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荟创业者 | 两位29岁天才科学家的“月亮与六便士”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码荟创业者  坚韧敢为,探索不息

6月15日,动脉网发布2022未来医疗100强榜单,深势科技凭借新一代“AI+分子模拟”算法的底层能力,以及药物计算设计平台Hermite,有效地突破了药物领域“小数据”甚至“无数据”的瓶颈,入选创新数字医疗榜TOP100。

北京南郊一个偏远的摄影棚里,深势科技的创始人之一孙伟杰正在化妆间“剃头”,“在家工作比去公司累多了,更没时间收拾自己”。刚在疫情中解除居家隔离的他,受邀参加36氪“保持奇迹”X·36Under36创业者盛典。在现场他见到了很多创业好友,也惦记着另一位还在上海的合伙人张林峰

孙伟杰和张林峰是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同窗好友。林峰主修的是物理、数学和计算机,伟杰学的是政治、经济和哲学。这次他们共同入选了36氪2022年度S级创业者名册,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青年创新企业家和“新时代中国合伙人”。

01 一切的开端

这是一个发生在两个“天才型选手”之间,本可以走通往成功的捷径却偏要来商业世界升级打怪的故事。

张林峰曾因参加省队的物理竞赛,在高三上学期初就被保送北大。北大元培学院学习期间,张林峰同在科研方面成果颇丰。毕业后他同时获得美国普林斯顿、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最终选择进入普林斯顿大学。

元培是一个非常注重通识教育的学院。孙伟杰和张林峰虽是校友,在本科期间,可以说他们没有任何一门课是一起上的。但在来到元培的第一周,他们就在很多个场景互相认识,共同参与了很多运动活动,并在不同学生组织里共事了很久。孙伟杰开玩笑地说,“我们为元培的体育事业操碎了心,也为相识打开了一扇门”。

毕业后,当孙伟杰在国内从事投资工作寻找未来方向时,继续专注在学术上的张林峰在美国师从应用数学领域非常受人尊敬的鄂维南院士,以及另外一位美国科学院的院士、分子模拟的鼻祖Roberto Car。

彼时他已在海外发展了一系列机器学习与分子模拟结合的算法,发展了相应的开源社区DeepModeling,并逐渐产生了影响力。求学期间,他甚至还自己翻译了一本关于量子计算的书籍。

等到博士毕业时,他的眼前看起来有很不错的一条路——或许是做博士后,然后在美国Top学校里找个教职;但也有些更激进的可能性,比如提前毕业、直接做教职等等。

但他都放弃了。当时正值AI刚刚跟科学计算发生剧烈碰撞的时期,计算模拟的发展处在一个历史的拐点上。张林峰曾在一篇手记里提到他的两点判断:第一,多尺度物理模型是基础,高性能模拟是引擎,机器学习是整合数据、连接不同物理尺度的桥梁——三者的共同发展让不同学科方向的人走在了一起,也把从电子结构、到分子动力学、到介观乃至宏观尺度的模型和数据放在了同一套框架下。第二,从底层创新到快速落地的链条正在被打通。

在平台创新走上产业化落地的链条里,两人饥渴地想要做那个“嫁接者”——一端深入到最基础学科的创新,一端对接到一个个产业的具体问题。这无疑是一个大胆到甚至有些危险的决定——这种做法不仅在国内,即便在国外目前都找不到一个完全相同的对标体。换言之,他们要做的事儿,全球首创。

孙伟杰一直以来的梦想也是“做一家源自中国,影响世界的科技公司”。每年暑假回国,张林峰都会和孙伟杰见面,他们会一起设想AI和科学计算这一系列解决方案,对应到一个更真实、具体的产业需求会是什么?究竟怎样才能够真正解决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两人拥有共同的愿景,就是让科研、科技能够使得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好。

想要实现这样的一个体系,创业是必要的,而且几乎是必然的。2018年,当在商业思考和科学探索上达成高度共识后,两人共同创立了深势科技。孙伟杰担任CEO负责战略,张林峰担任首席科学家主导研发,跨学科搭配的两位创始人真正从校友成为并肩战斗的商业伙伴。

源码投资人张玉豪是他们的师哥。2020年初,深势科技开始寻求融资的时候,经验和直觉都在提醒张玉豪“这个案子一定不能错过”——果不其然,几个月后,他成为了深势科技的首位投资人,如今又推动源码成为B轮领投方。

02 巨大的微观能量

人生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解决问题”或许是求真务实“天才科学家”的使命。在与笔者一个多小时的聊天中,与想象里两个年轻创业者大谈特谈AI不同,两人26次提到了“解决问题”这个词。“不解决问题本质是没有价值的”“我们每个人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行业的问题到底在哪里,我们到底怎么样用计算解决问题”。

简单来说,深势科技要做的事,是用“AI for Science”新范式,解决微观尺度分子模拟问题,在药物研发、新材料研发等领域提出极具革命性的解决方案。

2020年对于深势科技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张林峰与合作者们在当时最大的超级计算机Summit上第一次实现了上亿原子的第一性原理精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了高性能计算领域最高奖“Gordon Bell奖”——这使其站上了用经典计算求解量子世界的一个小小高峰。值得一提的是,团队里有7位华人,5位来自于北大。

这个奖项意味着什么?在此之前,典型的药物、材料设计等运用的物理模拟,多是几万到几十万原子规模,最多到一千万个原子量级。而他们在保证高精度的同时,将效率提升至之前人类基限水平的1000倍,带领超大系统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进入一个全新时代。

“我们从来不是为了得奖而去做这个事,我们的终局是解决问题。”难得的是,深势科技的创业路径也是这么践行的。“创新-落地”的链条最先在创新药设计领域发力,推出根植于云计算的临床前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平台Hermite,以及针对小分子药物、多肽药物和抗体药物的药物联合研发业务。

谈起当下大热的AI制药,孙伟杰更倾向用“计算制药”的概念。即便深势科技已和国内头部药企比如恒瑞、瀚森达成合作,但他强调,计算的作用绝不止于辅助制药,而是可以部分代替实验,通过打造新一代微尺度工业设计平台,逐步在真实的不同工业场景下持续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这是微观世界独有的科学美学,更是一条国内无人走过的纯原创之路。

“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来帮忙。”《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伟杰和林峰时常翻起的一本书,也是深势科技会在每位新同事的入职大礼包中赠送的“司书”,书中的这句话时常给他们鼓励。

2021年,作为全球新能源科技的头部企业,宁德时代需要对电池方向底数的数据模型进行系统性建设。一次偶然的机会,宁德时代一位高层从深势科技的教学讲座中得到灵感,开始在研发实验中尝试使用他们的方法,恰逢对深势科技进行A轮投资的高瓴和高校学者也都向宁德时代推荐了深势科技,凭借开源算法、开源软件在计算化学领域的影响,宁德时代主动找上了门。

孙伟杰坦陈,对方用很高的规格与一个早期的创业公司进行合作,经过和高层的多次面对面交流,我们的想法被一一验证并实现合作,这让大家尤为振奋。“之前我们也没有预料到能在电池材料、新能源领域这么快打开局面”。对深势科技而言,此次合作无疑让其研发的微尺度工业设计平台有在另一个大行业落地的可能。不过拿下如此大单,两位运动健将也只是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篮球来庆祝。

创业路上,孙伟杰和张林峰格外享受“灵光乍现”的时刻。深势科技位于中关村的办公室内,背景板上到处写满了物理、数学各类公式,仿佛置身大学课堂。

“在一天的任何一个时刻,你会突然有某些想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赶紧写下来、跟人交流,如果它是一个非常大的想法,那么就应该迅速被spread out,团队来共同推进,我非常喜欢充满黑板的环境,大家能够快速地讨论起来,如果发现 it works 就非常开心。”张林峰说。

03 "化缘"之旅

与今日受到业界、投资人追捧不同,三年前,孙伟杰和张林峰还只是两个蜗居在北大数据研究院兼职办公室里、盘算着干成这件事到底需要多少钱的青年——即便现在,他们依然不到30岁。

孙伟杰笑说,在不考虑人力成本的情况下,光看算力,就预计至少10-15亿人民币成本,而彼时他们账上只有20万。最初,深势科技和广东一家实验室合作,但拿到的1000多万科研项目经费只够勉强支撑公司早期的发展。

面对资金的巨大缺口,他们开始了艰难的融资之旅。但初创团队的建设、产品技术的迭代,又让两位创始人脱不开身。为了避免牵涉太多精力,他们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一种“捷径”——给每位上门的投资人发送同样的BP(商业计划书),但BP非常专业、技术流——这种筛选方式听起来有些傲娇,但很有效——只有看得懂BP并能提出有价值问题的人才会继续聊,看不懂的投资人就自动排除在外了。

拥有契合三观能让决策变得异常高效。在三轮投资中,通过筛选机制小范围深入,投资都是一两周内快速敲定的。深势科技需要懂它的投资人,而2021年新加入源码资本的张玉豪就是难得懂它的投资人之一。

北大元培学院生物物理博士毕业的张玉豪,具有多年前沿生物医疗领域投资经验。一开始,张玉豪就对深势科技革命性的"AI for Science"新范式印象深刻,他同时非常好学,后期系统化理解了新范式是如何应用在复杂跨尺度建模任务中的,如分子动力学问题上,精确的物理建模又是如何被带入了材料模拟,对化学、生物、制药等领域将有哪些更实际的应用前景。

几个月来,源码合伙人黄云刚,随张玉豪多次拜访深势科技的创始团队,常常一聊就是几个小时,会议室的白板上都是大家对“深度势能”如何更好落地应用的探讨。也因此,张玉豪带领因一些原因错过深势A轮的源码,顺利领投B轮。

张林峰告诉笔者,他们和两位投资人除了日常见面,在微信群交流也很频繁。他甚至调侃,“源码投资人是消息秒回的夜行动物”。于深势科技而言,每个投资人的养分是不一样的,有的投资人在开源布局上比较懂行,有的在IT研发方面有资源,但每当遇到业务发展、技术问题,源码是他们愿意求助的First Choice之一。

更深入、更系统的创业服务能力是源码资本极具特色的长板,深刻认知行业,迅速共同成长,解决真实痛点,这种强烈的创业者精神或许正是深势科技愿意与其频繁交流的不二秘诀。在关键节点帮忙不添乱,带来认知与实际的帮助,比如有超级专家提供智能组织赋能,码荟码脑等连接又带来了资源和生态。

工作之余,四位朋友还经常约在一起打篮球。在一个球队里,大家目标就是赢球。过程里他们需要考虑怎么样配合是最好的,但问题就出在自己赢和球队赢是两种不一样的体验。往往作为中心角色赢球的只能有一个人,但这样就没有办法共同赢球。这是一个类比,体现了合作过程中关于组织的思考。“我们很早开始就在讨论相关的事情,从技术以及哲学层面上。”张林峰说。

宣父尤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曾经只有两个人的深势科技,现如今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拥有百余人、平均年龄不过30岁的少壮团队。他们身上少了普遍存在的创业焦虑,更多的是一股兴奋劲儿。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说,“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头看见了月光。”两位创始人的言语间,也让笔者看到了如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的那股劲头,相对于工作赚钱,他们更享受解决问题带来的价值,而钱只是解决问题的附属品。然而在投资人的加持下,带着梦想创业的尽头或许是,月亮在,六便士刚好也在。

码荟创业者 | 梅卡曼德邵天兰:我的一些“草根”经验

码刻 | 近40位码荟成员上榜「X·36Under36 」S级青年创业者名册

码荟创业者 | 虹宇科技范顺豪:XR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操作系统?

码荟创业者 | 当一家“软件定义存储”公司的创始人也是赛车手

码荟创业者 | 鄂维南院士提出应用数学“新的曙光” : AI for Science 将人工智能与基础科学深度融合

码荟创业者 | 从0到1到23.4读书周之「读书日快乐」

码荟创业者 | 从0到1到23.4读书周之「读书之美」

码荟创业者 | 从0到1到23.4读书周之「通识与大格局」

码荟创业者 | 从0到1到23.4读书周之「组织与人才」

码荟创业者 | 从0到1到23.4读书周之「战略与运营」

码荟创业者 | 从0到1到23.4读书周之「创业思维」

码荟创业者 | 探索不“熄”,致敬航天精神

更多码荟成员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