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元/斤回收烟头?日本企业大量收购中国烟头,到底有什么动机?

发布于: 雪球转发:10回复:95喜欢:28

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全球香烟消耗量最大的国家,已知的是全球每年约生产5.3万亿支香烟,其中中国烟民的消耗量就达到了1.8万亿支,换算下来,平均中国的每个烟民每年的香烟消耗量在6000支,平均每天的消耗量在16支烟。

有一份统计数据可以参考,中国抽烟比例最高的省份是云南省,15岁以上人群的抽烟率高达32.3%,其次是陕西省,比率是27.2%,全国的平均水平是26.6%。有意思的是,平均折算下来,浙江人抽的烟最贵,平均一包烟达到17.47元,陕西人抽的烟最便宜,平均一包为6.61元。

那么一年消耗1.8万亿支烟,就意味着产生1.8万亿个烟头,但是有意思的是,最近几年,收购烟头竟然成了一个好生意,甚至有日本企业在中国建厂,对外收购烟头,收购价格高达6元/斤,并且国内很多的再生利用环保公司也在收购烟头,收购价为4元/斤。烟头回收也成了一个新兴的环保产业。

不附带烟叶的烟头,还满是唾沫,收购它到底有什么用呢?很多人都感到困惑。

实际上,如今的环卫工人已经在悄悄收集烟头了,虽然烟头的价格不高,但是与环卫工人接应的企业比较多,每天环卫工人捡的烟头收集起来,也是数量相当可观,挣一顿饭的钱不成问题。

而且,很多网吧、夜店、酒店等公众场所的烟头,更是被很多人盯上了,原因是在这些场所的烟头相对比较干净,属于一类烟头,可以卖到将近5元/斤。

甚至还有人专门收购火车站、客运站等地方的烟头,这些场所的烟头一天收集下来可达到上万吨,虽然在户外风吹日晒,烟头的品质会相对较差,但是一样也能卖上价。

而这原因就不得不提到烟头过滤嘴里面的醋酸纤维、烟碱和茄尼醇等物质。

过滤嘴里面的像棉丝一样的东西,其实就是醋酸纤维,在服装产业中,醋酸纤维算是高等面料,价格相对较高,市场价钱约2万元每吨。

再者就是烟碱和茄尼醇,烟碱主要用在化学药和农药当中,属于比较高档的原料药,市场价为200~300万元每吨,茄尼醇主要用于医疗产品领域,维生素k2、治疗心脏病辅酶Q10都是用茄泥醇为原料,市场价格为300~400万元人民币/斤。

摊开这笔账一算,可能很多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一个小小的香烟过滤嘴,里面含有的就有这么多稀罕的材料,难怪有很多企业愿意收购。

日本企业为什么会看好中国的烟头回收产业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日本在废品资源处理方面,具有深厚的技术背景,对于废品的回收再利用,用一套高端的技术和成熟的解决方案,这是国内相关企业尚且无法媲美的。

提到日本废品处理技术,就不得不提日本的废水处理技术,现如今我国国内很多地方的废水招投标,都开始出现了日本企业的参与,尤其是日本住友商事公司,目前在国内已经拿下了32处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权。

处理烟头同样如此,烟头分为一级料、二级料和三级料、统货,对应的品级不同,相应的收购价也不同。自然对于厂家处理技术的要求也不同,日本利用其在RO反渗透膜方面独步全球的技术,因此愿意来中国投资建厂,原因就是,在提取醋酸纤维、烟碱和茄尼醇等物质具备较高的技术优势,而且成本相对较低。

其实,这种操作以前就有过。比如以前日本从中国进口一次性筷子,之后日本再把一次性筷子回收清理,制作成纸张和木胶,再返销到中国,这也让日本获得了不错的利润。

换句话来说,这也在督促中国要加快提高废水处理、废品处理的技术,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处理成本,最终让废品处理完成良性的自我产业化循环,而不是靠补贴才能生存下去,日本方面给我们指明了道路,作出了榜样。

全部讨论

2022-05-16 17:58

小日本收购烟头,里面有中国人的DNA用来研生化武器。

2022-05-16 20:04

“高达每斤6元”,这话怎么那么逗,你称称看一斤烟头要有多少的量,一脸盆有没有一斤啊?你捡一天能不能捡够一脸盆?

核污水怎么处理?

2022-05-16 18:43

收集中国人的DNA!

2022-05-16 19:47

上次的传说是日本人从不砍树,只从中国进口木材做一次性筷子。
后来,发现日本净出口木材到中国,他们又说那是垃圾木材,没用的。
难道中国以前出口红木给日本做一次性筷子?

2022-05-16 17:53

应该禁止回收烟头。

2022-05-16 17:25

中国企业对于废品回收再利用要加大研究,加油堵死日本鬼子的赚钱道路,赚了钱买飞机枪炮对付我们呢这匹养不熟的🐺🐺随时在盯着我们辽阔的土地呢

2022-05-16 23:21

中国一年消费1.8万亿支烟,按1克/支,(实际不到1克)共180万吨。火车站、客运站一天可收集烟头上万吨,一年360万吨,光这里就两倍重于所有烟重,不知中国一年烟头到底有多少吨?

2022-05-16 20:01

这个要推给我看,雪球怕是认为我的智商太低。

2022-05-16 19:19

我差点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