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银研究 | 2024年行业研究展望:消费渐进复苏,2024年继续趋势回归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招商银行研究院将分章节为您推送《行业研究2024年展望合集》
我们将分别从三大板块、20个具体行业,为您梳理2024年各行业的具体展望。

本篇为消费及服务部分,由于字数限制,点击网页链接{《招银研究|2024年行业研究展望④ 消费及服务:消费渐进复苏,2024年继续趋势回归》}查看全文

■ 消费:渐进复苏但力度不及预期,将继续趋势回归。1-11月社零总额两年复合增速为3.5%,仍显著低于疫前水平,社会整体购买力和购买意愿不足制约了消费修复的内生动能。从消费结构看,消费场景恢复后服务消费获得补偿性释放,商品消费的复苏斜率不及服务消费。展望2024年,社会整体购买力有望增强,实际社零较疫前趋势缺口将继续收窄。但是,疤痕效应可能持续存在,居民收入修复程度或仍然偏弱,对消费修复的斜率形成制约。

相关报告

《2024年行业研究展望①概览:分化复苏静候春归,高质发展再探均衡》

《2024年行业研究展望②地产与公共事业:地产基本面延续弱势,基建支撑动能仍强》

《2024年行业研究展望③制造业:投资具备韧性,2024年增速或有小幅提升》

正文

生物医药:把握创新节奏,拥抱国际化浪潮

2022年受到新冠防控措施的影响以及年底放开后新冠短暂冲击带来的医疗压力,总诊疗人数整体波动较大,病床使用率也持续处于较低状态。2023年医院诊疗活动逐步恢复,3月医院总诊疗人数已经处于历史最高点。而病床使用率方面,也在4月以后恢复至80%以上,基本恢复至2019年。考虑到,中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未来的医疗需求仍在持续增强。此外,新冠突发事件的影响已经完全消除,2024年总诊疗人数仍将持续提升,病床使用率也将维持高位。

在疫情防控产品销量锐减、医药出口下降、集采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仍处于负增长,同比下降3.6%。而利润端的影响更为明显,同比降低16.4%。展望2024年,随着疫情相关产品的高基数效应完全消除,预计医药制造业营收和利润同比增速将得到一定改善。

图148:2018年至今医院总诊疗人数和病床使用率

资料来源:卫健委,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149:医药制造业营收和利润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医药行业子行业众多,大致可以分为医药制造、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创新药产业链和医药商业五类。整体来看,创新药产业链中CXO由于美联储降息预期,全球医药融资需求恢复会带动行业的整体较快增长。医药制造板块,仿制药集采影响边际减弱,医院诊疗人数提升带动需求恢复;中药由于政策持续支持,在2023年初爆发性需求的影响下,2024年营收增速前低后高;原料药由于上游成本增加和海外去库存使得业绩短期承压,2024行业有望迎来拐点;民营医院板块刚性需求明确,专科渗透率持续增长,伴随诊疗常态化,2024年有望实现稳定增长。其余各行业主要以行业内分化为主:

具体来说,医药制造板块:1)目前行业内已经出现了一批自主研发能力较强、同时也具备一定的销售能力的bio-pharma。这些企业中,随着核心产品被海外认可(高额license out金额和首付款)、创新药逐步在海外上市后,企业营收持续增长,也逐步实现盈利。2)仿制转型企业,随着研发能力提升,研发占比逐步增长,已经逐步完成仿创转型。但由于国内创新药市场仍在发展阶段,创新药销售仍在持续增长,头部大型企业仍在持续竞争中。3)对于仍处在研发阶段的小型biotech企业,由于投融资数据仍难言乐观,整体现金流压力较大,仍需依靠差异化研究数据吸引投资,“熬”过寒冬。4)疫苗:新冠疫苗影响基本出清,流感暴发催生疫苗需求而RSV、HPV高价疫苗、肺炎疫苗等重磅品种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拥有此类产品的企业景气度较高。而随着新生儿人数阶段性增长,新生儿相关疫苗接种量也将出现反弹。

创新药产业链中,1)生命科学上游:国内生物医药制造下游需求仍然偏弱,相应企业业绩仍有较大压力。而科研和检验检测端预计将恢复增长,对应上游企业营收增长。

医疗器械板块:1)医疗设备:医疗新基建,创新设备出海推动行业持续增长。2)医疗耗材:集采与反腐影响逐步出清,伴随手术量提升有望进入上升周期。3)体外诊断:消化高基数、进入集采新周期,经营效率有望逐步改善。

医药商业板块:1)药店:连锁药店龙头竞争力持续提升,关注统筹账户政策与处方外流下药店新增量。2)流通:集中度不断提升,持续探索转型发展之路,24年收入端增速有望环比改善。

图150:生物医药上下游产业链情况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17.1 医药制造:医疗诊疗量持续恢复,高质量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2023年上半年国内药品销售额9655亿元,同比仍保持10.4%增长。一方面,随着新冠的影响减弱,医院诊疗人数的持续恢复,手术、麻醉等刚性用药需求增加。另一方面老龄化对于药品的需求增加。虽然集采和医保谈判的影响长期持续,但边际影响趋弱。此外,由于新冠大流行结束后群众防护意识降低以及免疫落差的存在,2023年呼吸道疾病激增,流感、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毒混合流行,也使得呼吸道疾病药物需求扩大。2023年下半年,医疗反腐的开展对于一些高价药、辅助用药销售造成了一定影响,但血制品、集采用药等低价和必需品仍保持增长。展望2024年,随着医疗诊疗量持续恢复,国内药品销售仍将保持5%左右的增长。

图151:2013-2023H1国内药品销售情况

资料来源:米内网,招商银行研究院

创新药出海逐步兑现,高质量创新推动行业持续分化。创新药行业自2021年7月CDE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后一直处于持续调整中。内卷化研发以及追求大而全的管线策略逐步改善,虽然市场融资环境仍然较差,但随着企业研发实力的逐步提升,创新产品受到的认可度也不断增强,无论是license out或者出海上市都在逐步创新高,同时头部企业的优质产品已经逐步实现商业化兑现。从研发端来看,2022年受到疫情防控和行业变化带来的公司策略调整的影响,创新药IND数量自2016年后首次负增长。而随着创新药政策不断推动,企业对原始创新的重视程度提高,2023年国产创新药IND数量恢复增长,截至12月10日,国产创新药IND数量达2073个,创近年新高,同比增长44.1%。相比于2021年,同质化研发虽然仍存在,但新的靶点和差异化的研发策略受到更多的重视。

但从融资市场来看,国内行业整体仍处在调整周期中。根据动脉网数据,2023前三季度,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总额达80亿美元,同比下降超50%,但融资交易数量基本持平,平均募资额降低。仅Q3来看,国内融资总额较去年减少一半,环比也依然降低23%。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Q3融资总额已经环比增加34%,市场逐步转暖。总体来说,在医保支付体系现存的压力下以及国内无法避免的研发扎堆,融资市场的艰难仍将持续。此外,由于一级市场上美元基金募资困难,国内医药投融资的主力变成了政府主导基金。而政府基金对于估值和资金安全性的要求相对较高,也使得创新药融资市场短期难以恢复,预计融资遇冷仍将持续一年左右。全球来看,2024年Q3美联储降息概率较大,届时全球医药投融资数据将有极大改善,考虑到情绪和募资传导时间,预计将在明年年底甚至2025年对国内投融资市场带来正向影响。

图152:2016-2021年国产创新药IND申报数

资料来源:Insight数据库,招商银行研究院

备注:*2023年数据截至2023年12月10日

图153:国内2012-2023前三季度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变化

资料来源:动脉网,招商银行研究院

虽然行业仍处于调整期,但随着优质创新产品临床数据读出,2023年国产创新药国际化呈现加速趋势。据Insight数据库统计,2023年至今国内药企共与海外企业进行了103笔license out交易,累计交易总额超402亿美元,首付款超过2000万美金的交易就达到22项。其中8笔交易均与ADC药物有关,也体现了ADC的热度。而在产品出海上市方面,2023年至今已有5款药物成功实现欧美上市,其中绿叶的利培酮缓释微球注射剂、君实的特瑞普利单抗、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和亿帆医药的艾贝格司亭a在FDA获批上市,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在欧盟获批上市。欧美市场的高定价,也为创新药企的盈利提供信心,泽布替尼、西达基奥仑赛在美国市场的成功商业化也验证了全球市场的广阔潜力。2024年,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康方的AK112和恒瑞的“双艾”等产品也将迎来FDA的终极考验。

企业端来看,随着产品和销售能力的差异,企业逐步出现分化,优质产品叠加成熟商业化能力,带动明星头部企业股价触底反弹,市场信心也更为充足。复宏汉霖康方生物艾力斯均在2023年上半年实现盈利,而百济神州由于Q3也首次实现盈利。未来三年内,预计更多头部企业有望通过优质产品盈利,成功从Biotech向Bio-pharma转型。而仿创转型的药企,随着创新药的获批和销售放量,部分头部企业基本已经完成转型,先声药业、豪森药业创新药营收占比从2021年开始不断提升,2023年上半年均已超过60%,而恒瑞医药也在2023年迎来了业绩的转折之年,上半年创新药营收占比达44%。而且,随着仿创药企的研发积累,恒瑞、豪森、石药、科伦等传统创新药产品越来越多赢得海外认可,license out比例和质量均大幅提升。

图154:仿创转型企业创新药收入占比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招商银行研究院

整体来说,2024年创新药行业投融资数据仍难以乐观,产品同质化严重仍处于临床研发阶段且在手现金流紧张的biotech仍需“熬”过资本寒冬,而手握优质产品的企业则将迎来快速发展。

仿制药:集采影响边际持续减弱,医院诊疗人数提升带动需求恢复,制造能力强的公司长期发展潜力更大。从2018年“4+7”集采以来,国家药品集采历经5年探索,已经形成国家采购+省级联盟采购的常态化格局。2023年随着疫情放开,进行了第8轮和第9轮国家集采,平均降价幅度分别为56%和50%。目前,国家对于仿制药基本采取“应采尽采”模式,仿制药企也基本对于规则较为了解,集采的应对也愈发从容。随着集采的持续进行,头部的药企仿制药产品基本已经经历集采,集采影响边际持续减弱。而从2023年前三季度仿制药企的营收情况来看,虽然集采仍在继续进行,但随着老龄化带来的医院诊疗人数的持续提升,用药需求仍在提高,A股化学制剂企业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7%

长期来看,传统仿制药企中产品结构丰富、制造成本低、海外出口持续增长的企业将在持续常态化的集采中脱颖而出。

中药:政策持续支持,在今年年初爆发性需求的影响下,2024年营收增速前低后高。中药是中国特色医药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持续受到党中央重视,顶层设计不断,强势推动中药产业发展。同时,中药配套应用政策频出,从医保支付、医疗服务等方面倾斜。根据《“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和《“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中药市场或将达到10%左右的增速。具体来说,中药饮片方面,规模稳步增长,配方颗粒占比不断提升,试点结束迎来发展期。中成药方面,慢性病与常见病治疗为主,消费属性与品牌效应显著,创新中药推动行业发展。

在政策持续推动下以及今年呼吸道疾病暴发带来的需求猛增的影响下,2023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中药企业营收同比增长9.35%,为2020年后的最高增速。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2.25%,也为近年最高值。

展望四季度和2024年一季度,由于前一年同期爆发性需求带来的用药高基数的影响,预计营收和利润端增速下降。但二季度后,随着高基数影响消除,在政策的持续支持下,中药企业业绩有望恢复增长。整体来看,中药企业一方面在国企混改的助力下提质增效,企业发展和整体治理模式有望持续改善。另一方面,随着新一轮基药目录调整,可以重点关注中药独家基药品种入院和放量情况。

细分领域来说,1)中成药消费属性显著,随着中药材价格的提升,推动品牌中药持续提价。2)中药创新药方面,研发稳步推进,审批加速。2023年11月新药IND和NDA数量已超2022年全年。随着创新产品逐步上市,也将带动企业业绩增长。3)配方颗粒2023年仍处于国标切换时期,配方颗粒国标数量增加,逐步覆盖常用品种。

图155:2018-2023前三季度中药上市企业营收情况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备注:SW中药,因ST康美财务造假问题波动较大除去

图156:2018-2023前三季度中药上市企业利润情况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备注:SW中药,因ST康美财务造假问题波动较大除去

原料药:上游成本增加和海外去库存使得业绩短期承压,2024行业有望迎来拐点。2023年原料药板块由于海外去库存、上游原材料涨价持续处于高位、防疫形势变化影响发货周期以及运输成本仍在高位等影响,业绩持续承压。营收端,由于今年上半年海外去库存影响,西药原料药出口额同比下降23.2%,相比Q1出口额15.2%的下降比例持续扩大。因此,2023年前三季度A股原料药企营收同比下降-1.9%。而上游成本高企的压力下,2023年前三季度,上市原料药企归母净利润更是降低23.6%。毛利率方面,由于需求趋缓,成本维持高位,2023年前三季度,A股原料药企业销售毛利率中位数为32.76%,仍处在近年来较低水平。

图157:2018至今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备注:截至2023年12月11日

图158:2018-2023三季报原料药企业毛利率(中位数)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备注:SW原料药,纳微科技属于生命科学上游,因此去除

整体来看,原料药板块中,海外收入占比达到37.7%,因此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度较高。而在疫情后,一方面海外供给短缺的提前备货带来的目前去库存压力,另一方面政治因素,欧美的“去中国化”策略也使得原料药需求端短期承压。

展望2024年,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见顶、海运成本回落,行业或将迎来拐点,企业利润端有望恢复。此外,随着创新药大品种专利到期释放的原料药需求,特色原料药板块有望迎来拐点。长期来看,我国原料药依然处于绿色化高端化发展中,随着技术质量的提升,依然会在国际市场中不可或缺。国内方面,随着环保趋严、带量采购、关联审评审批和一致性评价等政策的持续推进,原料药的集中度也有望持续提升。原料药领域的龙头企业有望借助工艺技术、设备升级、客户口碑等进一步完成产业升级。

图159:2018-2023前三季度原料药企业营收情况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备注:SW原料药,纳微科技属于生命科学上游,因此去除

图160:2018-2023前三季度原料药企业利润情况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备注:SW原料药,纳微科技属于生命科学上游,因此去除

疫苗:新冠疫苗影响基本出清,重磅疫苗产品带动企业分化,新生儿疫苗接种量也将出现反弹。新冠疫情期间,我国疫苗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随着新冠防控放松,新冠疫情的影响持续减弱。近两年,疫苗行业主要都是在为前期的收入和利润高基数买单。2023年,新冠高基数的影响持续减弱。收入方面,在高价HPV疫苗和流感疫苗的持续放量带动下保持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4.2%。利润端由于新冠疫苗资产减值的影响,同比下降11.3%。

展望2024年,新冠疫苗影响基本出清,行业有望在重磅产品的带动下迎来新的增长。一方面,由于2023年流感大暴发,催生了流感疫苗的接种需求。相比欧美来说,我国的流感疫苗接种率长期处于低位,仍有足够的渗透空间。另一方面,新冠带来的民众疫苗接种意识提升,也使得高价HPV疫苗、13价肺炎疫苗、带状疱疹疫苗、RSV疫苗等创新消费疫苗的渗透率持续提升。而这些重磅疫苗产品也在逐步实现国产化或者国产代理,预计将对相关企业的业绩提振带来较大帮助。此外,考虑到2023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同比增长4.5%,自2014年来首次正增长,叠加国人对于“龙宝宝”的喜爱度,预计明年新生儿数量将出现阶段性反弹,从而带动新生儿疫苗接种量的反弹。

图161:2018-2023前三季度上市疫苗企业营收情况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备注:分类采用SW疫苗,华兰生物辽宁成大的疫苗板块已单独上市,因此除去

图162:2018-2023前三季度上市疫苗企业利润情况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备注:分类采用SW疫苗,华兰生物辽宁成大的疫苗板块已单独上市,因此除去

17.2 医疗器械:需求逐步复苏,关注“国产替代+国际化”两条主线

医疗器械可分为医疗设备、医疗耗材(包含高值耗材和低值耗材)、体外诊断三大类。回顾2023年,医疗器械在医药反腐以及2022年高景气基数下,业绩有所承压。伴随反腐后常规诊疗及采购恢复,海外库存周期拐点向上,以及高值耗材集采边际好转。展望2024年,医疗器械板块将围绕国产高附加值替代+国际化两条主线,伴随需求释放,医疗器械板块有望开启恢复性增长。

图163:2018-2023 Q1-Q3医疗器械企业营收情况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备注:分类采用SW医疗器械(2021),海尔生物东富龙楚天科技属于生命科学上游,因此除去

图164:2018-2023 Q1-Q3医疗器械企业归母净利润情况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备注:采用SW医疗设备(2021)分类,海尔生物东富龙楚天科技属于生命科学上游,因此除去

医疗设备:医疗新基建,创新设备出海推动行业持续增长。2023年医疗设备受反腐政策影响,部分医疗设备招标采购短暂放缓。A股医疗设备行业2023年Q1-Q3营收同比增长15.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8.6%。现阶段在创新与制造工艺提升推动下,国产部分高性能设备器械媲美甚至超越进口设备,海外市场是增长重要突破口。国内市场角度,高端国产替代仍是医疗设备发展主要推动力。展望2024年,医疗设备将围绕“高端国产替代+国际化”两条主线推动,伴随反腐招标逐步正常化以及新基建政策推动下,医疗设备整体将维持稳健增长。

图165:2018-2023 Q1-Q3医疗设备企业营收情况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备注:分类采用SW医疗器械(2021),海尔生物、东富龙和楚天科技属于生命科学上游,因此除去

图166:2018-2023 Q1-Q3医疗设备企业归母净利润情况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备注:采用SW医疗设备(2021)分类,海尔生物、东富龙和楚天科技属于生命科学上游,因此除去

医疗耗材:集采与反腐影响逐步出清,伴随手术量提升有望进入上升周期。医疗耗材行业主要分为高值耗材和低值耗材两块。2023年高值耗材行业骨科、电生理等板块集采供货,叠加Q3医药反腐的部分影响,2023年Q1-Q3收入增速为-4.5%,呈负增长趋势。低值耗材领域,伴随国内疫情结束,需求急剧下滑,叠加海外大客户库存处于高位,2023是低值耗材需求下降、供给出清的一年。A股医疗耗材企业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降低8.1%,净利润同比降低20.8%。伴随集采与反腐影响逐步出清,疫后手术量尤其是择期手术显著恢复。展望2024年,医疗耗材有望重回增长趋势。具体来看电生理、内镜等高值耗材领域将保持较高速度增长,骨科有望重回增长趋势。普耗/低耗在2023年疫后低基数下,叠加海外大客户库存逐步进入合理水平,经营拐点趋势相对明确。

体外诊断:消化高基数、进入集采新周期,经营效率有望逐步改善。体外诊断板块2023年营收、净利润均呈负增长。2023年主要消化2022年疫情下的高基数,剔除防疫相关公司同期高基数,常规诊疗受反腐影响收入有所放缓。IVD国产头部企业的国内高端替代、海外装机提升以及试剂占比提升是2023年下半年的主线。根据《二十五省(区、兵团)2023年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公告》发布,公布首年采购需求量、首年意向采购量及分组情况。本次集采报量的传染病八项(化学发光法)国产化率达到75%。预计最终中标价降幅较为温和,同一竞价规则削弱外资渠道优势。展望2024年,体外诊断有望在集采带动下,进一步提升国产替代率。同时在出海方向上,有望延续2023年下半年良好出海趋势。具体细分方向上,关注平台型企业海外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以及化学发光板块集采落地带来的份额提升。

图167:2018-2023 Q1-Q3医疗耗材企业营收情况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备注:采用SW医疗耗材(2021)分类

图168:2018-2023 Q1-Q3体外诊断企业营收情况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备注:分类采用SW体外诊断(2021)分类

17.3 医疗服务:刚性需求明确,专科渗透率持续增长

医院:诊疗常态化,刚性需求明确,2024年有望实现稳定增长。民营医院中,在诊疗复苏以及2022年低基数下,2023年业绩呈现恢复性快速增长。从2023Q1-3表现来看,16家公司收入端实现恢复性增长,其中兼具刚性+消费属性的眼科板块表现亮眼,收入端:爱尔眼科(+23%)、华厦眼科(+23%)、普瑞眼科(+51%)、何氏眼科(+22.4%)。根据《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国家提出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鼓励发展全科医疗服务,增加专科医疗等细分服务领域有效供给。医疗服务商业模式优越,持续的单店增长和强执行力下的扩张布局有望维持稳健的业绩增长,龙头凭借规模效应、先发优势和品牌力有望持续提升份额,通过发掘新的需求和丰富产品组合不断提高行业天花板。展望2024年,伴随诊疗常态化,有望实现稳定增长,其中刚性需求明确,专科医院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图169:2018-2023 Q1-Q3医院营收情况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备注:采用SW医院(2021)分类

图170:2018-2023 Q1-Q3医院归母净利润情况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备注:分类采用SW医院(2021)分类

17.4 创新药产业链:国内下游需求较弱,海外端美联储降息预期下将带动景气度提升

创新药产业链主要包含CXO和生命科学上游,均与创新药行业的景气度呈现正相关性。

CXO:新冠大订单高基数&下游需求较弱共同影响,美联储降息预期下,2024年行业有望恢复较快增长。CXO行业一方面持续受益于全球医药制造产能向中国转移,另一方面,新冠疫情相关的研发需求上涨与新冠特效药CDMO大订单的共同刺激下,2022年A股CXO企业营业收入达到948.2亿,同比增长58.21%,在整个医药子行业中增速最快。2018-2022年,CXO上市企业营收年复合增速达到39.9%,行业景气度持续升高,行业也处于快速成长期。

2023年,美联储持续高利率的压制下,前三季度,全球医疗健康产业融资总额达452亿美元,同比降低23%。国内前三季度,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总额同比降低超50%。因此,在生物医药产业融资遇阻叠加去年新冠特效药订单的高基数的共同影响下,国内CXO行业营收增速有所下滑,为近年来最低增速。2023年前三季度,A股CXO企业营收712.7亿,同比增长1.75%。刨除新冠特效药大订单影响的药明康德、凯莱英和博腾股份外,营收整体增长12.9%。而药明、凯莱英剔除新冠大订单影响,也仍然有25%左右的增长。

展望2024年,在美联储降息预期下,高利率对全球医药投融资的掣肘将进一步消除。医药投融资金额将得到有利恢复,2023年Q3环比融资总额已经增加35%,而从药明生物的新增项目数来看,CXO行业的艰难时刻基本已经过去,2024年行业有望恢复较快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创新药需求仍然较弱,投融资恢复也将晚于全球市场,而CXO企业产能已准备就绪使得产能相对过剩,为了争取订单,价格战恐仍将持续。此外,头部企业产能充足叠加日韩印度厂商对欧美订单的竞争,行业仍将出现明显分化。中小型CDMO企业现金压力大,仍需谨防风险。

图171:2018-2023三季报 CXO企业营收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备注:采用SW医疗服务(2021)分类

图172:2012-2023前三季度全球医疗健康产业融资趋势

资料来源:动脉网,招商银行研究院

生命科学上游:国内生物医药制造下游需求仍然偏弱,科研和检验检测端预计将恢复增长。生命科学上游产业的下游应用分为检验检测、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制造。因此,2023年前三季度随着下游需求的影响,生命科学上游产业(表内所列企业)营收整体下降约6.7%。尤其是跟生物医药制造需求关系较大的耗材和设备类,由于生物医药行业短期基本面仍处于调整,投融资数据仍然偏弱。因此,相关上游企业2023年前三季度增速趋缓。而检验检测行业,由于跟新冠疫情关系极大,2023年前三季度其上游企业景气度更是重灾区。在新冠带来的高基数影响下,营收同比降幅较大,如诺唯赞、洁特生物等。相对来说,随着疫情管控放开,2023年下游应用于科学研究相关的企业营收增速恢复较好。虽然行业整体需求较弱,但由于产品端国产替代率仍然较低,随着国产质量的持续提升,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实际上是在逐步提升中的。

表7:2019-2023三季报生命科学上游重点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备注:*百奥赛图为港股上市公司,未披露三季报,用半年报数据

展望2024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预计国内科研经费拨款相对充足,科研端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因此阿拉丁、泰坦科技等主要服务于高校科研的试剂企业和药康生物、南模生物等模式动物企业恢复较好。工业端方面,仍需等待下游医药制造行业的需求拐点,预计压力仍然较大。而受益于新冠疫情的企业,高基数影响已经消除,明年业绩将重新恢复增长。海外端,随着美联储明年下半年开始降息,生物医药市场投融资持续恢复。而且,随着国内企业制造能力升级,海外仍是蓝海市场,开拓空间极大,各企业仍在积极扩展海外市场以缓解内需下降带来的业绩压力。

17.5 医药商业板块:门诊统筹推动处方外流,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

药店:连锁药店龙头竞争力持续提升,关注统筹账户政策与处方外流下药店新增量。2023年Q1-Q3上市连锁药店业绩呈现一定短期压力,主要源于去年高基数,门诊统筹政策变化带来的短期阵痛,零售市场消费信心相对恢复不及预期,客流有所影响等。2023年2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各地符合条件的药店陆续开始接入统筹账户。门诊统筹药店数量及占比有望持续提升,“医院电子处方流转药店”的步伐将加快,零售药店承接处方外流增量可期,院外处方药占比将继续提升。展望2024年,伴随门店扩张、统筹账户对接以及处方外流带来的增量,上市连锁药店龙头将迎来稳健发展。

图173:2018-2023 Q1-Q3药店营收情况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备注:采用SW药店(2021)分类

图174:2018-2023 Q1-Q3药店归母净利润情况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备注:分类采用SW药店(2021)分类

流通:集中度不断提升,持续探索转型发展之路,24年收入端增速有望环比改善。2023Q1-Q3受外部环境及政策影响,医药分销板块上市公司收入增速逐季下降。2023Q3,行业收入增速仅为1.1%,主要由于医院合规销售影响,院内诊疗秩序较为异常,部分患者诊疗需求被延缓亦或是压制。流通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2022年我国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75.2%,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4家全国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5.5%,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伴随集采扩面逐步落地,头部企业集采产品获取率持续提升,头部企业的经营优势有望不断扩大。目前,众多商业公司围绕着批零一体、工贸一体、SPD等新生态、新业务不断探索尝试,期待找到转型升级的发展之路。展望2024年,随着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行业龙头有望实现强者恒强,同时新业务与新业态的发展壮大也将为相关公司带来新的增长亮点。

图175:2018-2023 Q1-Q3流通营收情况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备注:采用SW流通(2021)分类

图176:2018-2023 Q1-Q3流通归母净利润情况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备注:分类采用SW流通(2021)分类

图177:2011-2022 我国药品流通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亿元)

资料来源:商务部,九州通2023年中报,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178:2015-2022 年药品批发四强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资料来源:九州通2023年中报,招商银行研究院

农牧产业:转基因商业化完全落地,猪鸡延续筑底

18.1 作物种植:玉米、大豆转基因品种审定通过,后续需跟踪商业模式成型

我国于2020年前后重启转基因作物种植政策,截至2023年12月,已发放18张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其中13张为玉米,5张为大豆。10月17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将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及相关信息,并予以公示;12月7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和1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正式获审定通过。后续需跟踪商业模式的成型。

图179: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政策推进节奏

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招商银行研究院

首批通过审定的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包括隆平高科8个、先正达4个、大北农3个、北京市农科院/山东登海种业/辽宁东亚种业/吉林鸿翔种业各2个、以及湖北康农种业等14个品种。涉及7个玉米性状基因,其中大北农的DBN9936应用最广,在19个品种中使用,隆平高科子公司的瑞丰125和中国农科院子公司的ND207分别在9个和4个品种中使用。

转基因玉米品种的增产效果差异较大,在0-10%之间,先正达的先达901ZL以10.2%的增产效果居首,性状来自中种集团Bt11×MIR162×GA21,具备抗虫+耐草甘膦+耐草铵膦功能。湖北康农的康20065KK、先正达的远科105D、隆平高科的裕丰303D以及登海种业的登海605D居2-5位,增产效果在6.8-9.5%之间,性状均来自大北农DBN9936,具备抗虫+耐草铵膦功能。从种子公司来看,先正达表现较好,占有增产效果的第1名和第3名,湖北康农、隆平高科、登海种业各有1个品种进入前5。从性状公司来看,大北农优势明显,除第1名先达901ZL使用自家性状外,第2-5名性状均来自大北农。

首批通过审定的1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包括大北农的脉育系列5个和中国农科院的中联豆系列9个,两者分别采用自家性状DBN9004和中黄6106。转基因大豆品种的增产效果差异较小,大多数在6%以上。大北农的脉育系列表现较好,其中脉育511和脉育579以10.3-11.9%的增产效果位居前两名,性状具备耐草甘膦+耐草铵膦功能;第3-5名分别为中联豆1505、中联豆1311、中联豆2109,增产效果在8.6-8.7%之间,性状具备耐草甘膦功能。

图180:转基因玉米品种、性状情况

资料来源:《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的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简介》,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181:转基因大豆品种、性状情况

资料来源:《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的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简介》,招商银行研究院

18.2 生猪养殖:2023全年猪价弱势,但产能或可迎来明显出清,推动未来猪价筑底回升

2023年全年均价预计约15.3元/kg,8、9月猪价反弹之外,其余时间均处于盈亏线之下窄幅震荡。截至2023年12月8日,生猪价格约14.8元/kg,累计跌幅-20%。分阶段趋势来看,今年春节前(2023.1.1-2023.2.3)猪价持续下跌,是延续了去年10月以来的由于新冠疫情放开和二次育肥集中出栏导致的一轮剧烈猪价下探。此轮猪价从2022年10月底的27.8元/kg,下跌至2023年2月初的14.7元/kg,降幅达47%;对应今年初到2月初的猪价跌幅为17%。春节后至今(2023.2.3-2023.7.30)猪价大致在14-15元区间,低位窄幅震荡。8、9月猪价反弹可能原因是“二次育肥”阶段性进场,但是并没有去年同期“二育”激进,因此表现为小幅反弹。进入Q4季度后,由于去年下半年能繁母猪存栏持续走高,按照规律对应今年Q4猪价面临向下压力,整体表现重回弱势。

从养殖盈利来看,今年以来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但幅度较前两年深亏的情况有所缩小。相较过去两三年盈利(亏损)高波动,2023年行情更利于行业的产能去化,全年养殖亏损大部分处于150-350元/头。截至12月8日,自繁自养、外购仔猪单位成本分别为17、16.2元/kg;对应养殖收益为-2.4、-1.6元/kg,单头利润为-277、-180元/头。

图182:2015年以来猪价、自繁自养成本及盈利:元/kg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展望未来行情,我们认为:考虑到本轮能繁母猪去化虽然始于2023年1月,但是去化的力度直到2023年Q4季度市场一致看空后才变得相对明显,也就是说2023年上半年整体的去化幅度不高,对应明年上半年猪价或将仍维持弱势。如果能繁母猪的去化在未来一两个季度仍保持较强力度的话,明年下半年或Q4的行情或好于上半年,明年或后年可开启新的猪周期。

图183:本轮猪周期能繁母猪存栏:万头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184:我国生猪季度出栏及均价:亿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18.3 白羽鸡:2023下半年鸡价维持弱势,明年可关注引种受限影响传导至终端出栏规模的边际减少

白羽鸡祖代引种在2022年年中有所受阻,今年Q2季度开始有所修复。一般来说,根据我国白羽鸡年销50亿羽估算,我国祖代白羽鸡(在产)存栏需求大约为100-120万套左右水平。2022年我国白羽鸡祖代更新量约76万套,其中海外引种量受美国禽流感影响大幅减少,仅为34万套。受此影响,我国在产祖代鸡存栏已经自2023年2月份开始下降。按照白羽鸡约1.5年左右扩繁+生产周期,预计2022年引种受限影响或在2023年底后传导至终端出栏。但是由于整体引种受限持续时间不长,预计影响相对有限。

2023年我国白羽肉鸡国外祖代更新量除年初疫情影响外总体保持较好水平。根据卓创数据,2023年10月为14万套。1-10月累计为107万套,同比为67%,其中海外引种28万套,国产品种占总更新量达到7成以上,占比显著提升。

图185:我国白羽鸡祖代引种/更新量:万套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招商银行研究院;

注:2005-2017引种比例较高,预计达9成以上

图186:白羽鸡祖代月度更新量:万套

资料来源:卓创资讯调研,招商银行研究院

从白羽鸡行情来看,全年相对弱势。根据博亚和讯,2023年12月8日毛鸡、鸡苗价格分别为7.2元/kg、1.9元/kg,同比-15%、21%。鸡价今年年初行情较好,主要是年底前后新冠放开导致后续2、3月份毛鸡供给相对较少;但在4月底价格开始下跌,且趋势延续全年。展望来看,考虑到祖代供给端引种受限影响在2023年底2024年初传导至商品代供给端,预计白羽鸡价格或有边际上的好转,但幅度可能有限。

养殖利润方面,毛鸡养殖利润在4月底由正转负,5-8月在盈亏平衡附近震荡,9月份后随毛鸡价格走跌亏损扩大。12月8日毛鸡养殖利润为-3.2元/羽。鸡苗利润今年年初转正明显,但5月中旬亦跟随毛鸡价格下跌,下半年除8月有所反弹外均亏损。

图187:商品代毛鸡价格、商品代养殖利润:元/kg、元/羽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家电:2023年弱复苏,2024年有望提升

19.1 回顾:内外销小幅度增长,成本端继续好转

内销恢复不及预期。今年家电内销虽然实现正增长,但考虑前期低基数恢复力度则显得疲弱。奥维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家电零售额约5713亿元,同比增长1.7%(社零口径前9月为-0.6%,前11月为+0.6%),增速未达2019年以前6.5%-7%的增速中枢。季节上的N型走势也反映内需的脆弱,即Q1低谷(同比-3.4%)、Q2复苏(+10.7%)、Q3回落(-4.8%)。

▶ 品类表现。主要大家电品类如冰箱、洗衣机、油烟机、燃气灶的零售额同比增速基本上都低于5%或者是出现下降。空调是今年表现最好的品类,但上半年的增长动力也未能延续至下半年。原因在于疫情积压的更新需求、西南地区高温天气在今年上半年形成明显的回补需求,而目前这一效应已经减弱。

▶ 量价关系。19个品类中,15个品类的销售额表现好于销量,显示产品的结构升级仍能推动产品提价。奥维咨询指出刚需家电的提价效果更好,而非刚需品类处于市场普及期,价格下沉,竞争激烈。

出口市场向上拐点显现。2020-2021年国内供应链在疫情期间展现韧性,家电企业充分享受了出口订单的替代红利,高基数影响延续至2023年上半年(上半年同比下降2%)。但经过一年多时间消化以及国外家电去库存,出口的高基数压力已经明显减弱。海关数据显示8-11月合计出口金额305亿美元,连续4个月同比正增长,月均增速超过10%。分品类来看,洗衣机和冰箱更早迎来增长拐点,前10月同比分别增长18.4%和1.8%;空调在下半年才迎来拐点,前10月累计同比下跌4.5%。

图188:家电零售额增速

资料来源:奥维咨询,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189:家电行业出口增速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招商银行研究院

成本下降助力家电行业盈利能力恢复。1)原材料价格回落:铜价虽然仍在高位,但相较2021-2022年高点已有所回落,铝、钢材和塑料价格的降幅更大。受益原材料成本下降,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等龙头公司的毛利率持续回升,目前已是2020年以来最高水平。2)海运费下滑和美元升值有利于出口业务利润:2022年7月以来全球运力紧张局面迅速缓解,到今年10月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已经触达2017-2019年的历史底部。此外,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也从毛利润和汇兑收益两端对出口业务形成正向刺激。

图190:家电主要原材料价格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191: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CCFI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192:美元兑人民币汇率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19.2 展望:内销谨慎乐观,外销增势强化

对2024年家电内销市场谨慎乐观。展望2024年我们认为家电需求仍有恢复动力。一是房地产竣工两位数增长有望延续,近期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线城市也接连为二套房限购政策松绑,对于明年家电消费形成支撑。此外,商务部等13部门在7月份联合出台《关于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也有助于刺激终端市场。《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都提及家电下乡、产品能效等内容,预计低线市场、绿色节能家电将是主要受益领域。但是,综合考虑消费者信心指数仍处于历史低位,我们预计家电销售仍为个位数增长。

外销预计将好于今年。①欧美市场。美国市场的家电库存在2022年6月到顶,经过一年半的消化目前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渠道商补货需求有望恢复;欧洲前期高涨的能源价格对于消费的挤出效应不断减弱,消费者信心快速回升。②新兴市场。中亚、东欧、拉美等市场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红利,出口额快速增长。今年11月新疆自贸区设立,我国与中亚、东欧的交通运输便利度有望提升,进一步促进家电出口。此外部分欧美品牌因政治考量退出个别新兴市场,也为我国家电企业创造替代机会。

数字化建设是家电行业精进内功的长期工作。美的空调的渠道扁平化是标杆案例,公司自建的“美云销”系统成为代理商、终端门店采购和资金结算的主要平台,旗下安得智联为终端门店提供一盘货物流仓储服务。这一数字化建设帮助美的库存周转实现快速提升,未来有望吸引越来越多企业效仿。

……

点击网页链接{《招银研究|2024年行业研究展望④ 消费及服务:消费渐进复苏,2024年继续趋势回归》}查看全文

相关报告

《2024年行业研究展望①概览:分化复苏静候春归,高质发展再探均衡》

《2024年行业研究展望②地产与公共事业:地产基本面延续弱势,基建支撑动能仍强》

《2024年行业研究展望③制造业:投资具备韧性,2024年增速或有小幅提升》

风险提示: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观点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保证,亦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产品由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招商银行作为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全部讨论

好长 收藏了慢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