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博弈论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0

——欢迎点按上面的“巨会读”关注我,

我们将会给你带来有价值的信息和见解

每次码字都有一种幻灭感。因为绞尽脑汁,所以完稿后形如虚脱,智商清零,并深度怀疑写作质量,甚至缺乏完成文章的信心。不管怎样,完成了就是胜利。如果最后检查还过得去,感觉会更好。如能得到读者认可,就是喜出望外了。码字不易,请多支持,关注巨会读。——编前

近日最流行的段子是这样的:

这就是博弈。准确地说是博弈的一种,市场与监管层之间的博弈。

股市中的博弈无处不在。而当前最为激烈,也是最为典型的博弈,发生在券商板块上。以下是真实场景的对话,发生在光大证券本轮第二次连拉涨停板之后的周日。

投资经理甲:最近券商动静很大,什么情况?

投资经理乙:各种传闻。总的意思是中国的券商要做大做强,在混业监管和混业经营的框架下打造航母,迎接开放时期国际券商的挑战。

投资经理甲:那是挺大的事情。具体什么方案?

投资经理乙:很多,主要有这几种:1,券商a券商b合并;2,券商a并入银行A;3,券商c并入银行B……

投资经理甲:方案1的意义何在呢?合并就一定能做强吗?意思好像不是很大。方案3的可能性更小吧,把a从集团内部切出去给别人难度很大。我听朋友说看到了方案……

投资经理乙(冷笑打断):这些方案你都可以不相信。市场上传的人自己也未必相信,而且也不需要真相信,重要的是市场已经形成了共识和合力。我还听好几个人都说看到了方案呢。他敢把方案拍下来放到网上吗?如果不能,那就还是不能证实。各种可能都有。那就还是可以继续炒。市场已经选出了龙头,那就是有它的道理。

投资经理甲猛然意识到,自己有质疑甚至冒犯了投资经理乙的嫌疑,讪讪告退,赶紧找信息渠道证实(证伪)和讨论去了。

之所以说这个案例典型,是因为它深具牛市特色:

第一,牛市中,有了绯闻就能涨;反之,有了绯闻就能涨,说明是牛市。当然,大概率如此,不是必然规律。

投资决策简单、直接、粗暴,甚至不需要严格论证,比拼的不是谁的研究能力强,而是谁的胆子大。这也是牛市中稳健的投资者往往跑不赢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博弈更为凶险而涉及面广,既是资金方之间的博弈,也是市场和监管者之间的博弈。如果券商传言属实,但市场迅速把股价炒得很高,势必让监管层骑虎难下,不但影响后续的操作,更会加速股指的上涨,助推“疯牛”形成。这两种情形都是监管者所难以接受的。我们后面会再展开讨论一下。

常规格局

股市上的博弈近年来已形成自己的大体格局。当然,这是指的是常态下。牛市状态下会有更多的变数。

在关于股市博弈格局的见解中,我认为禾永投资董事长顾义河的见解格外经典。他认为,从资金参与者的角度看,A股大致是三分天下:像茅台恒瑞这种极为优质或是与国际接轨程度最高的公司,外资最为喜欢,也主要是由外资定价,因为外资买得多;规模中上的蓝筹股,机构持仓极多,也主要是由机构定价;规模中小而数量巨大的公司,则是由散户定价。其中,散户群体数目庞大,总体力量也极为强大,极具中国特色。

这个格局,也被戏称为A股市场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特色。

当然,这算是个常态下的大致格局,不见得有多么泾渭分明。各路豪强“捞过界”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的。不过,如果你相信模糊的对比精确的错更好一点,那么不妨马马虎虎接受这个分法。如果是在牛市状态下,猛龙过江就是常规操作了,混战经常发生,彼此间的博弈远为复杂而惨烈。

短兵相接

如我们所知,牛市云集了更多的资金方,情绪更为躁动不安,人们赚快钱的目的极为明确,行为也更为直接甚至极端。最近市场已经呈现出这种特征。这时候的博弈非常复杂而凶险,赢则大赚,输则大亏,胜率大起大落而且中枢普遍下降。既然是混战,分析的作用就大幅下降,最好遵行“简单就是美”的原则,实在看不清楚的就避之则吉。

牛市中的博弈是“勇敢者”的游戏。如果单以成败论英雄的话,牛市是趋势投资者的乐土,而注重研究、讲究逻辑的人却往往饱受煎熬。看着指数和“别人的”股票天天暴涨而自己的账户一无所获甚至天天亏损,那是怎样一种心情?

这时候,大多数人都是被裹挟着前行,关心的往往特别具体而直接:明天涨还是跌?什么板块会涨?哪个股票会涨停?……

在一周以前的那个周五,人们就在热火朝天地赌下周一的涨跌。综合各种信息来看,包括情绪、资金流动情况、成交量、政策面等等,趋势向上是大致靠谱的,但要笃定说周一必涨,那还是有风险的。除非有充分的信息可供判断,就算你前面100次都说对了,还是可以怀疑你第101次是错的。问题在于,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有所谓充分信息的;充分信息这种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在刀刀见血的股市中,还是不要太当真了。

为了杜绝可能的误导,需要声明,我是完全没有这个能力的。如果有人信誓旦旦地断言,那我也是高度怀疑的,要么怀疑他有内幕信息,要么怀疑他手握足以影响股价的重金,要么怀疑他别有用心。说对了的可能性当然有,但这就有点像赌大小,与自己投入的时间和努力程度就没有太大关系了。时间太短,信息太有限,要做出相对靠谱的判断极为困难。

你或许不知道,因为高度的不确定性,在牛市里,许多交易员在下单的时候经常紧张得手在发抖。

周五当天,一个朋友说他还是忍住了没出手,不想打破从来不在周五买股票的纪律,因为周末变数太多。当前海外疫情加速蔓延,政治经济局势动荡不安,风险的确进一步增加了。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都倾向于做类似的选择。但由于当天各种信息非常正面,都指向积极向上的趋势,博弈的天平就会发生微妙的倾斜。很多人已经默默地加上了仓位,先知先觉者尤其对券商下了重手。

然后,各种正面信息在上周末进一步发酵,券商、银行将有大动作的传闻迅速点燃市场情绪,各路资金枕戈待旦,剑指大金融。由于中签率极低,大量新三板打新资金铩羽而归,憋足了一肚子气,再加上“错失”了几天大涨的行情,更为郁闷,红了眼睛想在下周的股市中扳回一城。结果是,各方做多的力量攻势如潮,在接下来的一周里连下数城,各大指数纷纷突破前期高点。创业板连创新高也就罢了,它毕竟已经牛了一年半;当上证综指轻易突破3400时,市场情绪到达了阶段性的高潮。

这种狂飙突进的态势反而让人害怕了,不夸张地说,一天的涨幅抵得上2015年牛市一周的涨幅。牛一旦疯了,不但后果很严重,而且无法持久,这让对牛市期盼已久的的广大股民、投资机构和监管者情何以堪?

博弈的一个焦点是信息。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而又还想参与,那就需要依靠历史经验。但历史经验往往并不都靠得住。大金融暴涨的预判被验证了,但接下来很快就发生了分化,银行、地产后继乏力,以低估值板块补涨来解释完全合情合理,因为充满想象力的券商传说并没有彻底带火整个大金融板块。券商、军工、有色大涨,都符合牛市的经验特征,但医药和科技板块却双双给自己加了戏,并不依老剧本安排的那样低迷下去:医药经过短暂几天的调整后迅速转向上升通道,进一步为今年的行情打上了“疫情牛”的烙印;创业板更是持续创出新高。

这就是资金博弈的复杂性。历史经常会有轮回,但不会原样重复。医药和科技都是中长期的主线,也是诸多机构的重仓,在局势完全明朗之前,大量资金并不敢轻易切换过去。数以亿计的参与者,其合力到底会把市场带向何方,的确难以预料。

不要跟政府博弈!?

更高层次的博弈,是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博弈。

政府都不喜欢市场和自己博弈,无论是股市调控还是宏观调控都是如此,因为所谓“博弈”往往会对政策形成极大掣肘,甚至破坏政策意图。当年经济过热的时候,时任央行副行长的吴晓灵女士曾警告地方政府:不要和中央政府博弈!地方政府尚且如此,何况是市场的众多参与者?

集体行动是个很难的课题,著名女经济学家奥斯特罗姆曾经因为相关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其难点于,参与者越多,单个参与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往往会损害集体的利益。这就是经典的“公地的悲剧”:如果大家都守规矩,集体收益是1,那单个人的收益只是1/N;如果不守规矩偷偷行动,却有可能收获到1,别人无收获。1和1/N,你选哪个?当每个人都想一夜暴富的时候,监管者想让大家慢慢来的意愿都很难实施了。这就是慢牛难的原因。

然而,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博弈是永恒的;没有所谓博弈,也就没有了市场经济。美国股市时刻留意美联储的一言一行,美联储也非常注重和市场的沟通。中国股市本质上很大程度还是政策市、资金市,政府对市场的影响就更是深远而无处不在。互相对抗是博弈,貌合神离是博弈,互相利用是博弈,互相配合何尝不是一种博弈?

所以,“不要和政府博弈”吗?似乎也不能一概而论。

方向性的博弈是投资者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博弈。货币政策是总阀门,如果说有牛市的话,那么流动性就是支撑牛市的基础。一般情况下,货币当局着眼的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物价水平;他们当然也关心股市和资产价格走势,但并不对此负责,也绝不会轻易因为股市而改变货币政策的节奏和走向。然而,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货币政策一旦逆转,那就是盛宴结束的明确信号。

货币政策转向时,股市往往先知先觉,先跌为敬;2019年的春季行情,就是在4月政治局会议调整宏观政策之前结束的。如果股市大幅调整,而且货币政策出现变化的信号,那么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更不要想着抄底,除非做好了迎接二次探底的心理准备。

货币层面以及更高决策层决定的是股市的方向,而监管层决定的是股市的节奏,当然,他们希望、有时也有能力影响股市的方向。

监管层需要的是“慢牛”,“健康牛”,绝不希望出现“疯牛”。“健康牛”是政绩,“疯牛”则会有严重后果。一旦“疯”起来,牛市的可持续性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夭折,事后是一地鸡毛,走上天台的人会大幅增加。更严重的是后果是破坏了政策意图。

当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就是在牛市中完成的。到底是政策造就了牛市,还是牛市成就了改革,不必做太严格的区分,反正密不可分。两者互相成就,而且可遇不可求。这就有如珠玉在前。这次势在必行的改革则是注册制,也很可能有T+0,如果加上传说中的推进混业监管和混业经营,那就更加需要一个长期活跃和可持续的牛市了。

这是一个微妙的猫鼠游戏。疯狂的苗头一旦出现,监管层一定会出手打压,或者向市场吹风,如发文章需要“健康牛”,或者开始上一些手段,开局一般比较轻柔,以免破坏市场情绪,如公布违规配资平台的名单;市场根据监管层此番的政策意图大小和出手轻重来判断进退之策;接下来的市场表现或有意或无意地试探监管层的底线,监管者则看市场表现确定是否要加大力度;如是往复,理想情况下,市场就在彼此的回合中持续上行。

政府可以用市场的、行政的、甚至法律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当然也可以用之进行股市调控。这个不是理论猜测,事实上,市场已经见识过多次。

市场化手段包括各大金融机构如社保基金减持,或者传说中的“国家队”进行股票买卖,等。行政手段包括预警、影响舆论、点名批评、发监管函、对金融机构进行窗口指导(电话指导)、处罚、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等。至于法律手段,你懂的。

既然牛市中难免和政府博弈,那么体会政策意图、留意政策信号,就非常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