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大众开始追求性价比就是消费降级吗?
先抛一个结论:我觉得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物质生活足够富足后的结果。
讲一个我小时候的故事,我上学那会儿,班里的同学要是有人穿着阿迪耐克来,是很“洋气的”,有钱人家的小孩才能日常穿着阿迪耐克,那时的普通家庭只买得起没什么牌子的运动鞋,如果过年的时候收到父母奖励的阿迪耐克那是会开心到跳起来的程度,我也可以去班里显摆了。
现在的小孩子,得到一双阿迪耐克还会有那时的兴奋感吗?还会觉得特别洋气,特别值得显摆吗?阿迪耐克已经是普通家庭可以比较正常消费的品牌了,只是值不值得罢了。
那我们怎么形成的这个值不值得的心理呢?
我把商品价值拆解成:实用价值、情绪价值和标签价值。我们小时候,一双阿迪耐克700块,可能有150块的实用价值,200块的情绪价值,剩下的350块属于标签价值。情绪价值就是拥有阿迪耐克的喜悦,这种喜悦和兴奋的情绪可能是双星和回力球鞋给不了的;标签价值是我有你没有的“尊贵感”和“独特感”,那么既然阿迪耐克现在给不了这个情绪价值和标签价值了,我为什么还要为情绪和标签付费呢?所以,小的时候我愿意为阿迪耐克付高于实用价值的费用,现在同样只有实用价值,我为什么在同等品质里不去选择价格更低的国货,在同等价格里不去选择更具功能性的品牌?
拆解了商品的价值构成,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盲盒手办这类产品没什么用,但却能卖出高额的溢价,因为它提供了很高的情绪价值。对我来说,我最喜欢买的东西一个是杯子,一个是笔记本,家里明明已经堆着很多了,根本用不过来,但看见好看的,还是会想买,也没想过要用,就是看着都觉得开心,有些商品主要售卖的是情绪。
具有标签价值的商品,需要不断通过提价和控量来保持其价值,比如奢侈品牌,阿迪耐克已经成为几乎所有普通家庭都可以轻易买到的品牌,因此他已经不具备我有你没有的标签价值,但奢侈品最重要的价值一直都是标签价值,所以奢侈品要长期保持让更多的人知道,但只能让一小部分人拥有,要通过不断地提价来保持他的标签价值。
所以,当过去只有中产和小富家庭才用得起的商品和品牌被大众拥有失去其情绪和标签价值后,回归到仅剩实用价值,那么这些品牌的确不再具有性价比,大道说:“只要时间够长,消费群体总是理性的”,我们其实很清楚自己在为什么付费,而这些品牌有没有达到我们的需求,每个人心里是有杆秤的。
所以,我反倒觉得大众开始追求性价比,不是因为更穷了,而是因为足够富足了,当然,财富从来都是相对的,“我有你没有”、“我比你有钱”好像才是财富的定义,但富足是绝对值,不再缺衣少食,能吃到自己想吃的东西,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居有定所,心有所往,其实就已经非常富足了。

全部讨论

01-07 21:33

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