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3

正文:

网页链接

大家好啊,今天继续我们的伟大光荣使命。

昨晚,核心数据美CPI出炉,符合市场预期,同比环比均转弱,此外,零售数据环比增速低于预期,经济降温的信号释放,市场降息预期转强。

所以,今天A股走强,生物医药走强,不足为奇。

此外,内部层面,fdc层面再度传来little paper,据说,要下场收房,并且各地的促进zc仍在持续推进,昨天延伸到了兰州、合肥等二线城市。

所以,现在市场还是我们说的,内部是主逻辑,核心就是经济层面的企稳向好预期的增强,外部降息预期是主要干扰因素,但是我们判断,最终时间点应该会好于市场预期,但我们依然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虽然,4月份经济数据再度出现好坏参半的情况,但是我分析后认为不悲观,目前依旧是看多做多,并且我之前也说了,3100以上我不会再叫大家介入,我们早已经满仓,现在就是持股待涨。

然后,我们今天的重点还是聊聊药明以及生物法案。

昨晚法案毫无悬念的通过了,查看新闻稿,几个重点:

1)以gj安全为由限制业务往来;

2)仍需参议院、众议院批准,总统签字才能形成法律;

3)该法案将推动减少美制药与医疗保健公司减少对zg研究和制造业的依赖;

4)8年豁免期。

昨晚市场的普遍预期是利空出尽,但是今天市场反应应该是低于预期的,怎么理解这个预期差,我的看法是,还是对限制业务的界定不明,到底是zf采购相关订单,还是正常商业化订单也会受到波及,这里又不明确的地方,而这又是影响的关键。

我之前视频也说了,8年豁免期固然是利好,但更重要的是,限制订单的范围。

从最新法案表述,如果是要“推动减少美制药与医疗保健公司减少对zg研究和制造业的依赖”,那么这个限制很可能就不仅仅局限于zf采购相关订单。

那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明确我的观点,和之前并没有任何变化,逻辑主要有四点:

第一,中美生物行业已经深度交融,要做彻底分割基本不存在任何实际操作上的可能性,我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家zg创新药公司用中国的临床CXO在做临床研究,被一家美国医药公司看中了,然后买过去,那么这家美国公司是不是还要中途把CXO给换了,从实操层面来说根本就不现实,成本高到无法想象,那么美只能减少此类BD,那你说最终是有利于美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还是制约了其发展;

第二,所以,从刚才这点你也能看出,中国生物医药的崛起,是美当前需要加强跟我们合作一个重要因素,很简单的道理,技术交流带来繁荣,创造价值,技术割裂,技术隔离带来衰退和落后,美生物医药界不会不懂这个道理;

第三,中国CXO在效率和性价比两个层面,全球找不到第二个对手,其背后是我们工程师红利和制造业红利,强行分割,必将带来美生物医药研发成本推高,研发效率下降,现在美国的生物医药研发成本基本是全球最高,药企现在千方百计就想着怎么降低研发成本,这是中国CXO发展起来的大背景,这是符合事物发展趋势发展潮流的事情,逆水行舟注定;

第四,我之前也说了,现在little yard hi** wal*是主旋律,经济层面还是希望加强,所以正常的商业活动不应该受到太多干扰。

以上就是我们的一个分析逻辑,我们认为,药明最终受到的实际业绩层面的影响不会太大,基于医药研发的特性,美目前离开中国CXO基本没有这个可能性,并且,之前也说了,8年豁免期,其中变数还是很大,我对后续的发展还是比较乐观的。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维度去看,我们被zc过的行业或者企业,有真正因为zc倒下的吗?华为,现在越活越好,芯片,不算太突出,但和倒下基本也不沾边,新能源就更不用说了,不要太优秀好吧,所以,我是一点不担心。

最后温馨提示,请各位粉丝帮忙点赞、转发,请新来的朋友关注,支持我们输出更好的内容。

以下为市场评估表:

全部讨论

弱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