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富:其实不简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东方财富的发展史,首先要从创始人其实说起。

其实,原名沈军,1970年出生于上海,1989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在黄浦路15号的浦江饭店孔雀厅开张营业。当时还在读大二的沈军就进场开始炒股。可以说,他是中国第一批股民。

1993年大学毕业,进入中国国际期货经纪(上海)有限公司工作。

1994年,开始以笔名“其实”在《上海证券报》等媒体上发表期货文章,并慢慢转向股市研究。

1996年参与创办上海世基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1997年与人合伙创办上海第一家证券类培训学校“世基证券培训学校”,同年与四川日报合办《四川金融投资报》证券版,发行量达到百万份。

1998年,成为国内第一批注册证券分析师,并频繁在电视台、广播台评论股票,由于评论往往贴合实际、一针见血、预测性强,甚至被《大公报》评为“中国B股研究第一人”。

2001年,股市进入长达4年的熊市,市场对股评的兴趣锐减,沈军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经过一段时间的蛰伏、思考和筹备,沈军决定再次创业。

2005年,沈军与几位合伙人一同创立东方财富网,注册资金300万元,全部来自沈军的个人积蓄。他和4位共同创始人约定,一年后可以按原始价格从其手中购买一定数量的股份。风险独自承担,利益共同分享,沈军的魄力和担当,推动公司从零开始,挑战行业大佬。这一年,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的财经频道发展已久,和讯、金融界、证券之星三大财经网站也已确定了各自的行业地位。

2006年1月,“股吧”上线,一炮打响,迅速发展为广大股民的聚集地。这一年公司营收412万元,净利润110万元。彼时,像其他互联网公司一样,金融数据服务和广告业务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2007年底,东方财富网站日均访问用户超过2000万,日均页面浏览量超过2.5亿,当年营收6735万元,净利润3487万元,净利润增长超过30倍!

2009年,东方财富营收1.65亿,净利润7215万,两年利润再翻一倍。

2010年,东方财富成功登陆深市创业板。上市不久,资本市场就迎来寒冬。2010年三月推出股指期货,市场暴跌;2011年,国家开始银根缩减,股市更是跌跌不休。

2012年,东方财富净利润3800万,下跌65%。

2013年,东方财富净利润继续下跌87%到500万元,离亏损只有一步之遥。

2014年,东方财富营收6.12亿元,其中基金代销收入3.7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60%,超过金融数据服务和广告业务,成为公司的新支柱。

2015年,压抑多年的牛市行情暴发,东方财富实现营收29亿元,暴涨378%;净利润18亿元,暴涨11倍。同年,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募资40亿元完成对西藏同信证券的收购,至此切入证券经纪业务。

随着牛市的终结,东方财富的业绩遭遇了三年滞涨期。直到2019年净利润才勉强达到2015年的水平。

2020年,东方财富营收82亿元,净利润48亿元;2021年营收131亿元,净利润8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此时,公司的收入支柱已变成证券经纪业务和基金代销。

从东方财富的发展史,可以看到沈军的几次重要转型。第一次是从股评人转型为网络公司;第二次是从一般的网络公司转型为基金互联网公司;第三次是从基金互联网公司转型为互联网券商。每次转型都恰到好处的精准,这是东方财富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同时,沈军创业的成功,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在创立东方财富之前,沈军已具备行业最专业的知识,对业务非常精通。沈军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是经过精心筹划之后才创立的东方财富。这个过程,对很多立志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年轻人是值得借鉴的。

创业不是头脑一热,花几个月找个项目就把钱投进去了。投资也不是每天打听各种小道消息,以为靠内幕就可以稳赚一笔。往往那些创业成功,或投资赚到钱的人,都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着自己擅长的事情,数十年如一日。

2022年,东方财富营收125亿元,同比下降5%;2023年上半年营收57亿元,同比下降8%,这也是公司成立以来营收第三次下降。这一次,东方财富还能走出低谷,再创新高吗?

总体来说,东方财富是一家不错的公司,只可惜业绩不稳定,波动太大。投资这类公司会让人很纠结,股价大涨之后,到底卖不卖?卖吧,担心错失下一波更高的涨幅;不卖吧,公司业绩一定会出现回撤,股价甚至会跌破成本价,一夜回到解放前。这种体验很让人抓狂。如果是你,拿得住吗?

欢迎关注“李权息”,加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