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强东的“兄弟”想到曾经的大锅饭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刘强东在最近京东的一次会议上说:“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这番话在网上迅速引起热评。

要知道,此前刘强东的人设一直是把员工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无论是普通快递员还是高管,在刘强东的眼里都是亲如兄弟。现在说这话,不免产生从“小甜甜”到“牛夫人”的落差。

其实这没什么难理解的。历史上就有鲜活的例子,新中国建国几年后,日子一度也有越来越红火的态势,人民公社成立的初衷也是希望大家都能享受到好日子,1958前后,在公社化运动中,各村生产队都成立了公共食堂,“吃饭不花钱”,但这一试验型的“共产主义大锅饭”没过多久便宣告终结。1960年11月,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即“十二条”),尽最大努力制止“共产风”。1961年,形成《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明确提出,“在生产队办不办食堂,完全由社员讨论决定。凡是要办食堂的,都办社员的合伙食堂,实行自愿参加、自由结合、自己管理、自负开销和自由退出的原则。这些食堂,都要单独核算,同生产队的财务分开.....对于参加和不参加食堂的社员,生产队都应该同样看待,不能有任何的歧视。社员的口粮,不论办不办食堂,都应该分配到户,由社员自己支配......”。随着这份文件的贯彻执行,在全国农村的公共食堂,按照农民的意愿相继解散。注意,这是农民们自己做出的选择。

要说起来,刘强东也是高估了京东和自己,以为可以在京东实现共产主义了,可惜现实还是给了大强子一盆冷水。这次他的讲话不过是一种纠偏罢了。

在物质没有极大丰富以及人性自利等倾向无法避免的情况下,激励和公平将是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大锅饭背后的平均主义容易将人性贪图享乐、趋懒的一面激发出来,应该属于典型的“激励不相容”了。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大军能给人类带来极大丰富的物质财富,但很多人也就此躺平享受,那样的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呢?社会会倒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