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比亚迪(SZ002594)$ 王传福&比亚迪(五)
王传福创立比亚迪之初,一条镍镉电池生产线日企要价几千万元人民币,加上日本禁止设备出口,比亚迪要得到生产线无异于痴人说梦。

王传福根据企业的特点,比亚迪决定自造生产线和装备。根据中国劳动力资源多、成本低的国情,比亚迪拆解整个生产线流程,分解成一个个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最后,比亚迪只花了100多万元人民币,就建成了一条日产4000个镍镉电池的生产线。

日本的镍镉电池生产线,很多任务序是机械手完成,整条生产线人员不超过20人。而比亚迪的生产线俨然是劳动集约型加工场,生产线两端坐着成百上千个工人。比亚迪被当时业界戏称为“劳动密集型”的高新科技公司。

1995年,比亚迪公司在成立当年,就以其优秀的产品品质和低廉的价格赢得了第一个重量级客户——台湾最大的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电子的电池订单,并且在次年,取代了日本三洋一跃成为台湾大霸电子的电池供应商。而且大霸电子是世界级电信巨头朗讯的OEM,比亚迪公司也因此成了朗讯的间接供应商。

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爆发不久,全球电池产品价格暴跌了20~40%,日系电池厂商普遍处于亏损边缘。但比亚迪凭借其低成本的优势,在市场上越发显得游刃有余。经过亚洲金融风暴的残酷洗礼,传统的镍镉电池老大——日系生产商不得不把他们的市场“拱手”让予王传福。

在那一场金融风暴之后,比亚迪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迅速成长为一个年销售近1亿元的中型企业。在镍镉电池领域站稳脚跟后,此时的王传福逆市而动,通过他的表哥吕向阳由广州融捷投资管理集团融资1660万元,使比亚迪公司注册资金从450万元扩大到3000万元,并在1997年金融风暴肆虏之际大批量生产镍氢电池。成立还不到3年,而且在牢牢控制市场和技术的国际垄断巨头的夹击下,初生之犊的比亚迪一举打破了日系企业的牢笼,并且自此一发而不可收。

在东南亚金融风暴过去3年后,众多日、欧、美发达国家的跨国集团如飞利浦松下、索尼甚至通用等都先后向比亚迪发出了大额采购订单,比亚迪每年都保持着超过100%的速度增长。

比亚迪公司在成立不到5年的时间内,不仅先后涉足了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等一系列电池领域,还内外兼修,建立了自己完整的产业链条,尤其是组建拥有了自己强大的研发团队,蜕变成可以与业界顶尖企业日本三洋一决雌雄的业内高手。


整理自《王传福传:比亚迪神话》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