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球ETF洞察》学习笔记分享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第一部分:全球ETF市场总览

1. 世界上第一只ETF(交易所交易基金)诞生于1990年的加拿大,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投资的方式,引入了一篮资投资的概念,也带来了更高的交易灵活性。

2. 三年后,也就是1993年1月,美国股票交易所(AMEX,现为纽约证券交易所)推出了第一个在美国上市的ETF——SPY,如今SPY的资产管理规模接近5000亿美元,这几乎与泰国、埃及、尼日利亚或新加坡的经济规模相当。

3.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ETF行业取得了显著的增长,总资产超过了对冲基金,并且正在努力赶超庞大的共同基金。ETF资产规模从2014年的2.61万亿美元飙升到2023年的11万亿美元,年增长率约为17.20%。

4. 论ETF资产规模和比例:北美地区依然领先优势巨大。

北美(NOAM):8.43万亿美元,占比77%

欧洲、中东及非洲 (EMEA):1.72万亿美元,占比16%

亚太(APAC):7416亿美元,占比7%

5. 论ETF资金流向

在2023年,全球ETF流入资金达到了大约8370亿美元,虽然没有达到2021年约1.20万亿美元的记录,但比2022年高出660亿美元。北美和EMEA整体资金流趋势都差不多,不过亚太地区倒是有点不同,2018年达到980亿美元的峰值,2020年出现了急剧上升,然后一直持续下降到2023年的410亿美元。

6. 论受访者的投资策略

回顾2023年,四分之一的受访者在他们的投资组合中分配了10%-30%的ETF,有些甚至超过60%。展望未来,欧美投资者的情绪倾向于增加更多ETF配置,有25%的投资者准备将股票ETF的配置增加超过20%,近半数的投资者考虑增加5%-20%,表明对股市的信心。至于固定收益ETF,有41%的受访者打算维持他们当前的持股,大约三分之一的人考虑适度增加。

第二部分:全球ETF市场一些肉眼可见的趋势

1. ETF正进入主动模式(Active ETF Mode is Activated)

作为ETF发展的绝对佼佼者,北美市场任何的发展趋势都值得关注,他们这几年有一个显著的趋势——主动型ETF在急剧增长。在短短五年内,北美市场主动ETF在ETF总资产中的份额从2.8%激增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7.5%。

这项变化也主要由美国的etf格局引发。究其原因有二,一是非透明ETF的批准,无需每日披露其持有的股份,这对于希望保护其投资策略的主动管理者来说是一大利好;二是共同基金转化为ETF的趋势明显。美国SEC的文件显示,自2021年初以来,已经有超过70次这样的转换,这种转变主要也因为etf的透明度、税收效率、流动性和交易灵活性等优势,使主动ETF相比传统的共同基金更具吸引力。

亚太这边在主动投资策略方面2023年也有显著增长,目前主动etf在管理规模大概6.5%。增长最显著的是中国、韩国和澳大利亚。

2. 债券依然坚挺(Bonds Are Not Dead)

债券类ETF在整体etf市场的规模大约有20%,足够显示这个品类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2022年是债券持有人永远不会忘记的地狱级糟糕的一年。全球利率的快速上升在所有债券领域产生了影响。尤其是长期国债,20年期的美国政府债券市值几乎损失了30%,而标普500指数同期也下跌了略多于19%。幸运的是,经过了2022,2023年各类固收etf的表现回归。随着美联储官员预计到2024年底将削减75个基点的利率,美国经济的韧性和美元的疲软,2023年最后两个月风险最高的长债以及新兴市场债券,受到了青睐。

之前说过的$美国国债20+年ETF-iShares(TLT)$ 去年最后两个月从80一路飙升到接近100高位,不过再次提醒购买tlt需要缴纳股息税,退税也需要专门向券商申请,不如直接考虑港股上市的3433。

3. ESG概念投资两极分化(ESG Polarity Across the States and the Atlantic)

“ESG”是“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首字母缩写,这个概念由联合国在2004年中首次提出,倡导将这些关键因素融入到财务分析和决策中。在接下来的19年里,ESG从一个小众概念转变为商业策略的核心元素,渗透到每一个行业领域,包括ETF等金融工具。

究竟ESG概念在国外有多火爆?且看看数据,到2023年底,其管理资产达到了5500亿美元。最显著的增长发生在2020年和2021年的疫情期间,管理资产增长了3350亿美元(比2019年的管理资产增长了275%。从2014年到2023年,全球ESG ETF的数量从148只激增到1826只,这突显了全球投资者向可持续投资的转变。

不过在ESG领域,竟然不再是北美遥遥领先,而是欧洲拔得头筹。当然美国的ESG概念也曾经在2021年资金流入达到顶峰,这几年有所下滑可以追溯到几个因素,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反ESG立法的增加。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强调财务回报和以利润为中心的策略,导致对不立即产生经济效益的社会事业的关注度下降。因此ETF发行人在内的公司开始减少关于ESG的讨论,导致相关产品的推广减少,以及与前几年相比,ESG(ETFs)的净流入减少。这种投资理念的分歧使ETF发行人甚至开始推出反ESG基金,且在过去一年中的关注度有所上升。

当然相比较欧美市场对ESG已经经过一轮热议到退潮,国内对ESG概念有了解的人还少之又少,更不要说ETF啦,大家对于低碳这些概念甚至可能会与“碳中和”混为一谈。之前新加坡ETF互挂到内地的$亚太精选ETF(SZ159687)$ 原名亚太低碳,应该是真正符合国外ESG概念的一只产品,现在已经改名为亚太精选,估计也是发现国内投资者对低碳概念不感冒,不得不调整。

4. 主题投资算是小年了吧(Thematic Investing: The Ebb and Low Flows)

虽然整体资金流入在放缓,不过一些特定主题依然足够吸睛,比如AI、大数据、机器人、核能等等。

不过最火热是ai,但是表现最好还是当属区块链呀。报告的最后一个部分,也专门讲了加密货币,可见目前在传统金融市场虚拟资产的瞩目。

5. 加密货币:阳光总在风雨后(Sunshine Hopes for the Crypto Winter)

虽然早在美国之前,欧洲已经先发行了比特币现货etf,不过美国的首个现货比特币ETF的批准无疑是最有里程碑意义的,并且彻底引爆了etf行业,去年下半年etf最瞩目的新闻非现货莫属。现在,美国的专业投资者可以通过ETF的形式参与到加密货币中来,也让很多人联想到2004年黄金ETF的推出,彻底扩大了对贵金属的获取途径。

自从现货etf推出以来,资金流入情况大家有目共睹,也继续助推比特币价格一路飙升。下面是目前美国交易量最大的几只现货etf。

在香港也有比特币期货etf,追踪比特币表现$FA南方比特币(03066)$ 不过相比较现货来说会更安全,毕竟期货属于传统金融市场的产物,但是现货托管在虚拟资产的交易所,即使是美国的coinbase也不一定100%安全。之前有传闻嘉实要在香港出现货etf,说实话托管行是个重大问题,他在亚洲找托管,类似osl或者hashkey都很不成熟,大如coinbase都不能100%,更何况这些亚洲的。再说交易平台,整体亚洲的虚拟资产交易所流动性跟美国的都不在一个量级。以及之前南方东英的期货etf都有很多券商是无法交易的,一个现货etf究竟有几家券商能卖,上市以后的流动不言而喻。

最后再看看目前欧美投资者对于比特币etf的兴趣,有兴趣投资的人目前是41%,这个数字相信会越来越高吧,拭目以待。

以上数据及图表均来自Trackinsight《THE GLOBAL ETF SURVEY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