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又加错-刘成岗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9喜欢:27
李想说:“我不投机,但取巧”,这个案例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这辆车的 Bom 成本只增加 1 万元,应该加在哪?”2017 年,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提问产品经理这个问题。有人回答增加一个空气悬架,有人说要做 22 寸的轮毂或者可变色的全景天窗,一屋子人答案不同,很快写满一面黑板。
李想接下来问,“如果你自己要买车,多花 1 万元,这一堆配置你会选什么?”
答案瞬间集中。90% 的员工选择,把这 1 万块钱全部都花在内饰上。】

热门回复

图片评论

思路很好。那是2017年的答案,现在2024年又是什么呢?

让我想起来库克,技术创新扣扣索索,只想着怎么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直观体验提升,与马斯克截然相反,有利有弊吧

有些人买车是用来开的,有些人买车是用来坐的。
这是不同的两群人,有交集,但又泾渭分明。两类人在以前的车友论坛经常争论,开车的人注重底盘和发动机,坐车的人注重内饰。
我感觉,过去油车时代,是开车的人占上风,论坛里比较在意的是技术和可靠性等。
作为车厂,两者都要是不现实的,除非能卖出玛莎拉蒂和劳斯莱斯的价格,只能择其一。而且,这跟老板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这两年,坐车人的意见占上风,所以在新势力里,理想的沙发彩电大空间最有市场。
雷总显然是开车的人,所以$小米集团-W(01810)$ 选择了另一条路。

调研样本够多吗??我觉得不同的样本的结果会大相径庭[大笑]

换位思考,把自己想成消费者,然后再把自己回归到制造商

这就是得看人,库克就是玩供应链(采购)的,你说他的路径依赖是什么呢? 肯定不是创新\冒险啊,所以很多公司让财务背景的做CEO后拉夸,就是这个道理吗

假如是由仓老师来做决策,会是怎样呢?在得到迅速集中的答案后。

他做产品确实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