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价值投资思索的记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在某些方面,投资与赌博是有类似的地方,是概率与赔率的游戏。

个人观察来说,市场总体而言在是非常有效的,至少我们不应该轻易的认为我们比市场聪明。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股票下跌,我们浅浅的研究一下就觉的它便宜,然后去抄底,接着会出现业绩暴雷,坏消息一个接一个,股票继续暴跌,然越拿越慌,最后低点割肉。市场上高估的股票比较好辨认,而感觉低估的股票又存在这样那样的不确定性,仅仅觉得PE低远远不够,比如房地产,你觉的3倍PE够低,最后发现它资不抵债了。

概率是公司发展的确定性。市场竞争激烈,有高确定性的公司凤毛麟角,但确定性是巴菲特最最看重的因素。稳固的竞争优势(护城河)是确定性的唯一保障,竞争是确定性最大的敌人。比如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的案例,实际上巴菲特是在看到可口可乐与百事从激烈竞争中达成默契,停止恶性竞争,新的CEO已经明显的将可口可乐带向正确的方向,比如剥离无关业务,拆分一半利润率比较低的罐装业务上市,加之当时股票价格比较合理时才重仓出手。实际上当时的买点较之前的价格已经是高点了,巴菲特还是果断重仓。投资苹果的案例也是,巴菲特15年买的时候同样是前期的高点,巴菲特看到了苹果建立的难以撼动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客户粘性和提价能力,实际上回看的话推出iphone的时候,或者更早乔布斯回归的时候,回报率要高得多,但更早时期的确定性是巴菲特无法把握的,所谓不懂不投。

赔率是价格空间,也就是企业未来可能达到价格和现在价格之比。有一些确定性很高的企业,比如茅台,如果现在按40倍市盈率看赔率是否合适?

概率和赔率判断有一定主观性的,与认知的能力(能力圈)相关。一个对技术趋势和竞争势态认知很深的投资者可以把握巴菲特认为确定性低的机会。比如巴菲特投资华盛顿邮报的案例,大多数人一定觉得不确定性太大,当时,华盛顿邮即面临另一家公司的激烈竞争,格雷厄姆夫人临危受命,能力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还面临华府的打压和罢工,这些都可能对华盛顿邮报造成致命打击,但巴菲特从纷乱的表项中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华盛顿邮报新闻的质量,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华府,罢工影响的暂时性,以及获得垄断的概率和垄断后的价值,所以买入后下跌50%也完全不能动摇巴菲特,换做一般投资者,罢工开始面临不能出版的危机时早就落荒而逃了。

很多人看好40PE的茅台,是看到了市场看不到的,更大的成长空间,就按现在的10%的利润增速不变来看,40PE赔率是不高的。

芒格说投资就是要找出标错赔率的赌局。高概率往往对应着低赔率,而我们要找的就是高概率高赔率标的。大多数人在股市上难赚钱就是因为追逐那些低概率的(或者说错误的当作高概率的)标的,又以低赔率的价格买入。比如现在的新能源板块,虽然行业确定性很高,但绝大多数公司是低概率的标的,却以超低赔率的价格交易。

市场的两个最大缺陷是短视和情绪化。我们如果想要战胜市场,就要利用这两点,找到标错赔率的赌局。投资者,一方面要提高认知能力,比市场看的远,另一方面要时刻保持理性,不要被市场情绪拖着走,一旦发现高概率高赔率的标的,下大注。

道理说起来简单,实践起来难上加难,好的投资者很可能是天生的。比如对商业的理解,比如对贪婪和恐惧的克服,比如耐心(因为好机会很少),巴菲特绝顶聪明,本身就是商业天才,而且能够做到懂了就实践,对普通人来说太难了。鉴于与巴菲特的差距,理性来说,我们应该祈求的是能够长期获得10%-15%的收益,可是在这个市场中,有几个甘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