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营收下降,股价低迷,还能投资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0

招商银行的股价从2021年6月份的高点一直跌到现在的32元,虽然在2023年2月有短暂的拉升,之后又接着下跌,截止目前,距离高点跌幅超过40%。这么大的跌幅在招行的历史上不是没有发生过,2015年股灾期间,招行跌幅超过50%,2018年跌幅超过35%,2020年疫情爆发后跌幅超过35%。但是,前几次下跌发生后,招行的股价很快得到修复,唯独这一次,下跌超过两年了,依旧没有修复。招行是不行了吗?

2023年上半年,招行营收1784.6亿元,同比下跌0.35%,股价还没有修复,营收却开始下降,这不是个好信号。

具体来看,净利息收入1089.96亿元,同比增长1.21%。2022年虽差,净利息收入至少还有7%的增幅,今年离负增长只有一步之遥了。导致净利息收入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是净息差持续走低。受存量浮息贷款重新定价和融资需求不足影响,贷款收益率下降;同时,受居民消费意愿疲弱,收益率相对较高的信用卡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增长放缓。

非利息净收入694.64亿元,同比减少2.71%。其中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69.46亿元,同比减少10.21% ;资产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60.15亿元,同比减少5.11% ;银行卡手续费收入100.51亿元,同比减少6.12% ;结算与清算手续费收入78.01亿元,同比减少0.23%。老百姓手里没钱,股市低迷,基金卖不动,非利息净收入自然下降。

客观来讲,不管是净利息收入原地踏步,还是非利息净收入下降,都是由整个经济环境造成的,和招行自身的经营关系不大。银行股是典型的周期股。当经济好的时候,银行股通常表现比较好,当经济不好的时候,银行股通常表现也不太好。现在的经济情况如何,看看实体经济,看看出口、房地产、居民消费和就业就知道了。

既然是周期,一定有回暖的时候,净利息收益率从2021年的2.48下降到2022年的2.40,进一步下降到2023年6月的2.23,它不会一直降下去,一定会反弹。纵观2010年以来的净息差走势,有两段明显的上升期,分别是2010-2012年和2017-2019年。

2010年,4万亿的刺激政策开始显现效果,经济热度较高,在此基础上,央行数次上调贷款利率,商业银行净息差从2010年到2012年持续上升。2014年,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央行于2014年下半年开始数次下调贷款利率,商业银行净息差从2015年到2017年持续较快下降。2017年,随着MLF利率的数次上调,商业银行净息差开始恢复上升。2020年以来,受疫情冲击和地产市场波动的影响,货币政策整体偏宽松,5年期LPR利率由2020年初的4.8%下降到2023年4.2%,在此环境下,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下降。

随着房地产维稳政策的推出,疫情恢复,经济回暖,消费复苏,距离净息差反弹不会太远。可以说,投资招行就是赌国运,如果不看好国内经济的长期发展,投啥都不得劲。

就算外部经济环境好转,招行凭什么还能优秀?

招行的零售业务具有很广的护城河,这是招行估值溢价的来源。招行零售做得好,是因为积累了一批优质客户。这些优质客户,使用招行的财富管理产品、信用卡产品、使用招行的app,甚至愿意将部分活期资金存放在招行。大家可以问问身边使用信用卡的朋友,有多少人在用招行,有多少人说招行的信用卡好用。客户的好口碑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不会因为换个行长就崩塌。

行长出事和股价大跌,并不会传导到客户端,造成客户体验变差,不会造成优质客户流失。只要这些优质客户还在,招行零售的优秀基因就还在。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随着体量越做越大,招行是否会像国有大银行的股票一样,万年不涨?如果只靠股息率,招行的投资价值将大打折扣。

截止2023年6月,招商银行的净息差2.23,非利息净收入占比38.92%;工商银行的净息差1.72,非利息净收入占比24.69%。招行的盈利能力还是有比较大的优势,短期不会沦落到国有大银行一样的估值水平。同时,摩根大通、富国银行等美国大银行,2008年以来非息收入占比稳定在50%上下。即使在本轮历史性加息之下,摩根大通2023年上半年非息收入依然高达48%。相比之下,招行的非息收入占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除了招行,还有更好的投资选择吗?

恒瑞医药的成长性或许超过招行,但不确定性更大;福耀玻璃的确定性不错,但盈利能力不及招行;茅台稳定性好,又赚钱,但股价较高,且现在推出的酱香咖啡和茅台巧克力可能正在无形中削弱茅台的品牌力。招行的稳定性很好,盈利能力也强过大部分公司。股息率虽然不是衡量银行股好坏的标准,却是衡量银行股便宜的重要标准。招行现在差不多有5%的股息率,属于历史高位,叠加经济回暖,业绩反弹,估值修复,未来3-5年大概率有不错的投资回报。

财经信息具有时效性,请关注“李权息”了解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