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智车|说一说华为不造车和华为汽车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文章来源:TMC动力

华为一直坚称不造车,但从上海国际车展公布的全套电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再到最新鸿蒙HarmonyOS 2.0,涵盖车载系统的万物互联智能生态系统,华为的一只脚已经迈进了汽车的大门。

华为不造车,但比起华为官宣造车、寻找合作伙伴、新车发布、新车上市再到最后不得不为销量而奔波,这显然才是理工男范的华为应该坚持的事情,而搭载华为全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汽车或许会更快普及。

与华为直接相关的量产车目前有两款,一款是搭载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北汽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另一款是在华为商城和线下门店销售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在北汽和金康赛力斯之外,华为也与长安、广汽等车企达成了合作,从车载中控系统到自动驾驶技术,再到整套电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一辆辆搭载华为智能汽车技术的车型很快就会与用户见面。

特斯拉开始,电动智能汽车开始为用户所熟知,而特斯拉不断为电动智能汽车带来意想不到的全新功能和思路;特斯拉拥有最大规模的量产自动驾驶车队,在此之外,自动驾驶功能以软件订阅的收费方式供客户选择。

以新造车势力为代表的中国自主车企,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普及电动智能汽车,但更长的续航里程,更高阶的自动驾驶技术却更多是车系顶配车型的专属功能。

我们拿北汽极狐这一家被市场销量边缘化的车企作为例子,北汽极狐因为华为自动驾驶技术而受到大量市场关注,而作为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首款量产车——极狐阿尔法S 华为Hi版,预售价高达38万元至42万元,而普通版车型售价仅为25万元至34万元。

蔚来小鹏理想,我们看到自主品牌凭借电动智能汽车改变了曾经低价的固有形象,要知道自主传统品牌的主力售价区间更多是在10万元甚至万元级别,而小鹏、理想和蔚来,则成功分别在20万元、30万元和40万元的区间受到用户的认可。

电动化和智能化,全新的用户运营和服务理念,让这些全新的汽车品牌获得了百年难得一见的历史机遇,这些头部新造车势力也用自己的努力抓住了这个机会,从0到1不断成长,从中国市场到海外市场,获得了初步成功的市场地位。

当自主传统车企致力于品牌向上,从汽车质量和汽车智能功能,再到汽车品牌和用户服务,都展现了全新的活力,并一步步夺回被跨国车企抢占的市场。

在2021年这个汽车发展的又一分水岭,从跨国传统车企到自主传统车企,他们都开始发力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市场,从大众汽车到奥迪、宝马、奔驰等豪华车企,随后将是丰田、通用等车企全面进入。

如果说新造车势力的产品和售价打破了自主品牌的传统印象,科技、好玩、新潮,也没有价格的现实参照物,但传统车企进入电动智能汽车就有现成的参照物。

假如吉利、长安和长城等车企的电动智能汽车,售价远远高于其燃油车的售价区间,其他的一切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用户还会毫不迟疑地购买么?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很容易在各行各业找到那些看似高科技的技术,在汽车行业也同样如此;在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过程中,我们在每一辆全新车型上总能找到全新的功能,当这些全新功能不断堆砌,同样也意味着汽车售价不断上涨。

看看我们熟悉的燃油车,从自动座椅、自动大灯再到大尺寸中控屏,甚至一个镀铬铁片都是不同价位的不同车款配置,更别说那些尚未实现规模量级的电动和智能功能,每一项新技术都是对汽车售价极大的冲击,也是对企业利润和竞争力强大的挑战。

当一辆辆电动智能汽车给我们呈现一个全然不同的美好移动出行生活之时,我们曾说过没有智能功能的汽车将不会受到用户的认可,实际上,我们忽略了智能汽车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其高售价阻碍了用户的选择。

百年燃油车的发展结果,车企提供了从入门级到顶配的不同级别车型,让用户能够自由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车型;在智能汽车时代,一辆堆砌满载智能的汽车,其高昂的售价并不是一件好事。

电动智能车企应该好好想一下,客户究竟要的是什么,或者说与其猜想用户需要什么功能,倒不如将汽车功能的选择权交给用户,让定制化成为用户主导,是一辆仅仅只有普通功能的车型,还是一辆拥有自动驾驶技术却没有语音功能的车型。

所有的车企都应该好好想一想,如何能够在用户可接受的售价区间装进更多的智能功能,如何让汽车智能功能成为标配而无需提高用户使用成本。回头再看一辆汽车从研发到销售的过程中,有多少不必要的成本是被浪费掉的,所以千万别再说自己没有利润空间,或者说处于亏损边缘,一个无法获得利润的车企不会长久,也不会得到用户的信任。

北京某商场华为门店内展示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汽车

毫无历史包袱的新造车势力用电动化和智能化,一点一滴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并站稳了市场脚跟;传统车企,特别是自主车企,千万别幻想单靠一项技术就能转变其固有的形象,就能获得市场的认可,毕竟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而且并没有一笔勾销的说法。

华为拥有很高的市场认知度,特别近几年更是火热,然而,是不是随便一辆汽车装上华为汽车技术之后,就能获得用户的认可?更别说这也将意味着比普通车型更高的售价。

一辆搭载华为技术的高价北汽极狐显然无人问津,就像该品牌旗下的普通车型也并不受市场待见那样;像华为这样高大上汽车技术,不应该成为一家车企的救命稻草,而应该成为锦上添花的助力。

在此之外,华为汽车技术将加速在自主汽车品牌普及,或许还将在部分合资品牌的汽车上搭载,在这个大背景下,车企之间的竞争力将还原到汽车品牌本身。

讲回标题中提到的问题,一辆很贵的华为智能汽车,你决定会不会买的原因,最终是看这个汽车品牌是否值得购买,而这诚然是自主汽车品牌一直在努力寻找的答案。

汽车并不是一款万元的智能手机,假如华为真的造车了,你真的会买么?同样的问题,米粉或许很快就会在小米汽车和其他智能汽车之间做出选择。

更多精彩内容

江湖智车|智行者张德兆:智能驾驶的“未来生活圈”

江湖智车|领骏科技:自动驾驶最强大脑和云助攻

江湖热点|微众银行如何做到“4500亿”普惠金融业务

江湖热点|腾讯收购猿辅导:50万事小,“被罚”事大

江湖读书|来,围观一下有人在A股赚钱了

金融科技江湖已获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