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东影业怎么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4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在鱼龙混杂的影视行业,从不缺少令人瞠目的神操作。这一次,故事的主角变成了耳东影业。

 

11月3日,网易清流工作室发布了一篇独家长文报道,揭露了耳东影业及其背后品今控股的资本运作牌局。


拼单理财撑起耳东影业?


根据清流工作室报道,耳东影业诸多影视投资的资金来源,其实来源于“耳东文化产业园”里员工销售的理财产品。

 

为了填补投资亏损漏洞,吸纳更多资金以供养耳东影业等实体公司,品今控股在近年间推出大量私募基金产品。但与普通私募基金产品不同的是,品今控股仅按照固定利息和年化收益率支付给客户,并鼓励客户在理财产品到期后,不赎回本金,继续滚动投放,只支取利息。


品今控股为了吸引更多客户,不仅诸多私募产品未按照规定备案,而且放低投资人要求门槛,拼单理财。在这一模式下,短短几年时间,品今控股就得到了大量“投资”。

 

可惜好景不长,自2019年上半年起,品今控股的“拆东墙补西墙”游戏几近崩溃。下半年起,还开始把参投的电影项目的投资收益份额,出售给普通投资人,同时把电影投资风险转嫁给普通人。

 

据清流工作室向品今控股内部员工了解,品今控股私下里甚至悄悄贩卖耳东影业的原始股,以吸引新的投资人。

 

这一边,在疫情加剧的影视寒冬之下,耳东影业与其他众多影企一样承受着巨大冲击;另一边,作为耳东影业“供养人”的品今控股,似乎已经走向了资金链断裂的穷途末路。


成立五年,耳东上市梦不灭



如果报道属实,被品今控股供养至今的耳东影业,真的能够独善其身吗?我们试着在耳东影业的运行轨迹中寻找端倪。

 

回顾耳东影业成立以来的五年,似乎一直都在处于谋求上市的状态。

 

2015年,曾从事金融投资工作的陈硕罡成立了北京源石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2016年,当时持有品今控股旗下品今(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00%股份的杨珖,以每股1.3元的价格认购了原新三板挂牌公司——大连海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344万股,占总股本的19.11%。

 

同时,品今控股高管杨凡通过协议持有海宝生物31.99%的股份,杨凡与杨珖通过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持有海宝生物51.10%的股份,成为海宝生物的实际控制人。相当于借壳大连海宝生物科技,完成了挂牌新三板。

 

2016年5月,海宝生物发布公告称,拟通过支付583万元现金的方式购买陈硕罡持有的源石影视80%的股权,收购源石影视后为配合子公司业务开展,拟将公司名称由“大连海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大连耳东影视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影视工作业务。但由于公司经营业务和名称变更,申请最终没有获批。

 

2017年2月,海宝生物以每股30元的价格发行100万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3000万元,用于投资电视剧《玉观音》,并将“大连海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大连耳东影业股份有限公司”。

 

同年,源石影视正式更名为耳东影业(北京)有限公司。


2018年11月,大连耳东影业发布公告称,公司进行业务战略调整,放弃原有保健品生产和销售业务,集中资源重点发展影视投资与制作,文化、教育行业投资与管理。

 

然而仅过了两个月,2019年1月,大连耳东发布了关于股东收到关于对杨珖、杨凡采取自律监管措施的决定的公告。公告显示,2018年12月,杨珖、杨凡在参与集合竞价交易股票过程中以明显偏离最近成交价的价格在涉嫌关联的账户之间交易,严重影响股票价格。

 

紧接着,2019年1月15日,大连耳东影业正式更名为大连浩瀚教育咨询。

 

2019年4月,大连浩瀚决定放弃原有影视投资与制作业务,集中资源重点发展教育咨询与企业管理咨询,原计划用于投资电视剧《玉观音》的募集资金3000多万元用途变更为投资校园活动中心。至此,耳东影业借壳上市宣告失败,正式退出新三板。

 

同年11月28日,耳东影业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书,但在12月4日就被香港联交所发回。2020年2 月 26 日,耳东影业再次递交招股书,香港联交所不再受理,其IPO之路彻底宣告失败。

 

事实上,仅看耳东影业,其营收情况是惊人的健康。

 

耳东影业核心业务分部涵盖影视文化产业链的上下游领域,其中包括电影及连续剧投资及制作管理、影院运营及管理及艺人管理。按照当时招股书的话术,耳东影业自称为中国唯一拥有全部该等业务的电影娱乐集团。

 

根据耳东影业招股书资料显示,截止2017至2019财年,耳东影业收益分别1.75亿元、3.80亿元及8.1亿元;毛利分别为4419.2万元、9141.4万元及2.38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5.2%、24.0%及29.4%。年内/期内溢利分别为2370万元、4088万元及5755.4万元。


电影/电视剧的投资及制作是耳东影业的主要营收来源,在2017年、2018年何2019年分别实现收入1.75亿元、3.68亿元和7.18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00%、96.9%和88.6%。 


耳东影业电影电视剧采用的是大量跟投的形式,然后部分分销、部分自留获得收益。

 

根据招股书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耳东影业确认收入的项目有《叶问4》《我和我的祖国》《银河补习班》《老师好》《反贪风暴3》《西虹市首富》《邪不压正》《红海行动》《杀破狼·贪狼》《使徒行者》《翠丝》《逆流大叔》和《骨妹》等62个项目。

 

62个项目总收益达12.61亿元,其中,收益超过2000万的项目共有17个。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创始人陈硕罡在香港积累下的深厚人脉资源,耳东影业自创立之初就拥有相当可观的港片资源。

 

早在2015年,当时还被称为源石影视的耳东影业就参与出品了《惊天破》和《毒。诫》两部港片。

 

此后,耳东与天下一电影、银都、太阳娱乐、天马电影、英皇影业等港片生产公司保持密切联系,先后参与了大量港片的出品工作。

 

其余业务方面,公司从2018年正式开始运营,截止目前在全国有8家影院,其中7家为该公司的非全资子公司所拥有。耳东影业在2017年10月开始运营北京耳东繁星娱乐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为艺人提供艺人管理服务,目前该公司管理18名艺人。


赴港IPO无果,前路再添阴云



不难发现,由于耳东影业主要靠参投优质项目盈利,因此五年下来积累的主控项目并不多。在此前招股书中显示的17个盈利超2000万项目中,仅有《反贪风暴4》《家和万事惊》两部影片和一部电视剧为耳东影业主控。

 

根据猫眼专业版显示,耳东影业筹备的项目中,有《金钱帝国:巅峰之战》《反贪风暴5》《东北往事之二十年》《八秒半英雄》《两个半爸爸》5部主控影片,目前均处于未定档状态。

 

参投项目方面,储备项目有梁朝伟、段奕宏主演的《猎狐行动》,古天乐、刘青云主演的《明日战记》,艾伦主演的《邀请函》等新片。


今年6月,耳东影业还发布了2020剧集、网络电影片单,公布了《烈火战马》《恋上喵星人》《人民的正义》等十余个项目。

 

另外,在去年的香港电影节,耳东影业还宣布与好莱坞Gersh经纪公司在内地成立合资公司。联合香港星光文化娱乐和温子仁、朱浩伟、F.Gary Gray等十位好莱坞导演,推出温子仁的《哨兵》、Sam Raimi的《自体享乐》《魔石与躯壳》、朱浩伟的《灵魂舞姬》、Sylvester Stallone 的《特种兵》等十二个项目。


在耳东影业的公关稿和招股书中,我们总能看到强调其拥有“覆盖上下游的全产业链布局能力”相关话术。然而仅从其最核心业务板块影视投资来看,至今接手项目仍以跟投为主,其自营影院规模也未超过10家。在这个赛场里,耳东影业的经营规模显然并不够大。

 

2015年前后,由于影视行业迎来利好,使得原本在房地产、能源等传统领域流动的资本大规模前来“跑马圈地”。而随着政策收紧与资本泡沫的破裂,近两年来大部分传统资本已经先后离场,影视寒冬随之降临。

 

如今还留在内场的耳东影业,会迎来怎样的未来?赴港上市定然无望,但能够肯定的是,耳东影业的经营情况,绝非其招股书上写的那样“波澜不惊”。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华谊兄弟(SZ300027)$    $光线传媒(SZ300251)$    $万达电影(SZ00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