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牛市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最近的头条文章标题不是“牛市来了”,就是“牛市来了?”。不管标题带不带问号,都说明了同样一件事:牛市不止在人们的心里,更是已在眼前;对于持仓医药、科技的许多人来说,他们的牛市甚至已经走过了一年半。

每次牛市爆发,都有一个颠破不灭的缘由:天下苦熊久矣!中国股市牛短熊长,牛市往往只有短短数月,转眼就是数年的漫漫熊途。人生中有几个“数年”?中国股民(尤其是深套其中的股民)盼牛市,有如久旱盼甘霖,既渴望,又焦灼,恨不能狠狠地撒把野,那是在忐忑不安中积攒了怎样的能量?没解套的想解套,赚了的希望赚更多,否则如何对得起N年一遇的行情?然而,这样的愿望,往往是难以实现的。

难处在于,牛市并不都是好事情。牛市让人血脉贲张,牛市也让人焦虑不安,牛市还可以让人悲痛欲绝……事实上,牛市往往是最容易发生亏损的时候;大部分人的巨额亏损,都是在牛市中发生的。牛市中的急涨急跌经常让人绝望地发现,自己几年熊市中的亏损还没有牛市一周亏的多。更可怕的是牛市崩盘、众人踩踏的惨状;如果说更可怕的,那就是重伤之后砸锅卖铁试图抄底,结果受到更重的二次伤害。

难处还在于,牛市并不是那么好确认的,它往往是在不经意间出现,又在怀疑中绝尘而去。你可能既想上车,又怕追高,总希望等回调到更好的价格,就在这患得患失之间牛市已经过半,甚至只能抓住一点牛尾巴。如果在最癫狂的末段被牛掀翻在地,那就是最悲惨的了。

牛市是难以预期的。就在一周以前,牛市对于股民们来说,好像是近在眼前,却又是远在天边。没有人想象一周后突如其来的“疯牛”。正是那个时候,我们一个基金专户的客户——一个非常资深的投资人,既管过自营,也管过资管——把专户的资金赎回了三分之一强。他没能预料到这么强劲的行情,我们其实也没有那么坚定,无法劝阻他的赎回。

牛市也是难以判断的。前两天行情初期之时,我专门请教了一位大神,也是我研究生时的同学。在茅台股价还远不到百元的时候,他就已经通过投资实现了财务自由。他特别注重研究和观察。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案例是,他某天在超市发现茅台断货,马上决定把茅台的仓位加满,结果第二天茅台提价,股价应声大涨,大神盘满钵满。这一次,大神心情复杂地说:“就在昨天我已经减仓了,所以,我还能说什么呢?”,他后来补充了一句,“这么大的成交量,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牛市来了?对于这个问题,现在依然是见仁见智。姑且假定它已经来吧,否则后面的讨论就不好展开了。昨天,有位人民银行的领导想看看市场都有哪些对当前牛市的评论。在他看来,现在能说出的各种原因,诸如流动性宽松、财政政策加码,其实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那么,为什么是现在?可见,即使是身处牛市,也往往并不能够确定原因,从而也难以判断其前景。

我打电话给他专门讨论了一下这个问题,我把这称之为“脆弱的牛市”。其实对于市场趋势的研判,我本人,包括我所服务的基金公司禾永投资,都有一个一以贯之的看法:在充裕的流动性下,经济不景,但股市可期。大量的资金需要寻找最能实现回报率的地方,房住不能炒,经济不景气,债券都是雷,或迟或早,总是要流到股市上的。事实上,股市是资金流动性最好的地方,如果不是每次牛熊周期中无数人深受创伤,需要长时间来舔舐伤口和凝聚共识,或许牛市会出现得更早。

和大多数人看法不同,我认为,中国经济政策的逻辑起点和落脚点,与其说是经济增速,不如说是就业,因为这是事关社会稳定和长期增长的更关键因素;经济增速如果不影响就业,高一点低一点其实没那么重要。去年著名经济学家余永定提出经济增速“保六”的言论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政界、学界和业界对此褒贬不一。在我看来,如果就业没问题,那么是否“保六”就不重要;如果就业出了大问题,那么“保六”就很重要,即便不提“保六”,政策取向也一定是冲着力保而去的。20世纪末流行的经济增速“保八”,原因也是在于政府相信,在当时的条件下,GDP增速低于8%会引起严重的失业问题。

所以,一年多以来,由于经济增长处于下行通道,而且中美经贸关系吉凶未卜,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是非常友好的,对于股市尤其如此。叠加疫情影响之后,两大政策就更加给力了,“量很足”。

我经常把长期宽松的政策所积累的做多动能比作“双升”牌局里的一对“大猫”。手握双大猫,你总是能打出去的,问题只在于什么时候打,怎么打?是为了捡分,还是为了抠底?被迫打出来一无所获的情况也不是没有,但毕竟不多见。这对早晚会出手的大猫,就好比早晚会出现的股市行情,只是涨多涨少,什么时候涨的问题,这就是要看其他因素的风云际会了,尤其是关键的人心,或者称市场情绪。

为什么说是“”脆弱的牛市呢?2019年春季其实就出现了“疑似”的牛市行情。当季的金融数据非常强劲,社融和贷款都是创纪录的天量,股市也因此一路飙升。只是4月的政治局会议改变了极度宽松的政策基调,叠加此后中美经贸关系的突然恶化,“全面牛市”戛然而止。但由于政策整体依然宽松,所以结构性的牛市一直延续至今,对于很多选择了科技和医药方向的投资者来说,“牛市已经很久了”。

所谓脆弱,指的是在中美关系恶化这种对全局产生深远影响的因素面前,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金融市场,都是难承其重。在这样的重压面前,牛市启动的难度何止倍增?只说投资者信心,一旦受伤,就需要很长时间来疗伤,等到猴年马月恢复时,原来具备的其他条件,也可能时过境迁,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经济更加不景,中美矛盾进一步加剧。在这种背景下,市场的脆弱性就更强。虽说金融的支持力度更大,一季度的各项数据再创新高,二季度也很强劲,但要强烈看好股市行情,似乎也不敢。说股市有强力的支撑是可以的,跌是跌不下去的,但牛市谁说得准?无论是全球蔓延的疫情,还是更加复杂的中美关系,两个足以影响全局的重大因素都充满了不确定性。牛市只能迎接,很难绸缪。

 真正关键之处在于,是不是牛市,停留在嘴里说说意义是不大的,要把钱放在嘴边说。重要的是行为,要看市场是否有持续的赚钱效应,以及人们是否对此趋之若鹜,也就是说,要看你的行为是否牛市的行为。好吧,从人们行为的角度看,我承认牛市已然触手可及。

话说回来,牛市不总是好事。监管层都希望走个慢牛,“健康牛”,估计全国人民也都有这么个良好愿望,但在所有人的合力之下,往往就不是那么回事。事实上,所谓的慢牛、健康牛基本没有出现过,快牛疯牛倒是常态,牛市过后就是一地鸡毛。但是这个过程中无数人为之疯狂,每个牛熊轮回也都犯同样的错误,重复同样的历史……

哥是见过世面的。在过去的几次牛市中,我起初是或远或近地观察,继而是不断深入地参与其中,见证了太多的跌宕起伏和悲欢离合。大多数人没有吸取教训,其实我也没有。每一次我都曾经踌躇满志地敦促自己把一个牛熊轮回的过程完整地加以记录,以作未来的研究和参考,却都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没能完成,总是“明日复明日”地蹉跎过去。这一次,不能够再偷懒。

这算是开篇吧。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市场已经疯狂了一两周,监管层希望的慢牛局面并没有出现,也例行公事地开始敲打和降温,比如,眼看券商股狂飙不已,证监会选择昨天公布非法场外配资的平台名单,今天社保基金宣布大规模减持。这是一个似曾相识的节奏。如果有牛市,不妨从今天开始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