诺股价遭暴击真正动因是什么?
现金奶牛沦为负资产?遭新冠业务反噬
2月23日晚,康希诺发布了2023年业绩快报,快报显示,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57亿元,同比下降65.49%;净利润亏损14.47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5.63亿元,亏损幅度均比去年有所扩大。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亏损同比增加 60.05%,亏损总额同比增加 63.19%,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同比增加 59.1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同比增加 51.24% ,每股亏损同比增加 59.37%。
对于亏损扩大的原因,公司在快报中给出如下理由:
第一,由于新冠疫苗市场需求变化,公司新冠疫苗相关收入较同期大幅下降;
第二,基于新冠疫苗产品实际接种情况及对未来接种情况的预期,公司对已经发生的及未来可能发生的新冠疫苗产品退回金额进行核算及合理估计,并于报告期内冲减疫苗产品收入;
第三,营业成本方面,因新冠疫苗产量较低,相关产线产能利用率不足, 公司将该部分冗余产能对应的固定成本计入营业成本;
第四,考虑新冠疫苗相关存货和长期资产的未来使用计划,公司对存在减值迹象的存货、应收退货成本、预付账款和长期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计提减值损失;
最后,报告期内,公司为持续推广流脑疫苗产品增加营销活动推广,销售费用较同期增长。
从上可以看出,公司遭新冠业务收入端与成本费用端同时挤压,使得公司业绩亏损扩大。事实上,从公司历年财报数据表现看,亏损是常态,而盈利则似乎具有一定偶然性。
需要指出的是,公司的非新冠在研项目整体进展延缓。
对于公司非新冠在研项目延缓。公司曾在2023年6月表示,根据公司产线建设布局,创新疫苗产业园将对非新冠产品进行产业化,主要包括 PCV13i、PBPV 和 DTcP 为基础的联合疫苗。其中, PCV13i 目前已完成 III 期临床试验现场工作,不存在严重滞后于研发计划的情形;PBPV 和 DTcP 等其他非新冠在研项目进展有所延缓,DTcP 疫苗产品目前已完成临床 I 期试验,预计 2023 年开展临床三期试验,并加速推进 DTcP 为基础的联合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PBPV 产品正在进行临床 Ib 期试验,以上在研产品均已进入需要相关产线支持的阶段。截至目前,以上在研产品的相关产线正在建设当中, 建设进度基本匹配其上市及商业化进度。
随着复盘深入,我们进一步发现,公司业绩起伏背后出现并表与出表操作,这背后究竟有没有财务调节动机?公司的核心产品的技术含金量究竟多少?爆发式盈利背后又藏何种资本局?
有没有调节报表?进表出表的财务游戏与资产减值是否充分
2月3日,康希诺发布公告,因无法对子公司上海上药康希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药康希诺”)形成控制,因此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将上药康希诺出表背后是其财务状况出现恶化,亏损在扩大。数据显示,2022年,上药康希诺亏损仅为8252.1万元,2023年则扩大到-9.56亿元。
来源:公告
公开资料显示,上药康希诺成立于2021年2月,康希诺持股49.8%,上海三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维生物”)持股48.9%,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股权基金合伙企业(简称“产业投资基金”)持股1.24%。
需要指出的是,三维生物属于上海医药(601607)旗下子公司;上海生物股权基金背后股东也有上海医药,两者最终穿透实控人均为上海国资委。三维生物官网显示,其成立于1995年,系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金麒麟(603586)分析师)下全资控股的创新药版块企业,是一家以创新为驱动、以基因治疗、免疫治疗药物产业化为核心能力的研发型生物医药科技企业。
若以持股比例看,上海国资委通过产业投资基金与三维生物合计持股比例或整体大于康希诺。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成立之初,康希诺却对上药康希诺拥有控制权。
2021年2月2日,康希诺与上海三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维生物”)和产业投资基金签订合资合同,建立上药康希诺,分别出资4500万元、4000万元和1500万元,分别占总股权的45%、40%和15%;2021年5月17日,康希诺与三维生物、上药康希诺签订增资合同,新增注册资本合计约11.05亿元。其中康希诺增资5.55亿元,三维生物增资5.49亿元,增资后,康希诺持股比例为49.8%。
康希诺持有上药康希诺49.80%的股权,但同时公司与持有上药康希诺1.24%股权的产业投资基金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至此,康希诺对上药康希诺拥有控制权。
事实上,并表当年,即2021年,康希诺业绩迎来爆发式增长。年报显示,康希诺2021年实现营收43亿元,同比增长17175%;实现净利润19.14亿元,同比增长582.65%;实现扣非净利润17.97亿元,同比增长451.44%。其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均实现扭亏为盈,这主要得益于公司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 型腺病毒载体)克威莎获得境内外多个国家的附条件上市批准及紧急使用授权,其商业化对营业总收入及相关各项利润指标产生积极影响。
根据公开资料发现,康希诺曾在官网通稿中表示,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宝山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康希诺生物与上海医药集团合资成立上药康希诺,并于上海宝山建设新冠疫苗生产基地,开展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克威莎?的生产合作。上药康希诺以最快速度、最优品质打造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疫苗超级工厂”,凭借专业化的工艺理解和资源整合,可实现2亿剂新冠疫苗的年产能。
2022年1月27日,上药康希诺生产的新冠疫苗量产上市仪式进行。据当时有关报道称,在过去一年里,从开工建设到取得生产许可(金麒麟分析师)证,一座“疫苗超级工厂”拔地而起,成为上海首家获批生产新冠疫苗的企业,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实现了“当年创立、当年建成、当年投产”的“上海速度”。
综上可以看出,公司的出表并表伴随着公司业绩盈亏起伏,这背后究竟有没有财报调节动机,或有待投资者进一步观察。
需要强调的是,在一致行动人协议中也同时约定,自生效日起,在上药康希诺仅在初始合作期内有效。而对于初始合作期,主要以谁早作为评判时间的标准,即自上药康希诺取得营业执照之日起的3年内或至上药康希诺完成特定数量新冠疫苗的产量。截至2024年2月1日,上药康希诺取得营业执照已达3年,触发初始合作期届满,一致行动人协议自动终止。
此外,根据公开信息,上药康希诺 2023年一季度出现阶段性停产,然而,公司2023年一季度及2022年未对相关长期资产进行减值计提。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在建工程为 13.42 亿元,较期初增长 63.46%,固定资产为15.02亿元,较期初增长30.21%,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余额合计占公司总资产的24.8%。其中,在建工程主要包括上海临港(600848)基地、上药康希诺疫苗生产基地以及创新疫苗产业园等项目。
公司相关资产减值计提又是否充分呢?
新冠疫苗2022年年初以来,“新冠疫苗过剩”问题就已经引起行业广泛讨论,相关资产减值信号或早有迹象。
其一,业内人士认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基础免疫接种的市场空间基本已经饱和了。根据国泰君安(601211)证券的研究数据,截至2022年7月,我国全程基础免疫接种率为89.5%,加强免疫接种率为56.3%;其中,对于60岁以上老年人群体,完成接种一剂/全程接种/加强免疫接种占比分别为88.6%/83.8%/65.7%;其二,病毒持续进化,疫苗迭代跟不上病毒变化;其三,病毒毒性似乎有所下降,致使相关人员接种意愿下降。
事实上,同行竞品2022年上半年已经就相关资产计提减值。以康泰生物(300601)为例,2022年上半年财报暴露,公司解释称主要系资产减值及研发支出费用化造成。
相关资产减值信号或已经在2022年出现,而公司对2023年一季度出现停产的上药康希诺的长期资产并未计提相关减值。需要指出的是,截止2023年一季度,上药康希诺疫苗相关工程进度近达到九成。公司对外回复称,预计该项目建成后,公司不仅可以承接 CMO、CDMO 业务还可以开发其他生物医药产品,因此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相关在建工程及固定资产无减值迹象。
盈利背后有没有资本局?买来的技术与联合开发康希诺自主贡献占比多大
令人疑惑的是,康希诺与三维生物、产业股权基金共同设立上药康希诺,康希诺在这合资公司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这背后有何种资本局?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究竟是技术提供方还是渠道提供方抑或其他?其相关技术含金量究竟有多高?
首先,腺病毒载体疫苗或主要由军科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牵头引领。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8月16日,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消息,由军科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及康希诺生物联合申报的新冠疫苗专利申请,已被授予专利权,这是我国首个新冠疫苗专利。该疫苗的申请名称为“一种以人复制缺陷腺病毒为载体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就是此前陈薇院士团队开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Ad5-nCoV疫苗)。
根据专利摘要,该发明提供一种以人5型复制缺陷腺病毒为载体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该疫苗在小鼠和豚鼠模型上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在短时间内诱导机体产生强烈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此外,该疫苗制备快速简便,可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生产用于应对突发疫情。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专利申请时间在2020年3月18日。换言之,在康希诺上市前夕,康希诺或已经联合相关方着手申请专利。
来源:企查查
根据专利申请发明人发现,15名发明人,能查询到康希诺公司仅为3人,占比仅为20%。其中,主要牵头人为陈薇院士,具体如下图:
来源:企查查
而康希诺相关人士简历如下:朱涛,2009 年至今,任康希诺生物股份(600201)公司执行董事、首席科学官兼副总经理, 目前主要负责管理疫苗研发项目相关的事务,包括研发进度、临床试验、技术完善等工作;CHUNLIN XIN(莘春林)主要向首席科学官汇报,负责新型疫苗产品技术评估、储备及疫苗效果评价等工作;李荩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学成归国后加入康希诺生物。相关信息来源如下图:
来源:公告
来源:招股书
其次,公司招股书宣称四大核心技术平台之一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技术属于买来的。
公司通过取得技术授权及购买技术,从加拿大McMaster大学处购得以5型腺病毒为载体开发的预防结核杆菌的疫苗(Ad5Ag85A)的市场开发权以及相关通用技术。鉴于开发产品需要有符合药物生产管理规范,历史清晰的细胞系,公司从加拿大国立研究院(NRC)处购买了配套使用的293SF-3F6细胞系。依托上述通用技术,公司集中科研力量快速构建起了腺病毒载体疫苗生产技术平台。而后通过对埃博拉病毒疫苗(Ad5-EBOV)的研发,建立了规模化生产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专有生产技术、研发流程及相关标准。
需要指出的是,依托该技术平台,公司与军科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合作在三年内将埃博拉病毒疫苗由一项实验室技术快速研发成为以1类预防用生物制品获批上市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产品。
最后,公开资料显示,三微生物与军科院或早就建立合作,而康希诺相关腺病毒载体疫苗技术似乎军科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的合作。那康希诺在整个关系链究竟扮演何种角色?这背后又会藏着何种资本局?
来源:公开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康希诺对于相关疫苗的销售,公司称主要通过其自有的销售渠道向客户销售疫苗成品和疫苗原液。此外,康希诺的实际控制人及其配偶、部分员工具有赛诺菲-巴斯德等国际疫苗企业的工作经历。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的海外收入显著大于本国收入。
来源:2021年年报
值得注意的是,康希诺上市前夕,公司相关股东出现离婚现象,即刘建法与实际控制人之一朱涛姐2019年12月离婚。这背后是否存在技术性离婚操作也引发监管质疑,即是否通过离婚方式规避股份锁定要求,是否存在股份代持或其他利益输送安排。对此,公司股东技术性离婚给予否认,并称相关责任人承诺三年内不减持相关股份等。
此外,在公司业绩爆发的2021年,相关股东在解禁期刚到便开启了减持套现动作。
Wind数据显示,2021年8月13日,公司约有4279.38万股限售股份解禁并上市流通,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17.3%。解禁日刚到,康希诺公告称,股东上海礼安、苏州礼泰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770.95万股,拟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约为3.12%。据统计,上海礼安、苏州礼泰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减持套现金额达到17亿元。
来源:公告

全部讨论

能不能简单明了一点?

$康希诺(SH688185)$ $康希诺生物(06185)$ $沃森生物(SZ300142)$ 康希诺生物:当弱周期的疫苗遇上了强周期的新冠
《证券市场周刊》是我国较早的专业性证券传媒,是我国权威性的证券杂志之一。被美国期刊协会评为“世界十大财经媒体之一”。虽然新冠疫苗销售清零,但竞争格局相对较好的MCV4价和2价疫苗已经上市,管线内多款产品也到了临床后期阶段,康希诺生物的商业模式也有望逐步跑通。本刊特约作者 陈晓燊/文康希诺生物(06185.HK)2009年成立,2019年在港交所上市,2020年登陆科创板(康希诺,688185.SH)。在港股上市后,股价最高峰时上涨接近15倍,又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从最高点下跌超过了90%。8月9日,康希诺发布公告称,与AstraZeneca AB(“阿斯利康”)签署了《产品供应合作框架协议》,公司将向阿斯利康提供合同开发和生产服务以支持其mRNA疫苗项目,生产和供应特定产品,并提供相关特定服务。受此影响,公司股价上涨一度超过20%。这巨幅的波动背后,行业和公司发生了哪些变化?罕见的行业周期全球疫苗市场规模在新冠疫情前一直处于相对弱周期的持续增长,根据Statista的数据,全球疫苗市场以非常稳定的6.4%年均复合增长率从2016年的272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328亿美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部分非紧急疫苗需求减少,行业增速有所放缓。而随着2020年底以来多款新冠疫苗陆续获批上市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大规模接种,全球疫苗的市场规模在2021年激增至1013亿美元,同比增长200%。正是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行业目前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一方面,这为行业带来了大量收入,新冠疫苗的研发加速了腺病毒载体、mRNA等新技术路线的应用,国内疫苗企业迎来技术创新升级的机遇;疫苗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抗疫产品,民众的健康防范意识与疫苗预防接种意识有所提升,成人疫苗市场有望进一步拓展;全球抗疫也客观促进了国产疫苗产品的出口,加速了中国疫苗企业国际化进程。并且mRNA疫苗技术被验证,这一项被称为“第三代疫苗”的技术也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未来,这一项技术在更多适应症,尤其是肿瘤疫苗的运用,可能给疫苗市场打开更广大空间。但另一方面,后疫情时代,国内新冠疫苗业绩的快速清零,也给相关公司带来了业绩大幅波动,资产负债表存在减值风险,相关投资价值直接转负的中短期影响。需要等这一系列影响消除后,行业才能回到原先的弱周期状态。依然强者恒强的生意全球疫苗市场为寡头竞争。疫情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前四大疫苗巨头(GSK、赛诺菲、默沙东辉瑞)占据全球疫苗市场大部分市场份额(约90%)。与之相比,由于中国疫苗产业进入市场化仅短短不到 20年时间,故中国市场格局相对分散。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全面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同时对疫苗产业准入的行政管制开始放松,民营企业纷纷涉足疫苗领域,外企也逐渐进入中国市场,疫苗市场经济时代从此开启了序幕;截至目前国内免疫规划疫苗生产商仍以国企为主,非免疫规划疫苗中,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占据更高份额。正是由于疫苗这门生意护城河较高,预计未来依然会维持强者恒强的竞争态势。首先是强监管,准入困难。与药品不同,疫苗的使用者通常是健康群体,尤其是以小孩为主,因此质量要求最为严苛,大多数国家对疫苗实行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监控。以疫情前的2018年数据为例,国内的疫苗企业仅50家(有批签发记录的有59家),获批产品仅200多个;相同时期,中国医药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7556家,药品批文数17万条。尽管如此,国内疫苗行业仍诞生了数次如长生生物事件一类的恶性事件。在这方面,康希诺生物没有历史的污点,在当前医药反腐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传统疫苗企业或许容易爆发黑天鹅事件,而康希诺生物则有望在这个强者恒强的领域里,借此时机实现弯道超车。其次,技术(工艺和产能)壁垒较高。传统疫苗制备工艺流程大致分为五大步骤,涉及的核心技术环节包括,菌株/毒株筛选:上世纪90年代,国际疫苗巨头曾应WHO要求向中国捐赠了一批可直接产业化的毒株,21世纪以来,随着国内疫苗市场化的推进,国内疫苗也通过国际合作模式引入了一些新型毒株。但随着国内疫苗行业越来越市场化,类似转让已很难再发生,企业必须自行进行毒株筛选;载体蛋白的选择与制备: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载体蛋白有DT、CRM197、TT、PD四种,但国内常用的通常只有TT一种;佐剂的选择与制备:一种新佐剂的研发往往会耗费10多年时间,需要企业进行长期的积累,这方面最为成功的企业是GSK,其研发佐剂已有20多年历史,形成了20种佐剂系统。国产疫苗最常用的仍为从1930年就开始使用的铝佐剂。此外,受监管要求,一条疫苗产线通常只能生产一种产品,行业产能利用率基本在 70%以下;由于建造和运营疫苗生产设施需巨额投资、对生产操作人员专业性要求也较高,疫苗产业化难度系数更高。从更深层次来讲,疫苗属于免疫系统激动剂,在底层生物机理上更为复杂且不完全清晰,带来了疫苗领域适应症一直相对有限,更多的是联苗或者更多血清型这种迭代式创新,技术稳定性相比药品领域是更高的,也在长期上决定了会是一个强者恒强的领域。第三是销售壁垒,疫苗的销售具有比药品更高的壁垒。海外疫苗的销售费用与药品存在一定区别——学术推广较少。在欧美成熟市场,商业保险占疫苗支付的2/3左右,剩余为政府采购,零售比例很低。这种销售模式往往会限制后进入者,带来集中度的提升。此外,疫苗的销售渠道需要下沉得更深,需要深入到县级以下卫生所、社康中心,需要有庞大,如同毛细血管一般的销售网络和体系。也因此,在新冠疫情爆发的背景下,背靠全球跨国大药企辉瑞资源,BioNTech营收和净利润整体是优于竞争对手Moderna的。商业模式有望逐步跑通如前所述,疫苗企业存在准入、工艺、销售壁垒等。但这些方面,康希诺生物在近几年都发展出不错的竞争力。准入方面,新冠期间强大的研发能力,让康希诺生物较早研发出新冠疫苗,从而带来了准入能力的提升,背靠天津市政府,拿到了这个行业的入场券。技术方面,康希诺生物和其他疫苗企业经营上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对于技术平台积累的执着和持续投入。目前,康希诺生物的载体蛋白作为其核心技术平台,实力十分突出。包括其在已获批上市的四价流脑结合疫苗中使用了CRM197载体(自主知识产权),也是国内唯一拥有CRM197疫苗载体产业化能力的企业。吸入剂型的疫苗也极具差异化,也推出了全球首个吸入用新冠疫苗,临床结果也获《柳叶刀》刊登,对于呼吸道传染病未来也有更多的探索空间。此外,康希诺新冠mRNA疫苗临床结果保护效力与国际同行相当,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低于目前已上市mRNA疫苗,临床结果也被《柳叶刀》收录。未来康希诺mRNA疫苗三期临床试验完成,就标志着其已掌握了mRNA相关技术平台,为下一步mRNA疫苗的更多运用打下坚实基础。海外疫苗大厂也是如此专注在技术平台的不断投入和迭代,最终形成了较高的壁垒,康希诺生物未来也有构建强大技术护城河的潜力。销售方面,康希诺终止了原先委托辉瑞针对其MCV4价产品在国内商业化的协议,转而建立自己的销售团队,销售人员已达到千人级别,真正实现研发商业化一体化。虽然新冠疫苗销售清零,但竞争格局相对较好的MCV4价和2价疫苗已经上市,管线内多款产品也到了临床后期阶段,康希诺生物的商业模式也有望逐步跑通。从文化上来说,康希诺生物是信奉长期主义和极强有科学家精神的一家公司。在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公司都专注于技术研发,积累疫苗产业的技术平台,并没有急于推出疫苗产品或者追求一个大疫苗单品在自己的研发管线中,所以在业内一直默默无名。直到2017年,康希诺生物与军科院联合研制的埃博拉病毒疫苗Ad5-EBOV注册申请获批,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研发埃博拉病毒疫苗的国家。阿斯利康在近期选择与康希诺就mRNA疫苗生产研发进行合作,也是认可了康希诺长期积累的技术实力。更重要的是,也认可了这种类似于CDMO(研发生产外包)的商业模式。康希诺近几年来对新冠mRNA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有望给康希诺带来更长期稳定的收益而不仅是短期收入。如今,周期的干扰、市场的波动带来了一个能够以接近账面现金、低于国内一级股权市场疫苗企业的融资对价,去买入并持有这么一家公司,这为相信长期主义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机会。(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声明:本人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

$康希诺(SH688185)$ $康希诺生物(06185)$ $沃森生物(SZ300142)$ 康希诺生物:当弱周期的疫苗遇上了强周期的新冠
《证券市场周刊》是我国较早的专业性证券传媒,是我国权威性的证券杂志之一。被美国期刊协会评为“世界十大财经媒体之一”。虽然新冠疫苗销售清零,但竞争格局相对较好的MCV4价和2价疫苗已经上市,管线内多款产品也到了临床后期阶段,康希诺生物的商业模式也有望逐步跑通。本刊特约作者 陈晓燊/文康希诺生物(06185.HK)2009年成立,2019年在港交所上市,2020年登陆科创板(康希诺,688185.SH)。在港股上市后,股价最高峰时上涨接近15倍,又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从最高点下跌超过了90%。8月9日,康希诺发布公告称,与AstraZeneca AB(“阿斯利康”)签署了《产品供应合作框架协议》,公司将向阿斯利康提供合同开发和生产服务以支持其mRNA疫苗项目,生产和供应特定产品,并提供相关特定服务。受此影响,公司股价上涨一度超过20%。这巨幅的波动背后,行业和公司发生了哪些变化?罕见的行业周期全球疫苗市场规模在新冠疫情前一直处于相对弱周期的持续增长,根据Statista的数据,全球疫苗市场以非常稳定的6.4%年均复合增长率从2016年的272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328亿美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部分非紧急疫苗需求减少,行业增速有所放缓。而随着2020年底以来多款新冠疫苗陆续获批上市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大规模接种,全球疫苗的市场规模在2021年激增至1013亿美元,同比增长200%。正是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行业目前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一方面,这为行业带来了大量收入,新冠疫苗的研发加速了腺病毒载体、mRNA等新技术路线的应用,国内疫苗企业迎来技术创新升级的机遇;疫苗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抗疫产品,民众的健康防范意识与疫苗预防接种意识有所提升,成人疫苗市场有望进一步拓展;全球抗疫也客观促进了国产疫苗产品的出口,加速了中国疫苗企业国际化进程。并且mRNA疫苗技术被验证,这一项被称为“第三代疫苗”的技术也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未来,这一项技术在更多适应症,尤其是肿瘤疫苗的运用,可能给疫苗市场打开更广大空间。但另一方面,后疫情时代,国内新冠疫苗业绩的快速清零,也给相关公司带来了业绩大幅波动,资产负债表存在减值风险,相关投资价值直接转负的中短期影响。需要等这一系列影响消除后,行业才能回到原先的弱周期状态。依然强者恒强的生意全球疫苗市场为寡头竞争。疫情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前四大疫苗巨头(GSK、赛诺菲、默沙东辉瑞)占据全球疫苗市场大部分市场份额(约90%)。与之相比,由于中国疫苗产业进入市场化仅短短不到 20年时间,故中国市场格局相对分散。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全面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同时对疫苗产业准入的行政管制开始放松,民营企业纷纷涉足疫苗领域,外企也逐渐进入中国市场,疫苗市场经济时代从此开启了序幕;截至目前国内免疫规划疫苗生产商仍以国企为主,非免疫规划疫苗中,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占据更高份额。正是由于疫苗这门生意护城河较高,预计未来依然会维持强者恒强的竞争态势。首先是强监管,准入困难。与药品不同,疫苗的使用者通常是健康群体,尤其是以小孩为主,因此质量要求最为严苛,大多数国家对疫苗实行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监控。以疫情前的2018年数据为例,国内的疫苗企业仅50家(有批签发记录的有59家),获批产品仅200多个;相同时期,中国医药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7556家,药品批文数17万条。尽管如此,国内疫苗行业仍诞生了数次如长生生物事件一类的恶性事件。在这方面,康希诺生物没有历史的污点,在当前医药反腐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传统疫苗企业或许容易爆发黑天鹅事件,而康希诺生物则有望在这个强者恒强的领域里,借此时机实现弯道超车。其次,技术(工艺和产能)壁垒较高。传统疫苗制备工艺流程大致分为五大步骤,涉及的核心技术环节包括,菌株/毒株筛选:上世纪90年代,国际疫苗巨头曾应WHO要求向中国捐赠了一批可直接产业化的毒株,21世纪以来,随着国内疫苗市场化的推进,国内疫苗也通过国际合作模式引入了一些新型毒株。但随着国内疫苗行业越来越市场化,类似转让已很难再发生,企业必须自行进行毒株筛选;载体蛋白的选择与制备: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载体蛋白有DT、CRM197、TT、PD四种,但国内常用的通常只有TT一种;佐剂的选择与制备:一种新佐剂的研发往往会耗费10多年时间,需要企业进行长期的积累,这方面最为成功的企业是GSK,其研发佐剂已有20多年历史,形成了20种佐剂系统。国产疫苗最常用的仍为从1930年就开始使用的铝佐剂。此外,受监管要求,一条疫苗产线通常只能生产一种产品,行业产能利用率基本在 70%以下;由于建造和运营疫苗生产设施需巨额投资、对生产操作人员专业性要求也较高,疫苗产业化难度系数更高。从更深层次来讲,疫苗属于免疫系统激动剂,在底层生物机理上更为复杂且不完全清晰,带来了疫苗领域适应症一直相对有限,更多的是联苗或者更多血清型这种迭代式创新,技术稳定性相比药品领域是更高的,也在长期上决定了会是一个强者恒强的领域。第三是销售壁垒,疫苗的销售具有比药品更高的壁垒。海外疫苗的销售费用与药品存在一定区别——学术推广较少。在欧美成熟市场,商业保险占疫苗支付的2/3左右,剩余为政府采购,零售比例很低。这种销售模式往往会限制后进入者,带来集中度的提升。此外,疫苗的销售渠道需要下沉得更深,需要深入到县级以下卫生所、社康中心,需要有庞大,如同毛细血管一般的销售网络和体系。也因此,在新冠疫情爆发的背景下,背靠全球跨国大药企辉瑞资源,BioNTech营收和净利润整体是优于竞争对手Moderna的。商业模式有望逐步跑通如前所述,疫苗企业存在准入、工艺、销售壁垒等。但这些方面,康希诺生物在近几年都发展出不错的竞争力。准入方面,新冠期间强大的研发能力,让康希诺生物较早研发出新冠疫苗,从而带来了准入能力的提升,背靠天津市政府,拿到了这个行业的入场券。技术方面,康希诺生物和其他疫苗企业经营上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对于技术平台积累的执着和持续投入。目前,康希诺生物的载体蛋白作为其核心技术平台,实力十分突出。包括其在已获批上市的四价流脑结合疫苗中使用了CRM197载体(自主知识产权),也是国内唯一拥有CRM197疫苗载体产业化能力的企业。吸入剂型的疫苗也极具差异化,也推出了全球首个吸入用新冠疫苗,临床结果也获《柳叶刀》刊登,对于呼吸道传染病未来也有更多的探索空间。此外,康希诺新冠mRNA疫苗临床结果保护效力与国际同行相当,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低于目前已上市mRNA疫苗,临床结果也被《柳叶刀》收录。未来康希诺mRNA疫苗三期临床试验完成,就标志着其已掌握了mRNA相关技术平台,为下一步mRNA疫苗的更多运用打下坚实基础。海外疫苗大厂也是如此专注在技术平台的不断投入和迭代,最终形成了较高的壁垒,康希诺生物未来也有构建强大技术护城河的潜力。销售方面,康希诺终止了原先委托辉瑞针对其MCV4价产品在国内商业化的协议,转而建立自己的销售团队,销售人员已达到千人级别,真正实现研发商业化一体化。虽然新冠疫苗销售清零,但竞争格局相对较好的MCV4价和2价疫苗已经上市,管线内多款产品也到了临床后期阶段,康希诺生物的商业模式也有望逐步跑通。从文化上来说,康希诺生物是信奉长期主义和极强有科学家精神的一家公司。在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公司都专注于技术研发,积累疫苗产业的技术平台,并没有急于推出疫苗产品或者追求一个大疫苗单品在自己的研发管线中,所以在业内一直默默无名。直到2017年,康希诺生物与军科院联合研制的埃博拉病毒疫苗Ad5-EBOV注册申请获批,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研发埃博拉病毒疫苗的国家。阿斯利康在近期选择与康希诺就mRNA疫苗生产研发进行合作,也是认可了康希诺长期积累的技术实力。更重要的是,也认可了这种类似于CDMO(研发生产外包)的商业模式。康希诺近几年来对新冠mRNA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有望给康希诺带来更长期稳定的收益而不仅是短期收入。如今,周期的干扰、市场的波动带来了一个能够以接近账面现金、低于国内一级股权市场疫苗企业的融资对价,去买入并持有这么一家公司,这为相信长期主义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机会。(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声明:本人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

03-10 11:15

我也觉得要继续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