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越跌越买最后能赚钱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这也是一位朋友后台留言提的问题,今天的文章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个人觉得越跌越买的思路方向是没问题的,我之前跟大家介绍过的左侧买入其实就是越跌越买的思路。但能不能赚到钱是有各种限制条件的。

比如:要做好长期亏损时期的心理预期建设。

市场跌起来往往是不理性的,而大A股又是熊长牛短的态势,如果是在牛市尾部开始进入市场,那么投资持有过程就很有可能处于坚持补仓但长期亏损的状态,而且这个长期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没人能具体说得清楚所谓的“长期”会有多长。

对于很多新手而言,可能持续半年或者一年的亏损时间能接受,但如果越跌越买坚持了2年、3年甚至更长时间还是亏损,我相信绝大部分人的信心是会崩溃的,信心一旦崩溃就容易做出非理性的操作。

比如下面这个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牛市尾部入市→高位回落补仓→持有一年但持续亏损→情绪崩溃割肉离场。

一旦选择割肉离场,就是把账面浮亏变成了实际亏损,前面坚持得再久,做得再好也不可能赚钱了。

投资能不能赚钱,有些时候真的就是在一念之间的。我想起来之前自己公司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大概在2017年年中的时候,公司开启了一个定投计划类的投资策略,宣传的时候包装了“三年之约”的主题,因为按照这个策略模型的历史回测数据,坚持定投三年的盈利概率100%,并且能收获8%左右的年化收益。

这个策略刚上线的时候非常多人参与,大家都信心满满,策略的表现一开始还行,但很快就走出了漫长的下跌行情,大概到半年左右时间,骂声开始不断出现,中途割肉离场的人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不劝还好,如果劝了就会被骂得更凶。到第一年年末的时候大概还剩一半左右的人在坚持。

然后在2019年,市场走了一波强势行情,但坚持定投我们这个策略的朋友都还在大幅亏损,于是到第二年年末,就只剩下约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在坚持了。而我们这个策略的口碑已经差的不行了,基本天天被骂。

而快到2020年年中的时候,说好的三年之约马上就要到了,一路坚持过来的人大概只剩10%左右了,而这里面绝大部分的人都还是亏损的,于是剩余的人里面很大一部分也放弃了,而且骂的更狠,很多人因此注销了我们公司的账号,甚至有证券会举报的。

当时连同我们公司的策略管理人在内都慌了,都开始怀疑这个策略的有效性,公司内部会议,参与讨论的同事也是100%要求修改调整这个策略模型。

策略管理人也已经着手准备修改策略模型了,依然还在坚持的人大概只剩不到5%的人了,而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2020年6月中到2020年7月中短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个策略模型的收益发生了大逆转,从-2%收益变为+13.88%收益,一个月时间涨了超过15%!

如果后面还能再坚持一年,到2021年年中的话,基本就达成了此前预计的年化8%收益,如果稍微再坚持两个月到2021年9月,则可以收获10%左右的年化收益。

市场先生往往就是这么幽默,后面多坚持一个月的收获可以远远大于前面坚持三年的收获。行业内大家都经常说,市场绝大部分的交易时段都是无效的垃圾时间,真正的有效收获时段是非常短暂的,一旦错过了这个关键的时段,那么前面付出得再多,做得再好都是白搭。

PS.这个策略此前的表现其实是不如沪深300的,但在今年市场整体低微的情况下又呈现出明显优于市场的表现。张坤、谢治宇等知名基金经理此前的超额收益远高于市场,而近两年的走势又远弱于市场,这其实就是策略的局限性,再优秀的策略,都不可能永远有效,这其实就是市场先生的复杂性。

除了做好长期亏损心理预期建设之外,提前做好长期的资金规划也很关键。

资金规划的意义,一方面是为了应对长期亏损时不会因为要用钱而被迫卖出导致浮亏变实亏,另一方面是当市场出现更好的机会时能买到更便宜的筹码,增加投资赚钱的概率。

还是以我自己身边的两个案例说明:案例一:10月25日朋友问有什么机会,我说买腾讯,明明有个20天赚40%的机会,虽然看见了,但因为没钱买,只能眼睁睁看机会溜走了。

案例二:去年9月我曾跟朋友说可以买点煤炭基金,然后今年6月份我提醒可以卖掉落袋为安,我自己当时有接近17%的收益,但朋友说她还亏着5个点,一问是一开始补仓补的太猛,后面没钱补仓导致的。

所以做好资金规划,把控好补仓节奏也是投资赚钱很关键的因素。

股市天天开,不是下注就能赢。但遇到特别好的机会也得敢于下注,有钱下注才行。

最后,我个人认为越跌越买在选择投资标的方面也是有限制的,比如主动型基金可能就并不合适这样的策略。

一方面,主动型基金是由基金经理操盘的,一旦基金经理更换,那么同样一只基金的投资策略可能就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即使基金经理没变,但也有可能存在基金经理因为业绩压力发生风格漂移的情况。

比如今年第三季度季报更新后,我就发现有些消费主题和医药主题的主动基金购买了不少煤炭股票,因为今年以来煤炭类的股票涨的很不错。

但煤炭股票涨的不错已经是过去式了,未来还能不能继续涨,谁也说不好,而且已经涨了这么多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当前已经在顶部了,所以就会出现虽然基金的净值跌了不少,但因为基金经理调仓,导致了基民以为自己在抄底消费和医药基金,但实际却买了山顶上的煤炭股票的情况。

所以除非你对某个基金经理特别熟悉和信任,知道他不会离职,投资风格也不会因为业绩压力导致风格漂移,不然最好不要在一只主动基金上采用越跌越买的策略。

其次行业主题的指数型基金也不太适用越跌越买的策略。这个我在之前的文章《为什么我更推荐大家左侧买入基金?》有举例:

行业指数因为其成分股都是同一类型的公司,往往容易走成单方面的趋势,涨起来很猛,跌起来也很猛。如果遇到单方下行的指数,比如说这几年定投传媒指数的朋友,好不容易遇到了2020-2021年牛市行情,别人赚的盆满钵满,自己定投那么多年都没赚到钱,持有体验是非常痛苦,很少有人能够拿得住。

所以越跌越买最好的标的是选择像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这样的宽基指数为好。

因为宽基指数涵盖的行业较广,并且底层的标的资产也相对稳定,能够比较有效的体现市场真实的行情走势,市场行情差,大家一起亏,市场行情好,大家一起赚,长期持有起来相对没那么痛苦。

以上就是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大家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交流,我也更有更新的动力。

#基金今日话题# #基金定投# #基金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