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域医学是否还有5倍以上的空间?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28喜欢:9

在炒股致富之路上奔跑的朋友们,你们好。这是我学习研究金域医学及其所在的ICL(独立医学检验)行业的第3篇文章。

我想任何一个长期持有金域的朋友都有一个5倍或者10倍的梦想,大概假设如下:

行业假设:

2022年,临床检验规模约为5000亿元,ICL规模约为230亿元,渗透率略高于4%;

未来某一年,例如2030年,临床检验规模为10000亿元,ICL渗透率像欧美日一样,达到20%,则ICL的规模为2000亿元。

公司假设:

这是一个有规模效应的行业,因此,行业龙头往往能够拿到较高的份额;

如果彼时金域医学依然能够拿到30%份额,收入规模为600亿元,另外,同样因为规模效应,净利润率达到了12%,进而实现72亿元净利润;

给予20倍至30倍的市盈率,金域的市值将达到1400至2000亿元的市值,当前市值仅为290亿元,还有5至7倍的空间。

这里面最强的假设就是渗透率能否像欧美日那样,由当前的4%提高至未来的20%?

渗透率提升的逻辑:DRG制度持续推进,会导致临床检测的外包率持续提升。

中国在过去进行了很长时间关于DRG政策的探索。2021年11月,国家医保局印发了《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了从2022到2024年全面完成DRG/DIP付费方式的改革任务。要求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付费方式改革工作;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

DRG能否推动检查外包率的提升?

合理的逻辑:只有在比自己设立检验科室更赚钱时,医院才有外包意愿;那么,像金域医学这样的公司,能否做到比医院成本更低?答案是自然的,无论是对上游采购,还是检测设备的使用率上,人员工资,人员效率上,金域均可以获得比医院更强的成本优势,对于特检项目尤其如此。但是,对于普检项目,金域最大的压力不是来自医院,而是来自医保局。例如很多IVD项目,集采后要降价,降价后医院可能确实不怎么赚钱,进而愿意外包,此时ICL获得更多的份额。但是,医保局作为一个大买方,只要是集采的,整个蛋糕肯定是缩小的,在这个缩小的领域,即使份额提升,获得收入增量可能也是有限的。以价换量的生意往往不是好的生意。

另外,ICL获取更多份额的逻辑让我想起了零售药房的处方外流,已经这么多年了,确实在外流,但是外流的进程非常缓慢,即使外流也是低毛利产品,对于药房来说,也仅仅是个引流的作用。

这个是我当前对ICL实验室渗透率提升的一个初步认知:渗透率低提升可能比我们想的要慢!熟悉的朋友们,怎么看?

$金域医学(SH603882)$ $迪安诊断(SZ300244)$ $艾迪康控股(09860)$

全部讨论

估值太高 ,现在茅台就是估值的标杆 ,茅台对应明年业绩 PE 预计22 成长15% 。金域医学 23年利润 7个亿把 估值43倍,成长说不清!我选哪个? 除非金域医学跌到80亿市值 我估计会看一看

2023-11-02 16:35

国外很多诊所不大量购买医疗检测设备,因为检查相对于医生的服务收益低同时还有投资收益和设备利用率问题。中国是公费三甲医院主导而且检查是增收项目与国外不同。医疗市场国与国区别很大不能完全类比。

2023-11-02 12:45

@股神二哥168 二哥怎么看

2023-11-02 17:01

多赢的生意就是好生意,符合客观规律的行业就是好行业,社会永远会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01-06 15:44

五倍要十年

2023-12-24 19:36

号称万物皆可采,三方检测有被采的可能性吗?

2023-11-02 15:41

便宜

2023-11-02 15:36

很客观。确实是个辛苦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