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读书丨“天长地久”的下半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今日话题 

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生娃也上升到了爱国的高度。号召并鼓励生育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有专家跳出来倡议生育基金就不太好了。所谓生育权,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想生就生不想生也没人干涉。

说远了,还是读读今天的书吧。

本书8月份刚刚出版,写作角度是给母亲的信。作者在两岸三地都颇具影响力,其关于亲子关系、成长、教育等话题不乏佳作,尤其一句“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更是父母子女爆发代际矛盾时候的抒情之必备。

自2017年8月起,龙应台回归台湾乡居,陪侍年迈失智的母亲。这其实向来是传统的中国人心目中最理想化的“归隐”生活。回归田园,不仅是身体居所的变化,更多意义上是精神家园的重构。这一年的时间,应该是作者对生命、对亲情、对上一代人的命运、对内战以来中国特殊国情等问题进行更深度、活跃思考的“闭关”期。

这些思考都在书中体现出来。作者以一篇篇独立散文的形式,回忆了大量和母亲有关的往事,或者说琐事。全书对母亲“美君”絮絮而言,涉及母亲的爱情、涉及生死、涉及家国变迁、涉及教育、甚至涉及从母亲角度出发的两性话题——正如评论所言,“是一部跨代凝视的生命读本”,是“空山松子落”的直面相对。

当夕阳西下,倦鸟归林,作者独自面对坐着轮椅上沉默不语的母亲。她想起母亲和父亲年轻的时候,“美君来自浙江。她二十岁爱上的男子,来自湖南。他们走过的路,是万里江山,满目烟尘,怀着温情与敬意,我感恩他们的江山、他们的烟尘,给了我天大地大、气象万千的一座教室,上生命的课。

也已进入老年周期的女儿帮助母亲回忆:“美君二十四岁那年离开了家乡,从此关山难越、死生契阔。她不知道,为了建水坝,家乡古城没入水底,三十万人迁徙,美君的母亲从此颠沛流离,尘埃中辗转千里。”作者唠家常一样写给母亲,“2007年,我追美君的亲人追到了江西婺源,表哥忽然把一个木头盒子交到我手上,说,这是你妈妈的书包……”

母亲的书包上,母亲的父亲或母亲,留下过更久远的字迹,“此箱请客勿要开,应美君自由开启。” 很多惊涛骇浪的故事和时光,化为女儿口中这些克制又温情的细节描述。蓝色墨水清晰如昨日未干的眼泪”,这是超越了物理生命周期的天长地久。

▲图片来自《天长地久》内容

天长地久的下半句,是肉体的“有时尽”,也是精神的“无绝期”。今天这本书,作者既是女儿又为人母,三代生命的自然传递令人感动。最本原的人类情感,从来就不应该被“计划”。

更多精彩内容请戳下面

被薅羊毛的P2P

苏宁也“入链”了

支付宝又双叒被罚

P2P企业风控样本观察

今日头条疯长的估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

金融科技江湖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