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几点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0

最近转债出来了一笔钱,在考虑怎么投。

把相关想法记录一下。

1.量化对冲

因为希望是偏稳健部分资产的替代、又希望保持流动性以捕捉市场机会,所以总体上相对不考虑权益类资产,同时需要有月度赎回的灵活性。所以最终准备选股票中性策略的量化对冲产品。比较了几个产品的超额收益、回撤控制,JD比一些FOF的回撤居然还要好。于是准备花上大价钱认购费买入JD。希望能保持过往的好表现。

2.指数增强

指数增强,相当于一份钱两份用,既投了一个收益还不错的固收产品,又投了一个指数。只要指数不走低,一年下来固收收益还是挺可观的。相当于拿一定的波动风险,去换相比其他一年期固收的收益溢价。

目前经济预期不算乐观,叠加2021年相较2020疫情年的大年效应,2022可能会更悲观一丢丢。所以,相对没有必要去承担波动风险。

标的方面,如果明年货币不太松(拍脑袋可能性更大一点),则低估值品种可能更受青睐;而如果货币比较松,则可能小票会略好。目前中证500已经算不得小盘了,倒是有可能最后震荡走平。不过,最后还是选择放弃赌指数。

3.中概互联

连续跌了不少,AT两家的估值比中证500都要低。但当年银行估值能从5倍继续往下走,互联网又是反垄断的风口,也是相当的纠结。面对不确定性,优先还是考虑放弃。

4.银行

转债部分再研究研究。如果合适替代现金,则可以搏一搏运气。

全部讨论

2023-01-07 23:12

简要复盘一下。2022本来觉得投资机会比较少,也就银行ETF可以考虑一下。但招行行长事件有点黑天鹅了。不过如果年初等权买入中农工建四大行,全年看还是盈利的。只能说没有买入银行ETF,运气有点好。

2023-01-07 22:25

最后选了JD市场中性对冲,1年下来收益大概2%;没有达到预期,但则2022年来看,算是一个中等偏上的选择了。2023会继续持有该部分仓位。

2021-12-12 10:21

看了一下银行同期推荐的几个产品,宽德量化似乎对大盘股突涨行情不是很适应,有更长表现期的致远对冲6号的增强收益相对没有那么稳定,常青安心本质上是多资产配置策略(跟对冲策略还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